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荣
-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血浆胃动素、P物质的变化研究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 研究背景:小儿再发性腹痛(recurreut abdominAlpain,RAP)临床常见,尤其以功能性多见,功能性腹痛为功能性躯体症状之一,指的是不能用任何器质性疾病作解释的非特异性躯体症状,不能完全由医学知识解释,或...
- 秦海荣
-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胃动素焦虑心理抑郁心理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FD患儿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91.84%)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长抑素(SS)、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 秦艳秦海荣杜丽芳金翠赵青
- 关键词:醒脾养儿颗粒多潘立酮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炎症因子
- 感染性腹泻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儿血清IL-17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探讨IL-17在感染性腹泻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感染性腹泻病患儿(其中急性感染性腹泻组10例,迁延性感染性腹泻组15例,慢性感染性腹泻组10例)、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溃疡性结肠炎组)和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结果(1)感染性腹泻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高于感染性腹泻组(P<0.05);(2)迁延性感染性腹泻组和慢性感染性腹泻组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性腹泻组高于急性感染性腹泻组(P<0.01)。结论IL-17参与了感染性腹泻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且与病程、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感染性腹泻及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更高,但确切关系及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牛文元张镁硒赵青原慧云杨探保秦海荣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溃疡性结肠炎IL-17
- 儿童功能性腹痛2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功能性腹痛(FAP)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GID),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临床上无解剖、代谢异常或感染炎症和肿瘤因素,经过病史、体检和初步实验室检查,95%可以诊断,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Ⅲ标准。儿童FAP定义为:(1)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2)症状每周发作〉1次;(3)排除器质性或生化异常,功能性腹痛可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和学习,需引起儿科医师重视。
- 申红日秦海荣张镁硒
- 关键词:功能性腹痛学龄期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症状持续代谢异常
- 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体格发育和肠道菌群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体格发育和肠道菌群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37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婴儿为研究组,15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收集粪便作为肠道菌群分析的样本,记录并比较两组婴儿肠道菌群数量、身高、体质量、头围及胸围。结果两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及大肠杆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身长、体质量、头围及胸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60及90 d时,两组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及胸围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婴儿肠道菌群数量异常,体格发育迟缓,治疗时可为患儿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关注患儿日常营养摄入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秦艳秦海荣杜丽芳
-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婴儿肠道菌群体格发育
- 益生菌对小儿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及血清DLC、TB、DAO的影响和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小儿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及血清DLC、TB、DAO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8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114例,常规疗法+益生菌治疗)和对照组(114例,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情况[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7(Interleukin-17,IL17)]、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肠胃屏障功能[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BT)、血清D-乳酸(d-lactic acid,DLC)、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止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天、5天、7天,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7、SAA、PCT、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天后DLA、BT、DAO均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与DLA、BT、DAO、IL6、IL17、APACHEⅡ、SAA、PCT评分均为负相关关系,但是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呈正相关关系。观察组便秘、皮疹、不良反应事件种类数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益生菌治疗腹泻患者,可以减轻症状,改善肠道微生态,减轻炎症,提高肠胃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秦艳秦海荣杜丽芳
-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菌群临床疗效
-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中重度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秦海荣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