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棣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病毒
  • 5篇流感
  • 4篇甲型
  • 3篇酶链反应
  • 2篇试剂
  • 2篇试剂盒
  • 2篇综合征
  • 2篇流感病毒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呼吸道病毒
  • 2篇呼吸道病毒检...
  • 2篇呼吸综合征
  • 2篇基因
  • 2篇甲型H1N1...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合酶
  • 2篇多重PCR检...
  • 2篇病毒分离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
  • 10篇上海市公共卫...
  • 6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福建省疾病预...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田棣
  • 12篇胡芸文
  • 8篇张万菊
  • 8篇宋志刚
  • 7篇何静
  • 6篇周志统
  • 5篇袁正宏
  • 4篇刘祎
  • 3篇俞慧菊
  • 3篇张小楠
  • 3篇卢洪洲
  • 2篇朱召芹
  • 2篇刘祎
  • 2篇孙志平
  • 2篇刘莉
  • 2篇陈海丽
  • 2篇任广旭
  • 2篇卢水华
  • 2篇管文彩
  • 2篇刘金也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PCR检测方法和液态芯片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评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感染性疾病参比实验室(The Victorian Infectious Diseases Reference Laboratory,VIDRL)的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和Luminex公司多指标同步分析液态芯片技术-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xTAG RVP),应用于多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的优势和缺点,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技术进行临床实验诊断或公共卫生应急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VIDRL的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和Luminex公司xTAG RVP试剂盒对198份临床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198份临床标本经VIDRL多重PCR方法和xTAG RVP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89%和45.45%,符合率为72.22%.单一病毒的符合率为87.88%~100%.结论 xTAG RVP方法与VIDRL多重PCR方法相比,两者在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近,xTAG RVP方法具有明显的快速和高通量的优势.
张万菊管文采田棣何静刘祎徐磊钱方兴俞慧菊李扬揭志军胡芸文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抗原快速检测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抗原快速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分别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171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200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核酸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对不同病程以及不同病毒核酸载量标本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2种试剂盒的检测敏感性与标本的病毒核酸载量呈正相关(P<0.01),病毒载量≥108拷贝/mL时均可达73.3%。同时,2种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与标本的病程呈负相关(P<0.01),发病1~2 d时分别为66.7%和62.5%,推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论敏感性分别可达77.3%和74.6%。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在发病初期及病毒载量较高时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帮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海关口岸等机构的现场筛查。但鉴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自身的局限性,其结果只能作为初步参考,最终的确认结果应以PCR结果为准。
田棣何静刘祎张万菊徐磊陈功祥周志统胡芸文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2009-2011年上海ARTI人群中小RNA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人群中小RNA病毒感染的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多重RT-PCR方法,同时检测鼻咽拭子标本小RNA病毒和其他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对其中小RNA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并进一步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2282份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小RNA病毒阳性185例(8.1%),其中鼻病毒(HRV)为151(81.6%)例,肠道病毒(EV)为34(18.4%)例.HRV-A(61.6%)是HRV的主要亚型.HRV在0-4岁组及65岁以上组中检出率高于FluA、RSV等常见呼吸道病毒.HRV和EV在不同季节均有检出,其中HRV在秋冬季达到高峰.HRV引起的URTI和LRTI的比例分别为62.3% (94/151)、37.8% (57/151),而EV感染病例均为URTI.HRV感染阳性的LRTI病例中亚型与LRTI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2009-2011年小RNA病毒成为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HRV(HRV-A)为主要病原.HRV是0-4岁组及65岁以上组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并以秋冬两季为高发季节.HRV亚型与临床重症并无相关性.
何静徐磊王蔚管文彩田棣张万菊刘祎钱方兴揭志军俞慧菊李杨袁正宏胡芸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RNA病毒
2015—2016年上海地区成人门诊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GⅡ型流行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2015—2016年上海地区成人门诊急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GⅡ型的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地区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912份成人急性腹泻粪便标本,采用一步法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NoV GⅡ型,并扩增开放阅读框1(open reading frame,ORF1)的聚合酶和ORF2衣壳区域进行测序分型。结果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912份成人急性腹泻粪便标本NoV GⅡ型阳性检出率为17.76%(162/912),其中2015年NoV GⅡ型阳性率为15.08%(65/431),2016年阳性率为20.17%(97/481),阳性标本中针对ORF1的RdRp区域和ORF2区域5′端均分型的标本为145份,共有10种型别,分别为GⅡ.Pe_GⅡ.4 Sydney 2012(60份)、GⅡ.P17_GⅡ.17(45份)、GⅡ.P16_GⅡ.13(10份)、GⅡ.P12_GⅡ.3(10份)、GⅡ.P7_GⅡ.6(9份)、GⅡ.P21_GⅡ.21(5份)、GⅡ.P16_GⅡ.4 Sydney 2012(2份)、GⅡ.Pe_GⅡ.17(2份)、GⅡ.P2_GⅡ.2(1份)、GⅡ.P7_GⅡ.14(1份)。结论上海地区2015年春季主要流行GⅡ.P17_GⅡ.17,2015/2016年冬春季主要流行GⅡ.Pe_GⅡ.4 Sydney 2012和GⅡ.P17_GⅡ.17,而2016年秋季主要以GⅡ.Pe_GⅡ.4 Sydney 2012流行为主。进行持续的NoV暴发监测对于确定基因型分布的变化趋势和新毒株的发现非常重要。
陈海丽杨春忆张万菊刘祎田棣王蔚易志刚朱召芹
关键词:诺如病毒成人腹泻
随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未知病毒方法学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未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分别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假定的未知DNA、RNA病毒,验证随机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未知病毒的可行性。分离HBV、HCV的阳性血清,去除宿主DNA后,提取病毒核酸。锚定随机引物经Klenow酶处理(模板为DNA)或反转录酶作用(模板为RNA)退火至模板,随后用锚定特异引物对模板进行非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测序,最后与BLAST进行比对。结果经BLAST比对证实,插入序列中有HBV和HCV的基因组片段,在病毒为1×106拷贝/ml时,被检测克隆的阳性率约为15%。目前我们利用本法能达到的检测低限大致为1×104拷贝/ml。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随机PCR的未知病毒检测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依赖病毒的细胞培养及其核酸序列信息。这种方法的建立为快速检测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施碧胜张小楠顾士民田棣袁正宏胡芸文
关键词:未知病毒分子诊断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MAVS和NFκB1基因敲除MDCK细胞系的构建及初步鉴定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构建线粒体抗病毒信号(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MAVS)和核因子κB1(nuclear factor kappa B1,NFκB1)基因敲除的犬肾细胞系(Madin-Daby canine kidney cells,MDCK),对细胞系的生长特性、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的增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将MDCK细胞的MAVS和NFκB1基因敲除,获得稳定的敲除细胞系。接种Flu并检测培养上清中病毒的血凝(hemagglutinination,HA)滴度和TCID50滴度,与野生MDC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获得2株稳定敲除的MDCK细胞系MDCK-MAVS-和MDCK-NFκB1-,与野生MDCK细胞同样为贴壁的上皮样细胞。接种Flu后,2株敲除细胞系测定的病毒HA滴度与野生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TCID50分别比野生MDCK细胞系提高了9.5倍和10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6)。结论本研究构建的2株基因敲除细胞系MDCK-MAVS-和MDCK-NFκB1-能够提高Flu的感染力,为Flu的分离培养提供了新的候选细胞系。
田棣刘祎陈海丽杨春忆王蔚易志刚张万菊
关键词:核因子基因敲除
2009年上海分离的2株猪源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10年
2009年全球暴发猪源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上海地区于5月份诊断第一例输入性病例。本研究从上海地区较早发现的两个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样本中分离出2株病毒,分别命名为A/Shanghai/37T/2009和A/Shanghai/71T/2009。MDCK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病毒通过电镜显示,该病毒的直径大约为60~80nm,具包膜,包膜表面有突起,呈现出正粘病毒颗粒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检测显示,MDCK细胞内病毒成分能与病人恢复期血清反应。2株病毒的全基因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美国参考株California04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基于全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此2株病毒属于2009年在全球暴发流行的新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发现,2株病毒可诱导A549细胞中抗病毒效应基因的表达;经Ⅰ型干扰素预处理的细胞可有效抵抗病毒的感染,提示其潜在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上海分离的2株病毒和2009年北美暴发的猪源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同源的,并且在病毒的致病性,药物的抗性和抗原性方面没有发生变异。
宋志刚任广旭田棣周志统何静袁正宏胡芸文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分离
H1N1流感与H7N9禽流感感染BALB/c小鼠发病特点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A/Shanghai/4664T(H7N9)和A/Puerto Rico/8/34(H1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发病特点,为H7N9致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同等剂量(5×103TCID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分析其在感染后体重、肺指数、病毒载量和肺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 H1N1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在7 d内体重均持续减低,H1N1 PR8组较H7N9组降低更为明显;在感染后3 d H7N9组与PBS组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感染后7d H7N9组与PB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H1N1PR8组比H7N9组感染后3 d肺指数显著增高(P<0.05),但感染后第7天无显著差异(P>0.05)。H1N1 PR8组和H7N9组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显著升高,但两组无显著差异;第7天两组病毒载量均有所降低,但H7N9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H1N1 PR8组(P<0.05)。H1N1 PR8在感染后3 d主要病理变化为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而H7N9组主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在感染后7 dH1N1 PR8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大面积肺水肿;H7N9组表现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H7N9和H1N1 PR8感染BALB/c小鼠均可发病,但发病特点有所差异,H7N9病毒对鼠的适应性比H1N1 PR8差。
杨玉琴徐春华朱召芹田棣陈丽香杨华秦波音宋志刚管文彩刘祎蔡家麟周晓辉周文江
关键词:H1N1BALBC小鼠
甲型流感诊断、救治与预防应对策略研究及应用
张志勇卢洪洲徐建青胡芸文施裕新沈银忠仇超卢水华宋志刚刘莉沈芳田棣张晓燕肖宏黄绍萍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传染病领域。新型甲流是最常见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如何能够快速诊断、实现有效救治、并有效预防是摆在世界各国研究者而前的重大科学问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该项目研究团队立足新型甲流诊防治的实际...
关键词:
关键词:甲型流感呼吸道传染病有效救治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职业紧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3 laboratory,BSL-3实验室)工作人员因面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特殊工作环境而存在的工作压力可能不利于风险控制而增加意外事故,本研究分析BSL-3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度及紧张源,为控制实验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JDC模式和ERI模式为理论基础,对"中文版简明职业紧张问卷"改编成适用于BSL-3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评估问卷,调查了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武汉五个省市的六家BSL-3实验室的87位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状况。结果研究得出年龄、工作年限、工作身份、BSL-3实验室所操作微生物的种类、传播途径及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动物实验是显著影响BSL-3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的因素。结论 20-39岁、低工作年限、固定工作人员、进行呼吸道传播病原微生物操作、动物实验以及多种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程度较高。
丁悦娜袁璧斐刘金也宋志刚林仲翁景清姚航平唐志佼孙志平韩文东田棣周志统戴俊明瞿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