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炯

作品数:217 被引量:570H指数:12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69篇医药卫生
  • 50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4篇基因
  • 52篇杆菌
  • 31篇梭菌
  • 31篇荚膜
  • 31篇产气荚膜梭菌
  • 26篇免疫
  • 25篇细胞
  • 22篇大肠杆菌
  • 21篇毒素
  • 19篇克隆
  • 18篇结核
  • 18篇分枝杆菌
  • 16篇结核分枝杆菌
  • 15篇蛋白
  • 13篇融合基因
  • 12篇多态
  • 12篇疫苗
  • 10篇原体
  • 10篇支原体
  • 8篇羊肺炎

机构

  • 191篇宁夏大学
  • 13篇宁夏农学院
  • 10篇教育部
  • 9篇宁夏医学院
  • 8篇解放军农牧大...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大连大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宁夏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内蒙古科技大...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解放军军需大...
  • 2篇宁夏医学院附...
  • 2篇农业部动物检...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215篇王玉炯
  • 49篇李敏
  • 29篇许崇波
  • 28篇曾瑾
  • 21篇邓光存
  • 16篇徐广贤
  • 16篇周学章
  • 12篇罗惠霞
  • 12篇冯书章
  • 11篇刘晓明
  • 11篇贾浩
  • 10篇马春骥
  • 10篇马臣杰
  • 10篇谢琴
  • 9篇李武
  • 8篇韩学波
  • 8篇李娟
  • 8篇张艳
  • 7篇徐金瑞
  • 7篇薛頔

传媒

  • 19篇宁夏大学学报...
  • 10篇宁夏农学院学...
  • 8篇中国生物工程...
  • 7篇黑龙江畜牧兽...
  • 7篇畜牧兽医学报
  • 6篇中国兽医科技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生物技术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3篇宁夏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奶牛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16篇2010
  • 22篇2009
  • 21篇2008
  • 18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 11篇2004
2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鲁氏菌A19 bvfA基因缺失株及其构建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缺失株的应用及其构建方法,具体地说,涉及布鲁氏菌A19 bvfA基因缺失株及其构建和应用。本发明对bvfA基因在布鲁氏菌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成功构建布鲁氏菌A19 bvfA基因缺失株,利用其制备的布鲁氏...
周学章贾芳王玉炯
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61例RA患者和81例健康对照者血样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析,寻找相关的基因型。结果:宁夏回族RA患者HLA-DQA1*0301(OR=32.45,P<0.01)和HLA-DQA1*0501(OR=3.11,P<0.01)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宁夏回族健康人群;宁夏回族健康人群HLA-DQA1*0102(OR=0.19,P<0.01)和HLA-DQA1*0401(OR=0.04,P<0.01)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宁夏回族RA患者。结论:HLA-DQA1*0301和*0501等位基因可作为宁夏回族RA易感基因的候选基因;HLA-DQA1*0102和*0401等位基因可作为宁夏回族RA保护基因的候选基因。
张东涛徐金瑞周晶来彦彬杜学婷张风侠王玉炯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回族HLA-DQA1
表达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茵耐热性肠毒素1(ST_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E.coliDH5a(pXST_1)经轧鼠灌胃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采用超声波粉碎法裂解菌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冬抗原,免疫接种BALB/c鼠,获得抗融合蛋白抗体,乳鼠灌胃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抗体能中和天然ST_1肠毒素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以该菌株免疫的雌性EALB/c鼠产下的乳鼠吮吸初乳后,能够抵抗1个鼠活性单位ST_1肠毒素的攻击。E.coliDH5a(pXST_1)工程菌株可作为预防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侯选菌株。
许崇波冯书章刘晓明王淑华王玉炯黄培堂
关键词:兽医大肠杆菌免疫原性
产气荚膜梭菌的β_2毒素基因克隆及其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利用PCR技术 ,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 9— 4 4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约 0 .7kb的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pGEM T载体上 ,经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 β2 毒素基因序列一致 .
王玉炯邓光存曾瑾许崇波李芳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克隆核苷酸
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步骤二、结果判定标准的确定。本发明属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
曾瑾王玉炯吴霜宋孚洋李勇马臣杰张思雨马玲玲马红梅王东李文
文献传递
一中国脑海绵状血管瘤家系中发现krit1基因新的缺失突变(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脑海绵状血管瘤(CCM)是多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脑部血管异常,少数在皮肤和视网膜处有并发症。依据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分为 CCM1、CCM2 和 CCM3 3 种类型。目前,CCM1、CCM2 和 CCM3 的致病基因已经被克隆,分别为 krit1、MGC4607 和细胞程序性死亡 10 基因(PDCD10)。利用连锁分析发现内蒙古的一个家系属于 CCM1,突变检测发现患者 CCM1 基因(krit1)第 9 内含子和第 10 外显子拼接位点处存在一“GTA”缺失,该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产生截短蛋白。实验结果支持 krit1 为 CCM1 致病基因。
纪宝虎秦炜孙涛冯国鄞贺林王玉炯
关键词:突变
Hedgehog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最热的信号通路之一。它作为进化中保守的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众多的肿瘤发生都与该通路的异常相关。该文综述了该通路如何通过它的成员来调控Hh信号的产生、传播、接收和转导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齐晓龙王玉炯吴更
关键词:HEDGEHOGPTCSMOCIGLI
产气荚膜梭菌α-β_2-β_1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构建产气荚膜梭菌α-β2-β1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载体,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含α毒素基因的质粒pXCPA02中扩增出α毒素基因,经NcoⅠ酶切,回收0·95kb的α基因片段,再与经NcoⅠ酶切并含融合基因β1-β2的质粒pXETB1B2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XETAB2B1,经NcoⅠ、BamHⅠ和EcoRⅠ酶切鉴定,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XETAB2B1含有α-β2-β1融合基因。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5000,并可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结论已获得高效表达α-β2-β1的重组菌株。
韩学波许崇波曾瑾王玉炯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融合基因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4年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家族性遗传和散发性病例两大类。由于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明,治疗十分困难。但发病率高,拥有广阔的治疗前景,所以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现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已经定位出一些致病座位(locus),克隆出一个致病基因,并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将结合汉族人群中相关病例对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纪宝虎王玉炯
关键词:脑海绵状血管瘤致病基因发病机制克隆汉族人群
幼畜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苗对牛和羊的攻毒保护试验
1999年
用幼畜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苗以两种剂量(正常免疫剂量和1/2免疫剂量)分别免疫接种怀孕母牛和怀孕母羊,待其分娩并保证其所产幼畜(犊牛、羔羊)采食初乳后,经口灌服致幼畜腹泻的强毒活菌。结果,正常免疫剂量组,犊牛腹泻发病率为14.3%,死亡率为零;羔羊腹泻发病率为15.8%,死亡率为2.7%。1/2免疫剂量组,犊牛腹泻发病率为30.7%,死亡率为10.3%;羔羊腹泻发病率为24.4%,死亡率为12.2%。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犊牛腹泻发病率为83.3%,死亡率为44.4%;;,羔羊腹泻发病率为78.9%,死亡率为57.8%。经统计学处理,三组之间犊牛和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极显著差异(P<0.01)。
王玉炯白泉阳吕玉玲汪仁莉侯玉宁
关键词:重组毒素幼畜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苗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