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科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高糖
  • 3篇SIRT1
  • 2篇皂苷
  • 2篇三七皂苷
  • 2篇鼠肾
  • 2篇水肿
  • 2篇脑水肿
  • 2篇高糖诱导
  • 1篇蛋白
  • 1篇冻伤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盐水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损伤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衢州职业技术...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章科娜
  • 6篇杜月光
  • 4篇柴可夫
  • 2篇钱俊文
  • 2篇张雄
  • 2篇龚婉
  • 2篇丁悦敏
  • 2篇潘晶
  • 1篇邵喜英
  • 1篇陈伟燕
  • 1篇梅汝焕
  • 1篇周青
  • 1篇宋精梅
  • 1篇叶肖琳
  • 1篇汪丽佩
  • 1篇刘书琴
  • 1篇顾晶晶
  • 1篇郑慧霞
  • 1篇蒋媛媛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七皂苷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从氧化应激及炎症角度观察三七皂苷(panax nologinoside,PNS)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at mesangial cell,RMC)保护作用及从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RMC,并将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PNS组及SIRT1RNAi+PNS组;采用MTT及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RMC SIR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IRT1和乙酰化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经典的氮蓝四唑(NBT)显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TGF-β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使RMC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TNF-α、TGF-β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增高。PNS干预可逆转高糖引起的上述变化,但沉默SIRT1基因后,PNS干预作用不明显。[结论]PNS对高糖诱导的RMC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SIRT1表达及活性,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使其转录活性降低,进而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
杜月光章科娜姜雪儿柴可夫
关键词:三七皂苷系膜细胞
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mGluR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肾气丸组,灌胃处理30d后处死取脑海马组织,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GluR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Glu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而肾气丸组大鼠较模型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肾气丸可逆转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mGlu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
章科娜陈伟燕汪丽佩周青宋精梅
关键词:肾气丸2型糖尿病海马神经元MGLUR5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2023年
在实践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潮流。本课题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病理学实验微课资源库。将微课+翻转课堂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了基础知识的利用能力,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状态下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改变来揭示疾病本质,在指导临床诊断、以及预防、治疗方案的确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章科娜杜月光武为叶肖琳顾晶晶
关键词:实验教学病理学
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缓解家兔颅内高压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等渗透摩尔浓度的20%甘露醇和7.5%NaCl溶液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以及比较等体积量的高渗盐水7.5%NaCl溶液和23.4%NaCl溶液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方法:通过侧脑室插管灌注恒定压力的人工脑脊液建立家兔颅内高压模型,观察一定剂量的上述三种高渗溶液,分别对颅内高压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潮气量、人工脑脊液灌流速度和脑含水率的影响。结果:当颅内压力从15 cmH2O升高到75 cmH2O时,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升高,潮气量降低;经上述三种高渗溶液分别治疗后,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颅内高压前后的变化率与对照模型组比均无显著差异;经20%甘露醇5 ml/kg体重治疗或23.4%NaCl溶液2.2 ml/kg体重治疗后,颅内高压家兔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速度显著增加,脑含水率显著地降低,但两高渗溶液之间没有效应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7.5%NaCl溶液不能明显改变脑脊液的灌流速度和脑含水率。结论:在等渗透摩尔浓度下,20%甘露醇降颅内高压的效果要优于7.5%NaCl溶液;使用更高渗透摩尔浓度的高渗盐水23.4%NaCl溶液,能有效地降低颅内高压,可以替代甘露醇。
刘书琴章科娜郑慧霞梅汝焕张雄丁悦敏
糖肾方对糖尿病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糖肾方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Z)30mg/kg静脉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n=8):DM模型组、糖肾方低剂量组、糖肾方中剂量组、糖肾方高剂量组及缬沙坦组。药物干预12周,检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血清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镜(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肝脏α-SM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M模型组大鼠FBG、TG、ALT、AST、FINS、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变化显示肝细胞呈明显脂肪油滴状空泡,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肝小叶间、汇管区、窦周间隙纤维增生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肝星形细胞(HSC),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增加。经糖肾方或缬沙坦干预后,FBG、TG、ALT、AST、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病变减轻,α-SMA表达减少。结论:糖肾方对糖尿病大鼠的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抑制肝星形细胞(HSC)的激活有关。
姜雪尔蒋媛媛潘晶杜月光章科娜柴可夫
关键词:糖肾方A-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于SIRT1/TGF-β_1/Smad通路研究三七皂苷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高糖诱导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修复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组、PNS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抑制剂EX527组和EX527+PNS组。药物干预48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E-cad)的蛋白表达;Real-time RT-PCR检测SIRT1、α-SMA、E-cad、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Smad3、Smad4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α-SMA、E-cad、TGF-β_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诱导后的NRK-52E细胞出现明显的EMT表现,即α-SMA蛋白表达增多(P<0.05),E-cad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高糖组比较,PNS组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E-cad和SIRT1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1),TGF-β_1、Smad3、Smad4基因表达降低(P<0.01,P<0.05)。EX527干预后,PNS作用受到抑制。[结论]PNS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抑制TGF-β_1/Smad通路,从而阻止高糖诱导的EMT的发生。
潘晶章科娜柴可夫钱俊文杜月光
关键词:三七皂苷肾小管上皮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43参与冷冻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水肿后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及其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颅骨外液氮冷冻法建立大鼠右侧顶叶皮层脑水肿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脑水肿模型组和脑水肿模型+缝隙连接阻断剂(carbenoxolone或octanol)干预组。干湿重法测定冷冻伤后的脑含水量;甲酰胺法测定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HE染色观察冷冻伤脑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冷冻伤可引起大鼠损伤脑皮层区的含水量增加,在冷冻伤后24 h脑水肿发展到高峰。冷冻伤引起损伤脑皮层区域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范围大于直接冷冻损伤区。HE染色观察显示冷冻伤中心区细胞坏死明显,而冷冻伤周围区域出现水肿。脑冷冻伤引起冷冻伤周围皮层区域的Cx43蛋白表达增加,但冷冻伤中心区的Cx43蛋白表达降低。Carbenoxolone或octanol阻断Cx43的功能,降低了冷冻伤皮层区的含水量和血屏障通透性。结论:脑水肿时星形胶质细胞上的Cx43表达上调,功能增强;阻断Cx43的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水肿。
章科娜丁悦敏杜月光龚婉张雄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3星形胶质细胞脑水肿冷冻伤
川楝素对人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川楝素(toosendanin,TSN)对人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川楝素处理人卵巢癌CAVO-3和SKVO-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TSN处理12、24、48、72和96 h后的细胞存活率;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TSN对人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SN抑制CAVO-3和SKVO-3细胞活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TSN组CAVO-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且NF-κB p65和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表达下降(P<0.05);而加入NF-κB抑制剂BAY11-7082至TSN处理的细胞后明显逆转了以上效应,与TSN组相比,TSN+BAY11-7082组CAVO-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且E-cadherin表达下降,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表达升高(P<0.05)。结论:川楝素能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由NF-κB/Snail信号通路所介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有关。
李雨颖章科娜蔡锦威林江涛邵喜英
关键词:川楝素卵巢癌细胞迁移细胞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核因子ΚB
SIRT1通过降低NF-κBp65乙酰化减轻高糖应激引起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 p65蛋白乙酰化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白藜芦醇组和SIRT1 RNAi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和NF-κB p65乙酰化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MCP-1、VCAM-1、TNF-α、TGF-β1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高糖刺激使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活力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MCP-1、VCAM-1、TNF-α、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增高。白藜芦醇可逆转高糖引起的变化,而沉默SIRT1基因使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 p56乙酰化水平、MCP-1、VCAM-1、TNF-α、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结论:高糖可降低SIRT1水平,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SIRT1的激活可使NF-κB的亚单位RelA/p65去乙酰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SIRT1可作为治疗DN的潜在靶点。
杜月光柴可夫钱俊文章科娜
关键词:NF-KB
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的3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阿魏酸钠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并另取9只作为假手术组。采用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周边区核转录因子-кB p65 (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神经元坏死,大量炎症细胞产生,血清和脑组织中TNF-a,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 01),细胞核/细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比例显著升高(P<0. 01);与模型组比较,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 05,P<0. 01),抑制神经元坏死,减少炎症细胞产生,并可明显降低血清和脑组织中TNF-a,IL-1β,IL-6水平(P<0. 05,P<0. 01),抑制NF-κB p65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位(P<0. 05,P<0. 01),最终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细胞炎症损伤。结论:阿魏酸钠可通过抑制NF-κB p65核转位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炎症反应,维持脑部正常形态,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龚婉陈晓玲周莉章科娜
关键词:阿魏酸钠脑缺血再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