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锋平

作品数:45 被引量:273H指数:8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腰椎
  • 12篇骨折
  • 11篇脊柱
  • 9篇微创
  • 7篇胸腰椎
  • 7篇融合术
  • 7篇手术
  • 7篇椎间融合
  • 7篇疗效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椎体
  • 6篇结核
  • 6篇关节
  • 5篇腰椎结核
  • 5篇入路
  • 5篇椎间融合术
  • 5篇椎体成形
  • 5篇椎体成形术
  • 5篇螺钉

机构

  • 37篇贵港市人民医...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45篇甘锋平
  • 40篇谢兆林
  • 35篇谭海涛
  • 34篇江建中
  • 34篇陈国平
  • 19篇李颖
  • 16篇黄圣斌
  • 11篇詹翼
  • 8篇李晓
  • 3篇陆声榆
  • 3篇罗翔
  • 2篇黄式环
  • 2篇杨克勤
  • 2篇王大伟
  • 2篇邹艺
  • 2篇邹艺
  • 2篇谭毅
  • 1篇吴增晖
  • 1篇苏波
  • 1篇秦豪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新医...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微创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以及通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的变化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0mL。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当中未发现医源性脊髓或神经损害,术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
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陈国平甘锋平詹翼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2011年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本组45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术前正规化疗2周,血沉下降至40mm/h,行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侧方安装内固定系统,术后抗痨1.5年。结果 45例患者均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4年,本组病例中出现大血管破裂1例,术后出现食道瘘1例,复发1例,无钉棒断裂、松动。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谢兆林江建中谭海涛陈国平甘锋平李晓
关键词: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
术前三维CT设计+术中绝对正侧位透视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术中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比较术前三维CT设计+术中绝对正侧位透视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术中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4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
谭海涛谢兆林甘锋平林鑫欣张其标
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SEP对90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记录手术前后和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方法并分析原因。结果:8例出现术中波形明显改变,其余82例术前、术中监护、术后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CSEP监护操作简单,其敏感性较高,可以有效提高脊柱手术的安全性。
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陈国平甘锋平黄圣斌詹翼李颖邹艺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护脊柱外科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症及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
目的 总结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症及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对78例肩峰撞击综合症及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及肩袖缝合术, 78例患者获得随访,进行回...
谭海涛谢兆林甘锋平林欣欣张其标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袖撕裂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5例。结果本组获5~36个月的随访,80例疼痛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无缓解,有效率为94.74%。结论 PVP能迅速稳定伤椎,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和创伤小的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甘锋平谭海涛江建中谢兆林陈国平陆声榆李晓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症老年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作为临床路径组,将2011年06月-201...
谭海涛谢兆林甘锋平林鑫欣张其标
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邹艺陈国平甘锋平黄式环黄圣斌李颖詹翼闭金玉
项目来源:《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为贵港市科技局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1302017)。任务指标:要求完成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的50例脊柱疾病患者(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脊髓...
关键词:
关键词:脊柱手术疾病诊断外科治疗
导航导杆在椎间孔镜穿刺定位的应用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 :探讨导航导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作用,分析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两组均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其中导航组采用导航导杆引导穿刺建立椎间孔镜工作套管,传统组采用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下建立椎间孔镜工作套管。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穿刺时间及术后1d、3个月、6个月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肢直腿抬高试验转阴性。穿刺次数,导航组穿刺为1.10±0.31次,传统组为10.53±5.5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导航组为8.30±1.24次,传统组为60.00±15.1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导航组为5.05±2.01min,传统组为34.80±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导航组分别为2.6±0.8、1.8±0.4、1.4±0.3,传统组分别为2.8±1.1、2.1±0.2、1.6±0.5,两组病例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病例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导航导杆引可以精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工作套管的建立,解决椎间孔镜技术的瓶颈问题,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剌次数,避免副损伤及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术者及患者X线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谭海涛黄圣斌谢兆林江建中秦豪李颖陈国平甘锋平
关键词:穿刺定位椎间盘突出
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采用DLIF治疗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0例;年龄36-78岁,平均61.4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5.7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2例,腰椎滑脱症3例,腰椎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6例。病变节段:L4、5 10例,L3、4 6例,L2、3 2例,L(2-4) 2例,L(3-5) 3例,L(2-5) 2例。术前椎间隙高度为(6.20±0.88)m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26±0.4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40.80%±3.10%。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采用VAS评分、ODI评价疗效,影像学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5-15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 L,平均158 m L;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平均3.2 d。术中未发生大血管、腹腔脏器(输尿管、肠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6个月。术后出现单纯屈髋乏力4例,屈髋乏力伴大腿前方或腹股沟区麻木5例,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随访期间未发现椎间融合器下沉或滑移、螺钉断裂、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25例32个节段中,20个节段获完全骨性融合,12个节段部分融合;融合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8个月。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1.98±1.20)mm和(11.80±1.33)m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43±0.53)分,ODI为15.41%±3.91%,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26.275,P=0.000;t=22.902,P=0.000)。结论D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甘锋平谭海涛江建中谢兆林陈国平黄圣斌詹翼李颖林鑫欣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