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病
  • 4篇型心
  • 4篇扩张型
  • 4篇扩张型心肌
  • 4篇扩张型心肌病
  • 4篇肌病
  • 3篇心肌显像
  • 3篇显像
  • 3篇MIBG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扩张型心肌病...
  • 2篇病患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平滑肌细...
  • 1篇心肌摄取

机构

  • 4篇解放军白求恩...
  • 4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寿霖
  • 5篇白土邦男
  • 5篇池田淳
  • 4篇于富军
  • 4篇何振山
  • 1篇崔俊玉
  • 1篇何景良
  • 1篇服部俊夫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临床医药杂志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依那普利增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3Ⅰ-MIBG心肌摄取及心率变异性
2004年
目的:探讨ACE抑制剂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123Ⅰ-MIBG心肌摄取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15例DCM患者,于治疗前、平均治疗4.9个月后行早期(20min)及延迟(3h)^123Ⅰ-MIBG心肌显像,采用心/上纵隔比(H/M)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WR)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心率变异频域分析。与超声心功能参数进行对比.根据治疗后^123Ⅰ-MIBG心肌显像延迟H/M比治疗前增加≥5%为组Ⅰ.增加<5%为组Ⅱ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1)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P<0.05)均得到改善.心率变异性平均总功率、平均低频功率和平均高频功率也得到改善(P均<0.05)。治疗后早期H/M和延迟H/M均明显增加(P均<0.05).而WR无变化。组Ⅰ治疗后LVEF(P<0.01)和LVDs(P<0.05)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WR明显降低(P<0.05).而组Ⅱ治疗后LVEF和WR均无显著变化.结论:(1)ACE抑制剂治疗DCM主要是增加心肌对^123Ⅰ-MIBG的摄取.而降低^123Ⅰ-MIBG心肌释放的作用可能依赖于^123Ⅰ-MIBG心肌摄取的增加。(2)ACE抑制剂能改善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李寿霖何景良何振山于富军池田淳白土邦男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DCMACE抑制剂扩张型心肌病
HIV-慢病毒载体有效转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使用不同的HIV-载体感染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并使用HIV慢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转入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方法应用ADA/Luc、HXB2/Luc、VSV-G/Luc和VSV-G/GFP感染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U87.CD4.CCR5和U87.CD4.CX-CR4。结果ADA/Luc和HXB2/Luc均能感染具有相应复合受体的U87.CD4,但不能感染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VSV-G/Luc和VSV-G/GFP能有效转导至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于感染第3天,表达VSV-G/GFP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阳性率为18%。结论应用HIV慢病毒载体能够向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导入外源基因。
李寿霖服部俊夫池田淳白土邦男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人免疫缺陷病毒
^(123)I-间碘苄胍心肌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
2005年
目的 探讨123I 间碘苄胍(MIBG)心肌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7例DCM患者,于治疗前、后行早期(20min)及延迟(3h)123I MIBG心肌显像,采用心肌与上纵隔比(H/M)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WR)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与心率变异频域分析、超声心功能参数及心胸比率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使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心胸比率均得到改善;心率变异平均总功率、平均低频功率(MLF)和平均高频功率也得到改善;治疗后早期H/M和延迟H/M均明显增加,而WR无变化。延迟H/M的增加率与LVEF的改善率之间呈正相关;延迟H/M与MLF之间呈负相关;而WR与心率变异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 (1)作为DCM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123I MIBG心肌显像延迟H/M比WR更有意义。(2)临床上综合运用123I MIBG心肌显像和心率变异频域分析,可更好地评价DCM患者的心脏自律神经活性。
李寿霖何振山于富军池田淳白土邦男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123)I-MIBG心肌显像预测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123I-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DCM患者于依那普利治疗前行早期(20min)及延迟(3h)123I-MIBG心肌显像,采用心/上纵隔(H/M)比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WR)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与超声心功能参数进行对比。根据123I-MI-BG心肌显像延迟相的H/M分为3组延迟H/M≥1.7为组Ⅰ,1.5<延迟H/M<1.7为组Ⅱ,延迟H/M≤1.5为组Ⅲ。组Ⅰ和组Ⅱ在平均治疗4.5个月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治疗前3组间超声心功能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组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径(LVDs)明显改善,早期H/M和延迟H/M均明显改善(P<0.05),而WR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组Ⅱ的延迟H/M明显改善(P<0.05),而早期H/M和WR均无明显变化,心功能参数也无改善。组Ⅰ和组Ⅱ患者均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而组Ⅲ患者均不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结论123I-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DC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李寿霖何振山于富军池田淳白土邦男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23)Ⅰ-MIBG心肌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 1 2 3 Ⅰ MIBG心肌显像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DCM HF)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例DCM HF患者 (DCM HF组 )和 1 0例正常者 (NC组 ) ,行早期 (2 0min)及延迟 (3h) 1 2 3 Ⅰ MIBG心肌显像 ,采用心 /上纵隔 (H/M)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 (WR % )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 ,与超声心功能指标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DCM HF组的早期及延迟H/M均低于NC组 ,WR均高于NC组。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延迟H/M低于Ⅱ级患者。DCM HF组的H/M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 (早期相r=0 .5 81 ,P <0 .0 1 ;延迟相r=0 .6 99,P <0 .0 1 ) ,而WR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0 .6 2 8,P <0 .0 5 )。延迟H/M与血浆NE浓度呈负相关 (r=- 0 .5 0 7,P <0 .0 5 ) ,而WR与血浆NE浓度呈正相关 (r=0 .4 79,P <0 .0 5 )。结论 1 2 3 Ⅰ MIBG心肌显像可用于评价DCM
李寿霖池田淳白土邦男何振山崔俊玉于富军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