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璩斌

作品数:82 被引量:59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凝血
  • 15篇基因
  • 14篇细胞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3篇急性
  • 11篇纤溶
  • 10篇急性白血
  • 10篇急性白血病
  • 8篇血栓
  • 8篇止血
  • 7篇血管
  • 7篇纤维蛋白
  • 7篇分子
  • 6篇原位
  • 6篇止凝血
  • 6篇肝移植
  • 5篇蛋白
  • 5篇多态
  • 5篇原位肝移植

机构

  • 7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血液学研...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上海市伤骨科...
  • 1篇安徽省淮南市...

作者

  • 82篇璩斌
  • 60篇王鸿利
  • 58篇王学锋
  • 19篇黄霞萍
  • 18篇王振义
  • 16篇赵维莅
  • 16篇储海燕
  • 10篇吴方
  • 10篇尹俊
  • 9篇沈志祥
  • 9篇康文英
  • 7篇段宝华
  • 5篇郭雪梅
  • 5篇许冠群
  • 5篇戚正武
  • 4篇樊绮诗
  • 4篇郭为民
  • 4篇胡炯
  • 4篇朱立红
  • 3篇邓玉英

传媒

  • 19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上海医学检验...
  • 7篇内科理论与实...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血栓与止血学
  • 3篇上海医学
  • 3篇Chines...
  • 3篇检验医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13篇2002
  • 7篇2001
  • 16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参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铁缺乏的分型及预后判断的应用
目的通过Low Hemoglobin Density%(LHD%)和Mi- crocytic Anemia Factor (Maf)两个新参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监测。提示病人铁缺乏的分型及预后判断。方法:选取监测前病...
王剑飚樊绮诗石厚荣朱萍璩斌
文献传递
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3
2000年
本文检测 48例心绞痛、42例糖尿病和 38例脑血栓患者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D-二聚体 (D-D)、P-选择素 (P- selec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 (v WF:Ag)。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患者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 (P<0 .0 5~ <0 .0 1)。其中 ,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 TAT和 D- D升高更明显。与无合并症者相比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者 TAT变化更显著。脑血栓患者急性期以 TAT、P- selectin升高为主 ,而稳定期则出现 D- D的显著升高。结论 :高凝状态患者表现为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
吴方王学锋曾晓颖何清璩斌焦洁茹黄霞萍王鸿利
关键词:血栓性疾病止血凝血高凝状态分子标志物
白血病治疗前后CD3^+、CD3^+CD4^+、CD3^+CD8^+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细胞生物玻片法检测100例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N-ALL)55例]及9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同时检测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根据治疗后是否缓解将白血病患者分为缓解组(48例,其中ALL 21例、N-ALL 27例)和未缓解组(52例,其中ALL 24例、N-ALL 28例)。结果 ALL组及N-ALL组外周血CD3^+、CD3^+CD4^+T细胞绝对值、CD3^+CD4^+/CD3^+CD8^+比值及Ig G、Ig A、Ig M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CD8^+T细胞绝对值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ALL还是N-ALL,治疗后缓解组CD3^+、CD3^+CD4^+T细胞绝对值、CD3^+CD4^+/CD3^+CD8^+比值及Ig G、Ig A、Ig M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未缓解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绝对值对白血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原永明程丽张舒彭贤聪璩斌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白血病免疫功能
凝血因子Ⅹ基因外显子1 T58→G突变导致的因子Ⅹ缺陷症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检测 1例凝血因子Ⅹ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 PCR对凝血因子Ⅹ基因进行扩增 ,扩增范围包括因子Ⅹ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 ,用DNA测序检测因子Ⅹ的基因突变。结果 因子Ⅹ基因外显子 1第 5 8位核苷酸存在T→G的突变 ,从而导致在外显子 1编码的信号肽中 11Ser(AGT)→Arg(AGG)的错义突变。结论 该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因子Ⅹ缺陷的原因。
尹俊王鸿利王学锋储海燕璩斌郭雪梅康文英段宝华王振义
关键词:凝血因子X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突变G突变
多位点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7种分析较多的 FgB β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并研究两者的关系,以探索 Fg 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鉴定 FgB β基...
吴方倪培华璩斌李莉董雷鸣付毅胡翊群
文献传递
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变化被引量:50
2000年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以探索其发生、发展与止凝血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 2 5名正常对照 ,2 0例子宫肌瘤 ,91例恶性肿瘤 (肺癌 2 1例、食道癌2 0例、胃癌 2 3例、结直肠癌 2 7例 )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的血浆含量。结果 各种恶性肿瘤TF、TAT、u PA、u PAR、PA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FPI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手术后恶性肿瘤组TF、TAT、PAP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u PA、u PAR已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子宫肌瘤患者的上述指标测得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恶性实体肿瘤 ,存在着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状态。TF、TAT、u PA、u PAR及PAP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辅助指标 ,u PA、u
王学锋赵维莅璩斌程英屠越峰黄霞萍王鸿利
关键词: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时止凝血变化的初步临床研究
1997年
研究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出血与全身止血凝血改变的关系。方法:本文对一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在移植术中凝血抗凝系统的功能逐渐降低,在无肝期及重新灌注早期达最低点,随后逐渐恢复,而纤溶系统的功能随手术的进行而逐步增强,在无肝期及重新灌注期达最高峰。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出血是综合因素引起的,手术各阶段的出凝血变化有其本身的特点。
王学锋王鸿利璩斌黄霞萍朱立红张利伟支立民邓玉瑛
关键词:肝移植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患者的止凝血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并发不同程度出血患者的止凝血异常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93例AL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D 二聚体 (D D)的含量。结果 :仅有TF、TAT、D D升高者 ,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轻度出血 ;除TF、TAT、D D显著升高外 ,还伴有u PA、u PAR、PAP高于无出血对照组者 ,临床上以重度出血为主。TAT、PAP、D D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 (pre DI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 88.5 7%、97.14%和 85 .70 % ,特异性为 69.5 7%、76.0 9%和89.13 % ;联合应用三个指标 ,其灵敏度为 80 .0 0 % ,特异性为 95 .65 %。u PA、u PAR持续增高者预后差 ,2年无复发生存率 (RFS)和 2年总生存率 (OS)显著降低。结论 :轻度出血主要由高凝、继发性纤溶亢进等引起 ,而原发性纤溶亢进则是重度出血最主要的原因 ;TAT、PAP、D D对 pre DI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多项分子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提高pre DIC的确诊率。TF对DIC的发展和进程具有预示作用。u PA、u
吴方徐志红杜萱璩斌王学锋王鸿利
关键词:出血止血预后
血清IgG4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常见肾脏疾病血清IgG4含量,探究血清IgG4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85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临床、实验室及病理(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资料,血清IgG4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485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中30例患者血清IgG4>2 g/L,间质性肾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IgG4升高比例较高,分别为24.0%和22.4%,明显高于其他肾脏疾病。间质性肾炎患者血清IgG4与血清Ig A及24 h尿α1微球蛋白(α1-MG)、24 h尿白蛋白(Alb)和24 h尿Ig G呈正相关关系(r=0.64,r=0.43,r=0.46,r=0.46;均P<0.05),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和Ig A肾病血清IgG4与血清Ig E呈正相关关系(r=0.39,r=0.34;均P<0.05),膜性肾病血清IgG4与血清Ig G呈正相关关系(r=0.47,P<0.05),狼疮性肾炎血清IgG4与血清Ig G和Ig A呈正相关关系(r=0.65,r=0.37;均P<0.05)。在254例肾脏穿刺患者中肾间质重度炎性细胞浸润组血清IgG4明显高于无或轻度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组(P<0.05)。5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球IgG4阳性率为100%,与血清IgG4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间质性肾炎和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高IgG4血症发生率高,血清IgG4升高肾病患者应首先考虑这2种疾病可能,而确诊需结合血清学、病理和影像学检测结果 ,IgG4在肾脏疾病中的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丁荣梅璩斌潘晓霞江岑巩惠芸
关键词:IGG4IGG4相关性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生存素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抗凋亡蛋白生存素(survivin)在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28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和13例非癌性结肠病变组织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生存素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率为96.4%。生存素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mRNA的平均拷贝数为1.22×105/mg;在非癌性结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6%,mRNA的平均拷贝数为1.59×103/mg,两者间mRNA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81.5%的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生存素转录本,3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结论:生存素的表达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生存素基因的转录本提示患者外周血循环中可能存在从癌组织脱落的肿瘤细胞,因此在外周血中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本可能是观察肿瘤复发、判断疾病预后的良好指标。
曹文俊张辉芳吴华成吕克之璩斌何永刚樊绮诗
关键词:生存素结肠癌表达率癌组织结肠病变拷贝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