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辉

作品数:8 被引量:10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土壤
  • 2篇水肥
  • 2篇水肥耦合
  • 2篇迁移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根区
  • 2篇灌溉
  • 2篇
  • 1篇氮形态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典型土壤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制图
  • 1篇水肥耦合效应
  • 1篇土壤-作物系...
  • 1篇土壤残留
  • 1篇土壤污染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王春辉
  • 4篇周生路
  • 4篇吴绍华
  • 2篇陈浩
  • 2篇于红梅
  • 1篇吕建树
  • 1篇徐江
  • 1篇束良佐
  • 1篇祝鹏飞
  • 1篇朱继荣
  • 1篇张玉柱
  • 1篇杜海波
  • 1篇张宇霞
  • 1篇曹利峰
  • 1篇吴滢滢
  • 1篇谢遇春
  • 1篇袁梅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典型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4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效应的"三致性",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二英类(PCDD/Fs)、多环芳烃(PAHs)及多溴联苯醚(PBDEs)等几种典型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土壤POPs的挥发作用、吸附/解吸、迁移、生物降解、化学降解等环境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这些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POPs的物质属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周围环境等共性影响因素及其它因素.此外,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控制土壤POPs污染的根本手段在于管理措施的完善.
王春辉吴绍华周生路虞燕娜
关键词:环境行为土壤污染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省粮食产量预测被引量:21
2014年
针对江苏省近年来粮食产量波动的现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2000-2009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年均气温、年均降水以及农药施用量等5个因素是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导因素。然后在灰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2010-2012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进行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良好。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春辉周生路吴绍华吴滢滢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粮食产量预测
俄罗斯索莫斯岛屿地质地貌特征及其演化成因
张玉柱刘小茜吕建树王春辉杜海波李晓玲朱鹤谭文霞徐江武旭同覃雄合
局部根区水肥耦合对土壤残留氮迁移利用的影响
局部根区灌溉具有一定的节水效应,该灌溉方式下水肥耦合效应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是施肥量较高的蔬菜,对于局部根区灌溉下水肥耦合(氮形态、磷水平)效应以及对于土壤中硝态氮的迁移和利用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从植株生物量、植物对...
王春辉
关键词:节水灌溉利用率
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综述了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在节水条件下可以提高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利用率,稳定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有利于降低硝态氮的淋洗,增加耕层残留,增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机会;有利于减少土壤气态氮挥发,防止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该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等。
王春辉张宇霞于红梅曹利峰谢遇春
关键词:水肥耦合
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模拟被引量:27
2016年
土壤-作物系统是重金属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研究和了解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控与管理以及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作物吸收重金属的模型,计算小麦根、茎、叶以及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在小麦生长周期中,根、茎、叶以及籽粒的重金属积累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作对比来检验模型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小麦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根的吸收能力最强,叶片次之,茎和籽粒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较弱.小麦的各部位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Cu元素的含量最高,Ni次之,Pb元素和Cd元素的含量较小.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茎、叶和籽粒中的重金属积累速度分别在小麦生长90、60和135 d左右开始减缓,重金属含量逐渐达到最大值,而根部重金属积累的速度则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可为防范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施亚星吴绍华周生路王春辉陈浩
关键词:重金属小麦土壤-作物系统
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氮形态影响土壤硝态氮的迁移利用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模拟土柱利用15N标记于土层10-20 cm、40-50 cm的方法,并设置不同形态氮肥供应(铵态氮、硝态氮)、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研究APRI下土壤中不同层次硝态氮的去向以及不同形态氮肥的影响。结果发现,APRI节水34.31%而不显著影响产量(P〈0.05)。随着15N标记层次下降,番茄植株对15N吸收利用率以及番茄收获后15N在1 m土层内的残留量显著下降,损失率显著增加。CI对10-20 cm土层的15N淋洗作用强于40-50 cm土层,APRI对10-20 cm的15N淋洗作用相对CI减弱,而促进了40-50 cm土层中61.3%的15N向上层土壤迁移。APRI下15N的损失率显著降低,利用率没有大幅度下降。相对于铵态氮肥料,硝态氮供应由于促进了植株生长及对15N的吸收,造成番茄收获后1m土层内15N累积量减少,而损失率与相应铵态氮供应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够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洗,并能够促进下层土壤硝态氮向上迁移,减少损失,增加植物吸收利用的机会;不同形态氮肥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而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去向。
王春辉祝鹏飞束良佐朱继荣于红梅詹雨珊袁梅
关键词:土壤灌溉迁移
基于环境效应的土壤重金属临界负荷制图被引量:4
2015年
我国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的防控与管理变得尤其重要.临界负荷是重金属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来防范重金属污染危害的发生.本文基于现状平衡、水环境效应以及健康风险这3种情形,采用稳态质量平衡模型,分别计算Cd、Cu、Pb和Zn元素在不同效应水平下的临界负荷值并进行制图,分析重金属临界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长三角地区和中国的农田重金属输入通量,估算出超临界负荷的面积比例.结果表明,Cd的临界负荷值最小,Pb次之,Cu和Zn较大.研究区内各元素的临界负荷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林地,高值区零散地分布于城市东部与西南部,农田以中值区和中高值区为主.与通量监测数据比较发现,各重金属元素均出现超临界负荷现象,其中研究区90%以上面积的Pb、Zn元素均超出不同效应下的临界负荷,Cd元素主要在现状平衡与健康风险下出现超临界负荷,Cu元素在现状平衡与水环境效应下出现大面积超临界负荷.本文研究的不同效应水平下的重金属临界负荷可以作为重金属排放控制的参考,从而有效地控制重金属的排放来防止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发生.
施亚星吴绍华周生路王春辉陈浩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制图环境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