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班业新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4篇林徽因
  • 3篇小说
  • 1篇代文
  • 1篇新论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诗
  • 1篇耶稣
  • 1篇艺术分析
  • 1篇余华
  • 1篇余华小说
  • 1篇圣经
  • 1篇诗歌
  • 1篇抒写
  • 1篇童年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创作
  • 1篇文学思想
  • 1篇现代文
  • 1篇现代文学
  • 1篇小说创作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班业新
  • 1篇邹姗姗

传媒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时期以来林徽因研究综述被引量:7
2007年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作力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直到新时期才逐渐活跃并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史料及作品的发掘、考证及整理出版;二是对其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作具体的分析,探讨其创作的特色和价值所在。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了解学界对林徽因研究的当下情况;同时,指出现有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争议与薄弱之处,也可为今后的林徽因研究提供观察与突破的基点。
班业新
关键词:林徽因
创作抒写自己的心——简论《复仇(其二)》对“耶稣受难”的改写
2006年
班业新
关键词:《复仇(其二)》耶稣《圣经》《马太福音》
存在与体验——林徽因诗歌艺术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林徽因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诗人自身内在的生命体验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对形而下现实生存和形而上生命存在的观察和思考。它以意象的平凡朴素、语言的凝练工整及哲学意蕴的强烈穿透构成了整体风格的轻灵深邃。诗歌在主题的对立、矛盾和互补上,在篇与篇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和并列上,在长句的精心分割与诗行的巧妙编制上都恰到好处地凸现诗人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体验,给诗歌带来了独特的存在价值。
班业新邹姗姗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
论余华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被引量:2
2007年
余华小说中有上百个儿童形象存在,这些形象的塑造具有独到的功用和价值。它们身上既具有余华童年深深印记的投射,又是余华文本叙述和价值表达的有效媒介和载体。通过对儿童形象的成功塑造,余华表达了内心的童年印记,同时又借儿童的目光和思维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从而完成对现实规范和生命常态的怀疑和颠覆,同时又使小说在叙述时具有一种温情和残酷水乳交融的情感特征。
班业新
关键词:余华儿童形象儿童主体儿童视角童年
论林徽因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其文学作品数量虽屈指可数,但是这些作品却都是作者用心灌注的独具匠心之作。这些以虔诚的艺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本体的价值,更有立足于文学史之上的意义。但是,令...
班业新
关键词:林徽因文学思想文学创作现代文学小说创作
文献传递
论朱湘的叙事诗创作
2007年
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虽然数量有限,但是质量很高,因而倍受推崇。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王娇》为例来考察朱湘的叙事诗创作,并将其叙事诗创作放入20世纪20年代特定的时代文学语境中加以研究,力图展示其叙事诗创作的基本特征,进而把握这一创作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之际乃至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班业新
关键词:叙事诗
林徽因小说新论
2008年
学界对林徽因小说的解读多局限于对其小说格式的创新与变革的探讨上,忽视甚至忽略了对其小说的整体考察,这造成了对其小说创作成就认识的不足,而将林徽因的小说作品置于文学史的发展框架中,沿文体演变与思想发展的双重轨迹重新审视并考查其小说创作的历史贡献及存在意义,则可完满而清晰地凸显林徽因小说创作的文学史价值。
班业新
关键词:林徽因小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