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6篇偏瘫
  • 4篇脑卒中偏瘫
  • 4篇康复
  • 3篇疗效
  • 3篇康复治疗
  • 2篇任务导向性训...
  • 2篇偏瘫患者
  • 2篇综合康复
  • 2篇综合康复治疗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家庭康复
  • 1篇电刺激
  • 1篇形态学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机构

  • 7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田泽丽
  • 5篇郭丽云
  • 4篇王潞萍
  • 3篇崔丽霞
  • 2篇许海霞
  • 2篇邢晓红
  • 2篇张凤仙
  • 1篇王潞平
  • 1篇张沁丽
  • 1篇谢道林
  • 1篇史长青
  • 1篇陈育英
  • 1篇刘红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具体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 观察具体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出院时由治疗师制定详尽的家庭康复计划,并对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出院后康复组患者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期间由患者家属给予协助),并定期到医院接受评估指导。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未给予上述系统家庭康复训练,仅让其自行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改善,且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出院后6个月时,其FMA、MBI评分与出院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体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手段。
王潞平田泽丽
关键词:家庭康复脑卒中偏瘫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oSF)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30%-68%。PoSF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恢复,对病程进展和死亡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目前,对PoSF的研究较少,有关运动训练对PoSF的影响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PoSF患者进行以Bobath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训练,
郭丽云史长青王潞萍田泽丽崔丽霞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后运动疗法BOBATH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不稳定平面(球、平衡垫、平衡板等)结合闭链运动方式进行非稳态下的躯干控制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平衡功能评定(FMB)、步行能力评定(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BI).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治疗组患者的FMB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分别为(12.13 ±1.89)分、(4.29±1.08)级和(55.90±13.4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郭丽云田泽丽张凤仙郝佳鑫杨铚赵亚路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脑卒中偏瘫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及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及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用Tecnnobody康复系统本体感觉评定模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本体感觉[平均轨迹误差(ATE)、测试所用时间]进行评估;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肌张力,使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肱二头肌、腓肠肌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计算协同收缩率;利用表面电极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的周围神经形态学[宽度(W)、厚度(T)、横截面积(CS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TE、时间值、肱二头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评分、MAS评分以及腓总神经、胫神经MCV、SCV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腕横纹处W值较治疗前升高(0.59±0.06比0.54±0.05,P<0.05),且高于对照组(0.59±0.06比0.56±0.0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A值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础康复治疗辅以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感觉、运动功能、肌张力水平,且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改善。
郭丽云邢晓红刘红崔丽霞陈育英张沁丽谢道林王潞萍田泽丽张凤仙
关键词:康复治疗电刺激脑卒中偏瘫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邢晓红田泽丽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疗效分析
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为主的家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观察以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经治疗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预防脑血管病复发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般家庭活动练习,家庭康复组则进行定期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家庭康复组2~4周来医院复诊1次,复诊时由其主管治疗师根据其功能水平制订家庭训练计划。家庭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60rain,持续6个月。2组患者均于出院时、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时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偏瘫侧上、下肢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时,2组患者的上、下肢FMA和MBI评分较组内出院时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康复组出院3个月和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家庭康复组上、下肢的FMA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康复组出院6个月时的上、下肢FMA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出院3个月时(P〈0.05),而对照组出院6个月时上、下肢FMA和MBI评分与出院3个月时组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任务导向性训练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可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持续恢复。
郭丽云崔丽霞王潞萍田泽丽许海霞
关键词:任务导向性训练脑卒中偏瘫家庭康复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1
2013年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和移动能力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及E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郭丽云田泽丽王潞萍许海霞
关键词:任务导向性训练肌力训练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