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自然科学总论 更多>>
文明进步中的人与自然:《猫的摇篮》的生态批评解读 被引量:1 2016年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在人与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生态批评思想。该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冯内古特对征服与控制自然观、工业与科技、欲望膨胀的批判,感受他对当代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思考,以及他对人类重返与自然的和谐的美好愿望。 曾婷 程静关键词:生态批评 《猫的摇篮》 生态环境 《荆棘鸟》:女性主义和反女性主义的似是而非 被引量:3 2008年 科林.麦卡洛的《荆棘鸟》体现了父权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困境,宗教文化背景下的爱的选择,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冲突而又共存的两性关系。本文认为文本突显了女性的生存意志的同时,充分展示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文化氛围;女性的客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某种意义上荆棘鸟意象仍然是男性至上神话的证明。 程静 米春关键词:逻各斯中心主义 女性主义 “技科学”语境下的后人类之痛——对厄休拉·勒奎因《变化的位面》的技术解读 被引量:1 2014年 厄休拉·勒奎因的《变化的位面》以斯威夫特式的艺术想象,虚构了两个过分使用基因技术进行身体修复和身体潜能扩张的故事,再现了当代技科学语境下的"技术态身体"现象。借助于基因改造的悲剧,故事展示了基因技术在试图突破人类认知和智力局限的同时,颠覆了"人类本质",并带来了难以逆转的后人类之痛。文章追踪了作者对"后人类主义"技术观念的批判,指出该小说警示人类不要毫无顾忌地使用技术打破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的界限,或无限拓展身体潜能,并强调了人类"精神性"对技术灾难的反向平衡作用。 程静批判中的反思:论《天堂车床》中两种技术伦理观的对峙与“中和” 被引量:1 2016年 厄休拉·勒奎因(Ursula Le Guin,1929—)的《天堂车床》(1971)立足于道家的整体论视野,从诊断学视角,以疾病的隐喻,反转了成功与失败、真实与假象、技术进步与永恒自然的二元对立,有效地揭示了人类过分追求创造性与主体性之弊。小说不仅再现了道家技术观与当今西方社会"技术至上"观念的对峙,同时,也提出了技术专家面对的不仅是技术的高速进步,也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与"合乎自然"的宇宙秩序的责任。该小说提倡道家负责任的"无为"、"以道驭技"的技术伦理观,反对"英雄式"介入、力量滥用的美国当代功利主义技术伦理观,在当今技术"风险社会",无疑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鉴于现代技术的复杂性,应从整体论出发,平衡两种技术伦理观,"中和"两者的优势,以应对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人口、种族、贫困等诸多问题。 程静关键词:整体论 《白噪音》:现代技术元叙事和技术责任主体的缺失 被引量:5 2010年 《白噪音》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城镇的生态危机,以伤痛叙事凸显了现代技术的无处不在,构成了技术批判的经验性表达。这一语境下人物的"死亡恐惧"和作者对"生命质量"的深层思考,引导读者关注"现代技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问题。现代技术的无处不在和人们对它不假思索的信任表明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元叙事"。它在破坏自然秩序和人类内在平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人工的死亡"。本文从小说中技术责任缺失的现象推衍出,在处理现代技术所产生的问题上,人类应负起作为技术责任主体的义务,对技术的应用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程静 贾德江《一千英亩》:父权制农业文化下的生态意识和土地伦理观 被引量:5 2008年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是美国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它揭示了以差别为伦理前提的"压迫性的统治逻辑"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业文化中的盛行,关注了农业社区中多数人错误的土地伦理观和生态意识的缺失以及父权意识对女性和土地的双重压迫,揭示了人与土地关系中存在的危机,再现了较严重的农业生态形势,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者生命质量的关注。 程静语言风格·陌生化·抵抗贫穷——评王海玲的《承蒙错爱》 2010年 王海玲小说创作关注的是小人物平淡的生活,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往往能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她的中篇小说《承蒙错爱》通过方言变异?修辞格?言语表达和思想表达等文体技巧,揭示出农民工抵抗贫穷的方式应该是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 程静关键词:语言风格 陌生化 《爵士乐》:历史书写与爵士精神 被引量:1 2007年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超越了婚外恋﹑谋杀的伦理巢臼,它借用爵士乐的表现手法和追寻自由的爵士乐精神,表达了对黑人文化的新反思。 程静 刘玉梅关键词:爵士乐 历史书写 黑人文化 走出白人文化霸权的藩篱——对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7 2005年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意识和形成对白人文化糟粕的抵抗,以此走出白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藩篱,建构积极坚定的黑人文化身份。 程静 郭庭军关键词:后殖民理论 黑人文化身份 论英美文学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的接受 被引量:10 2012年 在英美文学作品﹑文学史和西方文论所形成的互补性框架中,英美文学教育涉及到外来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的对峙和融合,形成了文学虚构与社会现实﹑文学的审美愉悦和社会参与之间的对话。本文认为,英美文学教育只有与学生自身所处的接受语境具备足够的相关性,才能呈现出真正的现实意义。因此,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接受,认清文学作品创作所赖以产生的历史和文化与中国受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接受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