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细胞
  • 3篇相色谱
  • 2篇志贺氏菌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质谱
  • 2篇全细胞
  • 1篇豆芽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多克隆抗体制...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诱变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脂肪酸组分
  • 1篇志贺菌

机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武汉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秦巧玲
  • 6篇吕均
  • 6篇郭爱玲
  • 3篇郑华英
  • 3篇粟婉媛
  • 3篇余功保
  • 3篇王震
  • 1篇梁高道
  • 1篇马美湖
  • 1篇万鹏
  • 1篇马爱民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食品科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紫外诱变、纤维蛋白原平板初筛、复筛得到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研究液体发酵产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营养肉汤,最佳培养时间为24h,最佳培养温度30℃。在优化条件下,发酵液酶活达640U/ml。该菌株的酶活比原始菌株酶活提高了258%。
余功保郭爱玲秦巧玲吕均王震
关键词:纳豆激酶紫外诱变纳豆芽孢杆菌
沙门氏菌全细胞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该方法应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对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影响总离子流色谱图条件(热裂解条件、色谱条件、质谱条件)的研究,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全细胞在裂解温度600℃,时间为10s,离子源温度220℃,电离方式为EI,电离能为60eV的条件下可得到清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同时对部分裂解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为研究快速鉴定致病菌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郭爱玲郑华英马爱民余功保吕均秦巧玲王震
关键词:沙门氏菌裂解产物致病菌
志贺氏菌RAPD鉴定方法的建立
2008年
[目的]为志贺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5个随机引物对4种不同来源的志贺氏菌进行RAPD扩增,并对得到的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个随机引物中,引物S3、S5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引物S5的扩增图谱中,志贺氏菌属中各菌均有1条600 bp左右和1条1 000 bp左右的共同谱带,而利用该引物扩增其他属细菌,扩增谱带很少或没有。这说明引物S5对志贺氏菌属细菌是特异性的。根据引物5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8株志贺氏菌分成4个类群。除宋内氏志贺氏菌外,其他3种6株菌间的相似系数均为1.00,与传统的血清型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采用引物S5的RAPD反应可用于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
郭爱玲侯家奎万鹏粟婉媛吕均秦巧玲马美湖
关键词:志贺氏菌RAPD扩增聚类分析
GC-MS联用分析测定志贺菌全细胞脂肪酸组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志贺菌全细胞脂肪酸,建立志贺菌全细胞脂肪酸的指纹图谱,为志贺菌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4种志贺菌的全细胞脂肪酸。结果:志贺菌全细胞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有C12,C13,C14,C15,C16,C17,C18:1。志贺菌属脂肪酸成分都具有一定的特征,4个种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标准菌株与地方菌株极其相似,同种不同来源的地方菌株表现出一定差异。结论:本结果为志贺菌的化学分类和快速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秦巧玲粟婉媛吕均郭爱玲
关键词:志贺菌气相色谱-质谱法
食品中沙门菌细胞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建立沙门菌属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为沙门菌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从食品中分离的6种沙门菌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离心收集细胞,提取脂肪酸并甲基化,通过TLC来分离纯化甲基酯,通过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沙门菌属中的细菌在脂肪酸的组成上主要含C12、C16、C18、C19,不同种的脂肪酸组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地方菌株与模式菌株具有相同的脂肪酸组分。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性强可以对食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快速鉴定。
郑华英郭爱玲余功保王震吕均秦巧玲
关键词:气相色谱沙门菌模式菌株
GC-MS技术在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TLC分离及GC-MS对食源性致病菌中常见的4个属9种19株病原菌的全细胞脂肪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弧菌属和志贺氏菌属全细胞脂肪酸组分都含有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和十八碳烯酸,这三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左右,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烷酸,含量在40%以上,其次是十八碳烯酸,含量在30%左右。脂肪酸组成在属间差异显著。大肠杆菌O157不含有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副溶血弧菌不含有十二烷酸和十三烷酸,志贺氏菌含有特异性的环戊烷十三烷酸。这些特征可作为各个属分类鉴定的依据。模式菌株和地方菌株在含有双键的脂肪酸上,双键的位置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这些差异可以鉴定模式菌株与地方菌株。
吕均秦巧玲郭爱玲梁高道郑华英粟婉媛
关键词:GC-MS致病菌
志贺氏菌多克隆抗体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志贺氏菌属细菌属于肠道致病菌,可引起临床上严重的腹泻。目前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有:常规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毒素检测以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常规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好,但所需时间长;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
秦巧玲
关键词:志贺氏菌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