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琦

作品数:144 被引量:449H指数:13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建筑科学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3篇太阳能
  • 38篇制冷
  • 25篇热泵
  • 19篇太阳能喷射
  • 19篇空气源
  • 18篇气源热泵
  • 18篇空气源热泵
  • 17篇喷射制冷
  • 16篇制冷系统
  • 15篇集热
  • 14篇供热
  • 13篇空调
  • 11篇能耗
  • 11篇热水
  • 11篇集热器
  • 10篇换热
  • 9篇一体化
  • 9篇喷射制冷系统
  • 8篇压缩制冷
  • 8篇水系统

机构

  • 123篇太原理工大学
  • 21篇天津大学
  • 4篇太原市环境科...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太原工业学院
  • 2篇燕山大学
  • 2篇太原绿佳环保...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茂名学院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市建筑设...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山西省建筑科...
  • 1篇中国第十三冶...
  • 1篇太原学院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山西省教育学...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 1篇深圳市祥为测...

作者

  • 144篇田琦
  • 32篇李风雷
  • 16篇董旭
  • 14篇张于峰
  • 11篇王美萍
  • 11篇贾捷
  • 10篇刘玉香
  • 10篇白惠峰
  • 9篇程远达
  • 7篇韩瑞春
  • 5篇雷勇刚
  • 5篇段兰兰
  • 5篇李晋
  • 5篇武斌
  • 4篇周国兵
  • 4篇赵薇
  • 4篇张佼
  • 3篇冯伟
  • 3篇王荣光
  • 3篇段鹏飞

传媒

  • 13篇华侨大学学报...
  • 11篇暖通空调
  • 7篇太阳能学报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7篇建筑热能通风...
  • 5篇中北大学学报...
  • 4篇山西建筑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山西能源与节...
  • 2篇流体机械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能源技术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能源与节能
  • 2篇建筑节能(中...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建筑技术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19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改性生物炭与沸石配施对土壤有效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针对盐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且保肥能力差等问题,采用磷酸浸渍-水热法制备了菜花叶生物炭(CLH)和香蕉皮生物炭(BPH),分析了不同水热温度(120、160、200、240℃)对合成生物炭特性和其中磷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碱熔-水热法将煤矸石合成沸石(ZL),然后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及磷释放动力学试验,将生物炭单施及与合成沸石配施,研究其对土壤有效磷释放的影响与缓释机理.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时,合成的菜花叶生物炭(CLH200)与香蕉皮生物炭(BPH200)表面含磷与含氧官能团量较高,且铁/铝结合磷含量最高,分别占CLH200与BPH200中总磷的36.58%、31.15%.土壤培养120 d,与单施化肥和单施CLH200相比,CLH200与ZL配施(CLH200+ZL)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45.72%和19.64%,BPH200与ZL配施(BPH200+ZL)处理下分别提高了32.25%和12.13%.此外,BPH200+ZL与CLH200+Z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脱氢酶活性.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曲线与CLH200和BPH200处理下试验测定值的相关性良好,而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曲线与CLH200+ZL和BPH200+ZL处理下试验测定值的相关性良好,两种改良剂配施后有效磷的释放主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且扩散过程是磷释放的限制步骤.研究显示,磷改性生物炭与煤矸石基沸石配施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特性,而且有助于土壤有效磷缓释,满足植物生长对有效磷养分的长期需求.
葛启隆田琦丰开庆汪素芳侯瑞
关键词:沸石磷改性生物炭有效磷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介被引量:10
2001年
田琦
关键词:教学模式心理治疗心理学家学习环境
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优化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山西省太原地区地源热泵应用导致土壤热平衡难以满足的问题,在传统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新的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以太原地区某一建筑的应用为例,利用DeST软件模拟计算案例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需求特征,利用TRNSYS软件仿真分析常规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并对新的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案例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比为1.57∶1.00,应用常规地源热泵后,土壤初始温度和最高温度逐年下降,10 a后平均温度降幅14.3%;与常规地源热泵系统比较,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节省12.5%,节省25.8%的打井数,节省33.9%的运行费和15.9%的总费用,可解决埋管区土壤冷、热不平衡、埋管面积不足的问题,夏季性能系数(COP)提升26.2%,冬季制热性能系数(COP h)提升12.3%.
李科宏田琦李琦晟李蓉
关键词:喷气增焓
华北地区空气源热泵无水地板采暖系统节能经济性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确定空气源热泵无水地板采暖系统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以一栋高层住宅楼为例,利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est对其进行逐时能耗模拟。通过经济性分析,并与燃煤锅炉集中供热采暖方式进行比较,得出无水地板采暖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其经济性随着煤价的提高而增加,采用峰谷电价可以更好地体现其经济性;并且确定了无水地板采暖系统在华北地区的节能经济区域。
李哲田琦郭卫强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
太原地区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一体化热水系统性能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为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地大、供热水稳定性差、空气源热泵冬季易结霜、能效比较低的问题,提出太阳能/空气能蒸发集热器并构建其热泵热水系统.建立该系统的TRNSYS模型,分别研究太原地区的夏季和冬季工况的系统制热性能参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太阳辐射照度大典型工况下,该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COP)值为6.026,较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提高44.16%;在冬季低温高湿易结霜典型工况下,该系统平均COP值为3.25,较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提高6.56%.
黎珍田琦董旭
关键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一种太阳能集热遮阳节能保温窗
一种太阳能集热遮阳节能保温窗,所述保温窗的窗框位于相应窗户的外墙及,保温卷帘护管固定于所述窗框的上边框内,并在保温卷帘护管中设置有连接保温卷帘的两个转轴,转轴Ⅰ设置有遥控电机动带动转轴Ⅱ转动,保温卷帘护管的上边框外倾斜向...
田琦王志强
文献传递
整体式太阳热水器的评价
2001年
阐述了等截面与不等截面整体式太阳热水器的特点及机理 ,通过对比试验 ,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经测试及计算 ,不等截面太阳热水器的平均热效率、吸热板与水之间的换热系数均高于等截面太阳热水器 ,而其热损系数则低于等截面太阳热水器。因此 。
田琦
关键词:整体式太阳热水器换热系数
基于低温空气含湿量的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TRNEdit与宏编辑器,通过对TRNSYS软件空气源热泵模块蒸发器部件的数学模型优化,新建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模块,综合判断基于低温空气含湿量的太阳能蒸发集热器结霜除霜对于耦合热泵热水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在太原地区典型气象年低温空气含湿量典型日工况下,相比同型号常规热泵热水系统,耦合热泵热水系统的平均COP_h提高7.7%,耗电量节省6.9%,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
董旭田琦黎珍
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和小波神经网络的供热量预测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统计方法分析了实测时间序列中各影响因素与供热量的相关性。应用小波分析有效提取序列中的局部信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可分析蕴藏在系统中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把影响供热量的因素分为与其相关性较大(系统循环流量、供水温度和回水压力)和较小(供、回水压力和回水温度)的2组数据,预测结果证实与供热量相关性较大的1组影响因素的拟合程度比相关性小的高。就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BP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和梯度修正的小波神经网络供热量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较强的泛化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适用于系统供热量的短期预测。
王美萍张佼田琦
关键词:影响因素小波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动态特性泛化能力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换热站热负荷预测研究
2023年
高效准确的热负荷预测是实现供热系统智能化的重要环节。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对换热站热负荷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筛选,选取二次侧回温、二次侧供温、前3天的热负荷、一次侧供温、室外温度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并构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换热站热负荷预测模型,进行为期3天的短期热负荷预测。以邯郸市某换热站2020-2021年采暖季224组供暖数据为例,前203组作为训练集,后21组作为验证集,完成实验;并与CNN、RF-ELM、RF-BP、RF-RBF、RF-LSTM和RF-RF六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RF-CNN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中有更好的表现,其MAE、RMSE、MAPE分别为0.074、0.098和4.81%。
张玲王美萍田琦白雪翟少峰
关键词:热负荷预测换热站卷积神经网络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