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远舟

作品数:39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诗歌
  • 3篇新闻
  • 3篇生命
  • 3篇文学
  • 2篇性意识
  • 2篇学史
  • 2篇生命体
  • 2篇生命体验
  • 2篇女性
  • 2篇女性意识
  • 2篇追寻
  • 2篇网络诗歌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史
  • 2篇小说
  • 2篇精神家园
  • 2篇家园
  • 2篇歌剧
  • 2篇歌剧《白毛女...
  • 2篇管窥

机构

  • 3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31篇王远舟
  • 2篇高娜
  • 2篇谢群山
  • 2篇游元军
  • 2篇李艳萍
  • 2篇宋蓓蓓
  • 2篇赖昕
  • 2篇胡玲
  • 1篇李霞
  • 1篇陈江茹
  • 1篇曾晓安
  • 1篇陈勇
  • 1篇李阳
  • 1篇张群
  • 1篇高庆华
  • 1篇张雪
  • 1篇刘继红
  • 1篇甄琦
  • 1篇吴晓川
  • 1篇赵倩倩

传媒

  • 3篇鸡西大学学报...
  • 3篇现代语文(上...
  • 2篇新闻界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音乐创作
  • 1篇传媒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大舞台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爱玲创作之艺术魅力探讨——残缺也是一种美被引量:2
2012年
旷世才女张爱玲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处处可以洞见爱情的虚假、人性的虚伪、亲情的缺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残缺现象"。她用残缺、空白的艺术感染着我们,带领着我们走进她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去欣赏她作品深处的残缺美。试就张爱玲小说的"残缺美"来探讨其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魅力。
刘林王远舟
关键词:残缺美艺术魅力
沿着苦难的旅途一路放歌——论马丽华诗歌中的苦难意识
2013年
马丽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令人钦佩的一位作家,是以"西部诗人"的称号从文坛起步的,写出了一篇篇内容深刻、风格豪放的诗歌,表达了对雪域高原深沉的爱。她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对青藏高原生存的艰难有着切肤之痛,这种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苦难。马丽华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诗歌的方式书写对人性的考验,感受生存的无奈和创痛,体味生命自身顽强的人性,人性在无以复加的苦难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雪王远舟
关键词:诗歌
评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2015年
顾彬最初进入我们视野是2006年抛出的"中国垃圾论"以及随后的"五粮液"和"二锅头"之说,在这些说法的背后除了看到炒作的噱头之外,我们很难见到别的。但当一部《二十世纪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出来之后,我们相信这个老外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的评判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态度的诚恳、言论的负责、见解的独到让人折服。
胡玲王远舟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五粮液
城市中飘荡的魂灵——《高兴》的游民文化视角解读
2009年
自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纵笔描述城市边缘人的真实生活境况的文学作品渐成增长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界和社会的重视。新世纪以来,这样的作品更是有增无减,不少名家里手都欣然加入到这样的审美描述行列,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便是典型的一例。本文试图从游民文化视角探析这部小说,着重确认小说人物的游民身份,分析他们游民意识具有的反社会性。旨在引起社会对游民问题的关注。
刘历峰王远舟
关键词:《高兴》游民文化解读
直线中的颗粒——张承志作品
2010年
作为一个为着理想主义而对现实中熙熙攘攘的文学界发出愤怒和决绝声音的作家,张承志近年来在文学领域的缺席让人对他曾经引发热潮现象借助的文本进行深思,本文主要从文本框架、情感抒发和作者所希望出路中暗含的矛盾进行分析。
张群王远舟
关键词:信仰
“众大”与“大众”,勃兴与规范——网络时代诗歌发展的出路
2010年
以"第四媒体"网络为依托的诗歌,从备受关注到趋于平淡,它的存在已经不置可否。它与以纸质为媒介的新诗相比,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受众的数量都有很大的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以网络为依托的新诗就是一种诗歌的新的突破。尽管多数学者乐观地认为这是一次诗歌空前狂欢的盛宴,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网络时代的诗歌并没有在这种盛景下再度掀起大众对诗歌的狂热追逐——纸质传媒时代曾经有过的辉煌。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对人本位的冲击外,恐怕最深层的还是新诗自身发展的病态——借助政治的力量和"大众"联盟,换来的却是一种被利用的"活跃"与和平的"消沉",因此笔者大胆认为网络时代诗歌真正的勃兴还远没有到来,寻找出路才是当下的题中之意。
李艳萍王远舟宋蓓蓓
关键词:网络诗歌大众化
白薇:男权社会女性身份的自我救赎
2010年
革命文学家白薇一生坎坷,在被亲情遗弃、爱情抛弃和革命拒绝的三重打击下,用独立自强的抗争去冲破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份的规定,在倍受折难的一生中通过一次次的决裂,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实现了自我"救赎"。
刘继红王远舟
关键词:男权社会女性意识救赎
网络诗歌之管窥被引量:1
2010年
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各种媒体迅猛发展,这其中,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海量性、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征成为了个中翘楚,而诗歌作为人类文明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亦免不了要与网络相融合。作为诗歌与网络结合的产物,网络诗歌从诞生起就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现阶段,我们也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最佳的契合点才能实现诗歌与网络的完美结合,并进而推动中文诗歌的可持续性发展。
宋蓓蓓王远舟李艳萍
关键词:诗歌网络网络诗歌
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建构的“公共性”原则被引量:4
2018年
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构建与传统视角的组织形象构建方式不同,这种传播的公共性即包括传播原则上的双向平衡性、传播渠道上的公开性与开放性、传播主体多元化,又包括传播理念的公益性和传播场域的包容性等,以组织形象建构为目的的公共传播应将"公共性"作为主要宗旨。
万展豪王远舟
关键词:公共传播公共性主体间性
网络新闻中交互性的三种形式
2018年
交互性是网络新闻区别于报纸新闻、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互联网中存在着多种交互,网络新闻是多种交互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文章依据传播者将信息加工制作之后通过媒介向受众进行传播这一过程,将网络新闻中的交互性分为人际交互、媒介交互、人媒交互三种形式,并分别对其进行探讨,从而厘清网络新闻中交互性的内涵。
赖昕王远舟
关键词:交互性网络新闻受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