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凝胶因子
  • 3篇酰氨基
  • 3篇纳米
  • 3篇纳米管
  • 3篇甲烷
  • 3篇二苯甲烷
  • 3篇分形
  • 3篇氨基
  • 2篇丁醇
  • 2篇氧化硅
  • 2篇有机凝胶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射线衍射
  • 2篇球晶
  • 2篇紫外
  • 2篇紫外光
  • 2篇紫外光聚合
  • 2篇自组装
  • 2篇光聚合
  • 2篇硅纳米管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王理
  • 11篇杨亚江
  • 8篇黎坚
  • 3篇徐辉碧
  • 3篇杨祥良
  • 2篇崔文瑾
  • 2篇艾长波
  • 2篇殷以华
  • 1篇张雪勤

传媒

  • 3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两岸三地高分...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分子凝胶聚集态的DSC和AFM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凝胶因子 ,能在很低的浓度下使水发生凝胶化 ,形成水分子凝胶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F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对水分子凝胶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 ,表明凝胶因子可以在水中聚集、自组装成延伸的螺旋缠绕细纤维结构 ,并且得出了纤维束的平均直径在 10 0nm左右 ,平均孔径在 10 0nm左右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 (DSC)的数据 ,计算了水分子凝胶体系的平均孔径大小在 5 0~ 10 0nm左右 ,与AFM和TEM观测的结果较吻合 ,从而验证了DSC理论推导计算的正确性 .同时还得到了不同浓度的水分子凝胶的凝胶 -溶胶相转变温度TGS在 5 5~ 72℃之间 ,而且随着凝胶因子浓度的增加 ,水分子凝胶体系的平均孔径呈减小的趋势 ,凝胶
王理黎坚杨亚江
关键词:DSCAFM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微观形态多孔介质
水分子凝胶的性能及分形学研究
该文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R-NHCO-X-NHCO-R(X-O,CH<,2>)结构的凝胶因子,其中X=CH<,2>的凝胶因子能在二苯醚、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氯苯、二甲基甲酰胺、1,2-二氯乙烷等溶剂中形成...
王理
关键词:凝胶因子原子力显微镜纳米管X-射线衍射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管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管的方法,其步骤为①将正丁醇溶剂平分为两份,将正硅酸乙酯溶解于其中一份,其质量浓度为2~8%;②将浓度为7.5%的盐酸水溶液溶解于另一份正丁醇溶剂中,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整个溶液体系的4...
杨亚江杨祥良徐辉碧王理艾长波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管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管的方法,其步骤为①将正丁醇溶剂平分为两份,将正硅酸乙酯溶解于其中一份,其质量浓度为2~8%;②将浓度为7.5%的盐酸水溶液溶解于另一份正丁醇溶剂中,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整个溶液体系的4...
杨亚江杨祥良徐辉碧王理艾长波
文献传递
水分子凝胶中有机凝胶因子聚集体的分形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水分子凝胶是一种新型软凝聚体系 .是凝胶因子在很低的浓度下在水中聚集、自组装 ,使水凝胶化形成的凝聚体系 .透射电镜 (TEM)表明凝胶因子在水中聚集、自组装成细纤维状结构 .通过对TEM照片进行数字化处理 ,采用Sandbox法和密度 密度相关函数法计算的结果表明凝胶因子在聚集组装过程中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 .根据C ++程序计算出分形维数D =1 814— 1 977.以分形理论对凝胶因子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水分子凝聚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了讨论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 (SAXS)研究进一步表明 ,凝聚体系的分形结构存在于尺度α =1nm与ε=4 0nm之间 ,且在较大的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 ,分形维数D =1 9.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
王理黎坚杨亚江
关键词:凝胶因子透射电镜小角X射线散射
自组装分子凝胶的原位光聚合及其聚合物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合成了一种以二胺为基础的可聚合凝胶因子 4,4′ 二 (α 甲基丙烯酰氧基 1,3 亚乙氧基羰基丙酰氨基 )二苯甲烷 (BMDM) ,利用在特定结构区域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有序的三维纤维网络 ,使有机溶剂凝胶化 .并利用紫外光引发聚合 ,“锁定”凝胶网络 ,形成稳定的有序高级结构 .光聚合后 ,分子凝胶的稳定时间超过 1年 ;而光聚合前 ,分子凝胶的稳定时间一般只有几天到几十天 .由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的凝胶形态学表明 ,凝胶中存在由相互缠结的三维纤维网络构成的球晶 .DSC研究表明 ,未聚合的分子凝胶中球晶结构的解缔 (peak 1)须克服一个势垒 ,势能为ΔH =0 .8kJ·mol-1,这主要是一种范德华弱相互作用 .而发生的凝胶—溶胶相转变 (peak 2 ) ,则说明了自组装纤维中BMDM分子间存在氢键等次价键相互作用 .这种次价键能即为凝胶—溶胶相转变热焓ΔH =2 2 .3kJ·mol-1.聚合凝胶只有体积相变而无凝胶—溶胶相转变 ,且聚合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要比光聚合前的凝胶—溶胶相转变温度高出约为 110~ 12 0℃ .研究干聚合凝胶在丙酮中的溶胀特性发现 ,其溶胀过程遵循二级溶胀动力学 ,影响该凝胶溶胀行为的因素主要是交联程度 .
黎坚王理殷以华杨亚江
关键词:自组装紫外光聚合球晶
分子凝胶中可聚合凝胶因子的聚集态及分形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X射线衍射 (XRD)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研究了可聚合凝胶因子 4,4′ 二 (α 甲基丙烯酰氧基 1,3 亚乙氧基羰基丙酰氨基 )二苯甲烷 (BMDM )在二苯醚凝胶中的聚集态及分形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凝胶纤维束是由大量细长的薄带状的单元纤维有序堆积成的 ,单元纤维的宽度约为 3nm ,厚度为 0 .1~ 0 .2nm ;凝胶因子聚集体则是一种规则的片层结构 ,具有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Sandbox法计算结果也表明分子凝胶具有分形特征 ,计算得分形维数D =1 85
黎坚王理张雪勤杨亚江
关键词:凝胶因子分形聚集态X射线衍射
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集现象被引量:15
2001年
分别以几种小分子氨基化合物为结构骨架 ,连接长链烷基 ,合成了 4种新型凝胶因子 ,其结构通式为R -OCHN -X -NHCO -R .这 4种凝胶因子是一类很好的凝胶化试剂 ,以极低的浓度就可以使DMSO等多种溶剂凝胶化 ,形成热力学可逆的有机凝胶 .透射电子显微镜证明 4种凝胶因子在有机溶剂中 ,可以自我组装成延伸的螺旋缠绕细纤维结构 ,并进一步组装形成三维的空间网络结构 .
崔文瑾殷以华王理杨亚江
关键词:凝胶因子有机凝胶自我组装有机溶剂空间网络结构
荧光探针法研究可聚合有机分子(BMDM)/二苯醚的凝胶化过程被引量:5
2003年
用荧光素作荧光探针 ,研究了可聚合凝胶因子 4,4′ 二 (α 甲基丙烯酰氧基 1 ,3 亚乙氧基羰基丙酰氨基 )二苯甲烷 (BMDM)在二苯醚的凝胶化过程中的聚集状态 .研究结果发现 ,与荧光素在二苯醚溶液中的荧光光谱相比 ,在凝胶中出现了 1 0~2 5nm的红移 ;而且发现分子凝胶的凝胶化时间随着BMD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偏振荧光法研究分子凝胶的取向发现 ,该分子凝胶的形成过程是从各向同性的溶液(P0 =0 )向各向异性的溶胶 (P>0 )转变 ,再向各向同性的凝胶 (Pgel≈ 0 )
黎坚王理杨亚江
关键词:荧光探针法荧光偏振凝胶因子有机分子二苯醚
可聚合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其有机凝胶热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合成了一种可聚合凝胶因子 (Gelator) 4 ,4′ 二 (α 甲基丙烯酰氧基 1,3 亚乙氧基羰基丙酰氨基 )二苯甲烷(BMDM) .BMDM能在二苯醚、甲苯、二甲苯、氯苯等含苯环的低极性溶剂中形成热可逆的物理凝胶 ,而在二甲基甲酰胺、乙醇和二氯甲烷等强极性溶剂中则易溶解 ,在乙醚、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中不溶解 .FT IR和DSC研究该凝胶因子在二苯醚中形成的凝胶 ,发现该凝胶因子是通过氢键等次价键力相互作用而聚集、自我组装形成凝胶的 .利用溶胶 -凝胶相转变和DSC数据 ,研究了该有机凝胶的热力学参数和性质 ,BMDM在二苯醚中形成的凝胶聚集体间的范德华弱相互作用焓为ΔH =0 .8kJ·mol-1,凝胶 -溶胶相转变热焓为ΔH =2 2 .3kJ·mol-1.
黎坚崔文瑾王理杨亚江
关键词:凝胶因子有机凝胶热力学DS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