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思胜

作品数:81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4篇中医
  • 14篇伤寒
  • 12篇伤寒论
  • 11篇针灸
  • 10篇《伤寒论》
  • 8篇学术思想
  • 6篇针灸大成
  • 6篇《针灸大成》
  • 5篇医学史
  • 5篇中医学
  • 4篇医史
  • 4篇医史文献
  • 4篇杂病
  • 4篇杂病论
  • 4篇伤寒杂病论
  • 4篇中医临床
  • 4篇中医临床文献
  • 4篇中医医史
  • 4篇中医医史文献
  • 4篇辨证

机构

  • 78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日照市中医医...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山东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中共山东省委
  • 1篇华夏出版社

作者

  • 80篇田思胜
  • 11篇张永臣
  • 11篇张晶
  • 9篇卢承顶
  • 3篇范延妮
  • 3篇尹桂平
  • 3篇王明亮
  • 3篇边莉
  • 2篇李珊珊
  • 2篇马玉侠
  • 2篇汪洋
  • 2篇刘玉玮
  • 2篇于晓华
  • 2篇高树中
  • 2篇王静
  • 2篇张文高
  • 2篇孙辉
  • 2篇李明轩
  • 1篇戴铭
  • 1篇胡志洁

传媒

  • 5篇山东中医杂志
  • 4篇中华医史杂志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国医论坛
  • 3篇中医正骨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医文献杂志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国针灸
  • 2篇河南中医
  • 2篇江西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宫外治医方的用药组方特点被引量:1
1996年
清宫外治医方因其服务对象特殊及其注重疗效等因素,在其用药组方方面颇有特色,归纳起来,不外小方药精专、大方有法度、突出特效药、使用稀贵药、常用矿物药、不避有毒药、多种动物药、征用民间药等八个特点。
张文高田思胜
关键词:外治方组方特点
《针灸大成》中有关中风病的文献整理
《针灸大成》一书,刊行于明代万历29年,即公元1601年。该书既有经典医著原文,又有撰者注解;既有理论阐释,又有临床实践。图文并茂,资料全面,流传广泛,是一本影响极大的针灸专著,也是一个明以前针灸学文献资料库,堪称中国古...
张晶田思胜
文献传递
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平补派”的学术思想被引量:5
2019年
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流派:"平补派"和"武术伤科派"。本文从"平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代表医家及其论著两个方面,对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平补派"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
王明亮田思胜
关键词:中医流派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思想
岳含珍及《经穴解》述略
岳含珍先学文后从军,最后悬壶济世,楗户著书,对其评价正如《续修博山县志》所赞:“以文学士而从事戎行,置身通显卒之,休沐林泉,复理故业,以终其天年,亦可谓人杰也哉。”《经穴解》全书不分卷次,以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纲,除了冲...
卢承顶田思胜张永臣
关键词:经穴定位适用病症
文献传递
浅议《血证论》中白芍的应用
2013年
白芍,百花之中被拜国相,给人以审美享受,亦具有颇多药用价值,是治疗各种血证的常用中药,在唐容川的《血证论》中作用可圈可点,文章通过对白芍在书中的运用浅析,以期为白芍在现代临床应用和医学研究中提供借鉴和启迪。
汪洋田思胜
关键词:血证论白芍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2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换届工作会议纪要
2010年
2009年12月25~2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2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换届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大会共收论文83篇,来自全国各地、多个学科领域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到会。
田思胜刘玉玮
关键词:中医医史文献换届工作
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武术伤科派”的学术思想被引量:2
2019年
“武术伤科派”是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本文从“武术伤科派”的形成、代表医家及其论著、学术观点和方法、用药特色4个方面,对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武术伤科派”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
王明亮田思胜
关键词:中医流派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思想
时疫病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挖掘古代医家治疗时疫病的用药经验。方法运用文献学和文本挖掘的基本方法,以文献古籍为研究基础和资料来源,采用信息学技术和知识发现技术,对文献史料中关于时疫病的记载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和挖掘。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 114条,涉及302 682字,记载了192种用以防治时疫病的常用中药,中药使用的总频数为5 679次。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人参、黄芩和甘草,药对以桔梗与甘草、柴胡与甘草等为主,语义网络研究也发现这几种药的配伍非常常用,是治疗时疫病的核心药物组合,药性方面多选用药性寒凉、辛味及或苦或甘味的中药,而且以归肺脾心肝等经的药为主;功效方面,以发散功效和清热类中药最多,而补气药也不少,此外利湿和活血的药亦可见。结论总体来看,以《伤寒论》中的经方配伍用药为主,多为驱邪、补益扶正、和解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切合《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旨,又不离《伤寒》大宗,值得临床用药参考。
金妍田思胜
关键词:文本挖掘用药规律古籍文献
腧穴释名的源流被引量:8
2017年
腧穴命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且具有极其丰富的意义和内涵。腧穴释名即对腧穴的名称进行注解训释,进行腧穴释名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利掌握腧穴定位,理解脏腑经络、气血流注和腧穴功效、配伍,更有利于了解古人的哲学思想,提升学术和文化素养。自隋代杨上善首次注释十四经穴名,古今医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对腧穴释名的源流进行梳理,有利于了解前人的探索研究成果,加深对腧穴的理解,促进腧穴的临床应用。
卢承顶田思胜张永臣马梅青
关键词:腧穴注解源流
《救急选方》中针灸治疗急证学术特点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日本汉方医学著作《救急选方》收录了当时及历代众多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中国古代医籍中的急救措施及验方,总结了采用针法、灸法等治疗诸多急发病证的治法,辨证清晰,内容全面。通过对《救急选方》中有关针灸急救术文献进行整理,从辨明病证,辨证施治;重视灸疗,运用广泛;补泻施针,多用放血;针灸相合,针药并用;就地取材,简便廉验五方面总结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价值,探析其学术成就,为针灸在急救中的应用提供例证和文献参考,拓宽当代针灸临床治疗思路,丰富针灸急救术的文献研究内容,为古代中国医学急救方法与学术思想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张晶马天越尹翠菊田思胜
关键词:中医急救针灸结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