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潇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开发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开发区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4篇成像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腔隙性脑梗死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3篇磁共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膝关节
  • 2篇急性
  • 2篇减影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半月板

机构

  • 12篇广州开发区医...

作者

  • 12篇王潇
  • 11篇张立
  • 10篇王博
  • 10篇陆志锋
  • 9篇刘璋
  • 8篇黄智
  • 8篇林成业
  • 8篇高文
  • 7篇李玉香
  • 7篇肖海松
  • 2篇叶永胜
  • 2篇付元
  • 1篇杨薇

传媒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隙性脑梗死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表现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估螺旋高分辨率CT加拆薄技术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8月到2012年0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常规螺旋CT、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表现。结果常规螺旋CT能发现26例,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能发现4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大小较常规螺旋CT稍大1-2mm、CT值较低2-4HU,边缘较清晰、位置较准确、数目较多、出现时间较早,并可以区分病灶新旧,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表现较常规螺旋CT更准确,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
黄智林成业李玉香刘璋张立肖海松高文陆志锋王博王潇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青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青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于广州开发区医院就诊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1例,经治疗后分为症状无改善组(无改善组) 20例及症状改善组(改善组) 61例,行常规头部MRI平扫、DWI、DTI扫描。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评分);各向异性系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与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改善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而Fugl-Meyer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改善组患者ADC值、FA值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DC值、FA值随着NIHSS评分降低而升高,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ADC值与Fugl-Meyer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FA值与Fugl-Meyer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DTI在评估青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作用显著,FA值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具有明显相关性。
陆志锋张立邱子维王潇陈雪飞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预后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在恶性肿瘤个体化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在制定个体化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21例拟行肿瘤灌注化疗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通过评价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显示质量,判断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用于制定个体化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方案中的价值。结果:行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并行肿瘤介入灌注化疗术病灶39个,对于WB-DWI及肿瘤部位磁共振常规扫描用于个性化制定DSA肿瘤介入灌注化疗术的价值进行评分后所得平均等级为2.97。结论:DSA灌注化疗术与WB-DWI及肿瘤部位磁共振常规扫描的相互结合,有利于对恶性肿瘤病人综合情况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选择。
张立刘璋吴恩柱邱子维王博肖海松高文王潇
关键词:恶性肿瘤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扫描
MR成像对于原发性膝关节退行性变与半月板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利用MR成像技术探讨原发性膝关节退行性变(OA)程度与半月板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临床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行常规MR扫描,分析膝关节退变程度与半月板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R共扫描退变膝关节193例,左膝关节88例,右膝关节105例。其中膝关节退变I级1个,Ⅱ级14个,Ⅲ级29个,Ⅳ级149个。半月板损伤0及0个,I级41个,Ⅱ级53个,Ⅲ级99个。按半月板损伤部位分为四组,内侧半月板前角损伤17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105例;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14例;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57例。左、右膝关节的退变程度无统计学差异(X2=0.007,P=0.934)。膝关节退行性变的程度与半月板损伤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X2=9.845,P=0.002)。内侧半月板后角、外侧半月板后角、内侧半月板前角、外侧半月板前角的损伤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12.569,P=0.014)。结论:膝关节退行性变往往伴有半月板损伤,其中以内侧半月板损伤为著,半月板损伤程度与膝关节退变程度正相关。
张立高文肖海松吴恩柱邱子维王博王潇
关键词:膝关节退行性变半月板损伤MR
三种血管造影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黄智刘璋王博林成业张立李玉香肖海松陆志锋王潇高文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核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MRI与CT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比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CT与MR I中的表现特点,探讨MR I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脑挫裂伤患者进行CT与MR I检查,分析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两者中的表现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CT检查可显示12例,漏诊18例;MR I可显示30例,优于CT。结论诊断超急性期脑挫裂伤MR I优于CT,MR I的DW I应作为脑挫裂伤常规扫描方法。
黄智刘璋林成业张立李玉香高文肖海松王博陆志锋王潇叶永胜付元
关键词:MRICT脑挫裂伤
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用螺旋CT行10mm层厚、7mm、5mm、3rnm及1mm不同层厚及相应层距及螺距均为1.0容积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均采用1mm层厚、1mm间隔进行拆薄重建图像。对各组原始轴位图像与相应拆薄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扫描层厚在3—10mm层厚时,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直接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同时接受X线辐射剂量越多。1mm层厚、层距扫描图像噪声较大,图像质量差,受X线辐射剂量最多。结论: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有一定相关性,在3—10mm,当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图像质量佳,为实现螺旋CT超低剂量扫描及超薄图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黄智林成业李玉香刘璋张立肖海松高文陆志锋王博王潇
关键词:脑梗塞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肋骨切线及正位DR能量减影技术骨像骨折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肋骨切线位及正位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图像在肋骨骨折中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本院收治证实肋骨骨折患者60例,以复查DR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形成为骨折的金标准,均签写知情同意书,采用美国GE公司Definium 6000型双板DR检查,双能量减影法摄正、切线位胸片.每例患者分别获得标准DR图像、软组织像及骨组织像及肋骨切线位标准图像、软组织像及骨组织像。比较两组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60例肋骨切线位骨组织像显示肋骨骨折48例,常规DR切线位42例,骨组织减影图像正位40例,常规DR正位图像显示肋骨骨折36例。肋骨切线位+正位骨组织减影图像显示58例。结论肋骨骨折较好显示体位胸部正位+切线位,较好显示方法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图像。胸部正位+肋骨切线位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骼像可提高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
陆志锋黄智刘璋林成业张立李玉香王博王潇
关键词:肋骨骨折DR双能量减影技术
三种跟骨骨折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背景: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使受检者接受X线辐射剂量日益增多。如何优化CT扫描参数以减少受检者的X线吸收剂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通过比较跟骨骨折3种影像学检查表现,探讨DSA Innova 3D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经手术证实的20例跟骨骨折病例资料,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DSA、螺旋CT及CR骨折表现及图像的噪声值、剂量指数等进行评分,对比分析20例跟骨骨折DSA、螺旋CT及CR表现、受检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体位要求高低及检查时间长短比较。结果:跟骨骨折部位、类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及骨折片移位情况显示如下:DSA下20例均能清晰显示;螺旋CT下18例清晰显示,2例不能清晰显示;CR下3例能清晰显示,17例未见显示。DSA、螺旋CT及CR的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6、20、30 d BA;受辐射剂量分别为0.023、4.6、0.046 m Gy。检查摆体时间:螺旋CT 220 s,CR 120s,DSA 20 s。检查时间:螺旋CT 12 s,DSA 0.8 s,CR 1 s。图像SNR:DSA 2.7,螺旋CT 3.71,CR4.0。结论:DSA Innova 3D图像比螺旋CT及CR更能清楚显示骨折部位、类型、严重度及移位情况,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X线辐射剂量及检查时间,体位要求低,图像质量好,值得推广。
黄智王博刘璋林成业陆志锋王潇
关键词:跟骨骨折影像学表现
CT和MRI在135例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检出率情况比较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分析CT和MRI在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情况。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和关节镜检查,由关节镜进行确诊,比较CT、MRI检测出膝关节软骨损伤不同分期和膝半月板损伤不同级别的人数。结果:在检出膝关节软骨损伤和膝半月板损伤上,MRI的检出率均高于C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在膝关节软骨合并半月板损伤上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23。在诊断膝关节Ⅰ期损伤和半月板Ⅰ级、Ⅱ级损伤方面,MRI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膝关节软骨Ⅱ至Ⅳ期损伤及半月板Ⅲ级损伤方面上,两组检测方法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早期损伤的检出率效果要优于CT的检出率,对于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晚期损伤的检出率则差异不明显。
陆志锋张立邱子维王潇陈雪飞
关键词:半月板关节软骨MRI检出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