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育良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小说
  • 3篇叙事
  • 3篇志怪
  • 3篇聊斋
  • 3篇聊斋志异
  • 3篇六朝
  • 2篇虚构
  • 2篇神灵
  • 2篇水浒
  • 2篇文言
  • 2篇《聊斋志异》
  • 2篇《三国》
  • 2篇《水浒》
  • 2篇白话
  • 2篇白话小说
  • 1篇心态
  • 1篇虚构叙事
  • 1篇叙事传统
  • 1篇叙事方式
  • 1篇叙事角度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广州航海学院
  • 1篇武汉交通政治...

作者

  • 11篇石育良
  • 1篇杨亚

传媒

  • 3篇武汉交通职业...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朝志怪的叙事角度
2012年
通过某个人物的眼或口来呈现一切,"叙述"与"聚焦"发生明显的分化,是六朝志怪的突出特征。这不是叙述者对人物所见或所说的客观、被动的"转述",而是叙述者对人物内在感知活动的"介入"。这才是虚构的确切含义。不是怪异的神秘性导致限知视角的产生,而是限知视角带来了怪异的大量出现,带来了新的虚构叙事文学——小说。
石育良
关键词:六朝志怪叙事角度虚构
《三国》与《水浒》,两个英雄世界
1991年
作为中国古代最早成熟的两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都是以英雄为主角的。一定的小说人物形态总是更深刻的文化形态的体现。如果没有创作者们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拜,很难相信他们会把英雄写得如此雄伟壮阔、气度不凡。在《三国》《水浒》中,作者总是用赞美、崇敬的语调叙述主人公的故事,用一种仰视的角度看待不可企及的英雄,从而使读者在对英雄的顶礼膜拜中获得审美快感。当英雄崇拜热冷却的时候。
石育良
关键词:《水浒》历史演义小说鲁智深审美快感矛盾心态
《聊斋志异》中的隐喻
1991年
中国文言小说从魏晋六朝开始盛行到唐传奇正式成熟之后,并没有因为白话小说浩大去势的冲击而消歇。相反,经过明代《剪灯新话》、《情史》等专集的再度盛行,文言小说在清代以《聊斋志异》为标志而达到新的高峰。这一事实表明:文言作为小说的艺术媒介,有着不可被白话代替的功能。揭示文言的独特功能理所当然地是揭示文言小说、特别是《聊斋》的审美特征的重要途径。
石育良
关键词:白话小说剪灯新话情史魏晋六朝艺术媒介
六朝小说:文言虚构叙事的诞生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定论值得商榷,六朝小说已经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正式兴起。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所谓"文体独立",而是在于全新的叙事方式。所谓虚构意识,不是体现在作者的意图或故事的性质上,而是体现在全新的时空意识、全新的叙述者等形式特征上。六朝小说的这些特征标志着文言虚构叙事的诞生。
石育良杨亚
关键词:六朝小说叙事方式虚构叙事
怪异世界的建构
石育良
关键词:聊斋志异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中的隐喻
1993年
石育良
关键词:《聊斋志异》白话小说隐喻思维文言小说白话文隐喻性
唐传奇中的两性故事被引量:5
2003年
该文通过对唐传奇中两性故事的重新解读,目的不在于怎样“评价”这些作品,而是描述这些作品“是什么样子”,并且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发现一系列不同于通行文学史的“意味”。这些作品都以男性的书生意识为中心,各种各样的“女性角色”折射出书生潜意识中对越轨性关系的幻想、对“母亲”的寻找、对“诗中情人”的散文化欣赏。这种“意味”蕴含在特定的人物结构、故事框架、母题、视角等“形式”要素之中,成为“传奇体”的重要叙事特征。
石育良
关键词:唐传奇母亲
《车王府曲本》与民众的人生理想被引量:1
1999年
文章提出理想人物的概念 ,旨在揭示民间文化心态及其对戏曲人物和结构特征的生成作用。主要观点是 :1.由于战争作为获得功名富贵的机遇而发生 ,历史性事件因而被游戏化。人物由书生而突变为荣立战功的英雄 ,各种神灵起了决定性作用。女子也被男性化。 2 .戏中对功名富贵的炫耀以民众对改变生存状况的渴望为基础。《曲本》流露出民众对富贵者既嫉恨又羡慕的双重心态。 3.“上天”或神灵的意义在于填平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使道德与功名富贵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合理化解释 。
石育良
关键词:车王府曲本民众神灵积德
生命的悲歌《长生殿》新论
1989年
本文旨在突破长期以来《长生殿》研究中的“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说,认为《长生殿》包括两个层次,即表层次和深层次.其表层次为三组对比性的结构:杨妃生前李杨的欢乐与杨妃死后李杨的悲哀的对比;历史国衰循环的无限性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的对比;人间情缘的短暂与天上神仙情缘的永恒的对比。其深层结构是对生命短暂的悲哀与时生命永恒的渴望。这一深层结构使整个作品成为有机体.笔者通过这一沉思,试图找到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突破口。
石育良
关键词:《长生殿》爱情主题中国古代戏曲政治主题唐明皇长生殿
《三国》与《水浒》:两个英雄世界
1993年
本文试图通过《三国》与《水浒》这两部小说的比较,区分两类英雄的层次差异,剖析各自的文化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古代小说某些重要的文化功能。一、三国英雄比水浒英雄更少受到具体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更具有超人的行动力量,因而比后者处于更高的层次。二、三国英雄具有开国奠基的创世意义,他所关注的是社稷整体的命运;水浒英雄则更关注个人的命运,因而与现存的皇权社会秩序相冲突。三、《三国》与《水浒》从理性意识和下意识冲动两方面表达了古代小说文化对皇权社会秩序的双重心态。
石育良
关键词:《水浒》社稷社会秩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