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原虫
  • 8篇疟原虫
  • 8篇恶性疟
  • 7篇疟疾
  • 6篇抗原
  • 5篇免疫
  • 5篇间日疟
  • 4篇抗体
  • 3篇异种
  • 3篇异种抗原
  • 3篇荧光抗体
  • 3篇原虫感染
  • 3篇疟原虫感染
  • 3篇种抗原
  • 3篇利什曼原虫
  • 3篇间接荧光抗体
  • 3篇间日疟原虫
  • 3篇恶性
  • 2篇疟疾患者
  • 2篇细胞

机构

  • 19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

  • 19篇王捷
  • 13篇张龙兴
  • 11篇冯晓平
  • 7篇黄文辉
  • 6篇韩萌
  • 4篇詹斌
  • 3篇史亚平
  • 2篇刘德全
  • 2篇高大庆
  • 1篇陈彩云
  • 1篇柴建华
  • 1篇沈炳贵
  • 1篇陈彩云
  • 1篇杨波

传媒

  • 4篇国外医学(寄...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地方病通报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1993
  • 2篇1992
  • 5篇1991
  • 4篇1990
  • 6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异种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间日疟原虫抗体的评价
1990年
使用Pc及Pf抗原对单纯间日疟流行区的疟疾病人血清进行IFA试验,以评价其替代PV抗原检测间日疟原虫抗体的效应程度。用Pc,Pc及Pf抗原分别检测155例确诊的间日疟病人血清,其GMRT依次为175.8,37.4及12.7,两两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其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7.4%,81.9%及63.9%,差异亦非常显著。3种抗原测得的抗体滴度进行直线回归分析,获得表示Pv和Pc抗原检测间日疟原虫抗体时抗体滴度关系的回归方程Y=1.22+0.65X。假此方程,通过Pc抗原检测时的抗体滴度,可能推算用Pv抗原检测时的抗体滴度。
张龙兴王捷章幼妹韩萌陈彩云冯晓平杨波
关键词:异种抗原间接荧光抗体
以异种抗原IFA试验检测抗间日疟原虫抗体的评价
1991年
用Pc抗原对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的间日疟患者血样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以评价其替代Pv抗原检测抗间日疟原虫抗体的效用。以Pc、Pf及Pv抗原分别检测采自海南及云南两省的60份确诊为间日疟的患者血样,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7.0%,86.4%及97.0%,无显著差异;GMRT依次为85.9,50.8及316.0,两两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用Pc和Pf抗原进行血清学调查,约有半数不易确诊间日疟或恶性疟,其中又有45.5%可能将间日疟误诊为恶性疟。在目前间日疟原虫尚不能体外培养的情况下,宜尽快建立间日疟动物模型或开发基因工程Pv抗原。
张龙兴王捷章幼妹冯晓平黄文辉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异种抗原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符合率
利什曼原虫抗原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利什曼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了寻找有效的疫苗成分,人们对利什曼原虫的抗原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利什曼原虫抗原成分复杂,各种利什曼原虫间存在广泛交叉抗原,但仍存在种、期特异性抗原成分,为利什曼原虫的分类及利什曼病的特异诊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找到一些具有诱导保护性功能的抗原。前鞭毛体表面多糖抗原及膜上具有蛋白酶活性的 gp68抗原对于原虫在宿主细胞内的寄生起重要作用,与原虫的毒力有关。但单纯多糖抗原没有诱导保护性的功能,相反却能加剧疾病的进程,而当其与膜上脂类结合成大分子糖脂时则具有良好的诱导抗感染保护的功能,为很有前途的一种可望成为疫苗的抗原成分。而原虫的分泌性抗原则可用于利什曼原虫的血清分型并具有一定的诱导保护性的功能。
詹斌王捷
关键词: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抗原
沙鼠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组成与抗原特性的分析
1990年
对沙鼠利什曼原虫及其他5种寄生于人体内常见的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大型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及巴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可溶性抗原进行SDS-PAGE,并用抗沙鼠利什曼原虫免疫兔血清进行免疫印渍。结果表明:尽管沙鼠利什曼原虫与其它人体利什曼原虫间的蛋白质及抗原组成存在广泛交叉,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于沙鼠利什曼原虫中65KD、33KD及31.5KD蛋白质含量较丰富,并寻找到68KD、65KD、43KD及33KD4条种特异性抗原成分,从生化特性上进一步说明了该原虫是一种独立的虫种。
詹斌王捷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疟疾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1993年
西双版纳勐捧乡经镜检确诊的疟疾患者计102例,当地正常人1011名同时进行ABO血型检测;A,B,O和AB血型者依次分别为26、29、40和7例及162、345、450和54名。通过对两组人群的ABO血型基因频率及各血型人群罹患疟疾相对危险率的计算,发现A血型人群较易感染疟原虫,其相对危险率较其他血型者高1.79倍(X^2=5.9146,P<0.05)。
张龙兴章幼妹王捷刘德全高大庆冯晓平黄文辉依丹杨岚何剑英罗群英罗成芝
关键词:疟疾ABO血型基因频率
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中RESA的初步研究
1991年
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的上清与不同稀释度的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抗体阳性的10份云南恶性疟患者血样共育,取上清进行RESA-IFA。结果显示,所有血样的RESA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培基经加热处理后,并不影响其抑制活性。表明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中存在可溶性RESA,且对热稳定。用不同程度的裂殖子可溶性抗原和O型红细胞影抗原与RESA抗体阳性的血样共育,再进行RESA-IFA。裂殖子抗原在浓度为3.1μg/ml时产生完全抑制。相反,O型红细胞影抗原在浓度比裂殖子抗原高约30倍时,才产生抑制。表明RESA源于裂殖子。
张龙兴王捷章幼妹冯晓平黄文辉
关键词: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
恶性疟患者的抗自身红细胞抗体
1990年
疟原虫感染宿主,刺激宿主产生特异性抗疟原虫抗体。同时,疟原虫以非特异性机制直接或间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多克隆性的淋巴细胞激活及自身免疫现象,抗疟原虫抗体及自身抗体,如抗DNA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造成宿主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其中某些抗体与宿主在感染疟原虫时的贫血有关。本文报道ELISA法检测恶性疟患者的抗红细胞抗体。
张龙兴王捷章幼妹韩萌冯晓平柴玲黄文辉
关键词:恶性疟自身抗体
DIA与ELISA和IFA诊断恶性疟的比较观察
1989年
对53份恶性疟病人血清同时用DIA、ELISA和IFA进行了检测比较,前者的阳性符合率最高,为96.2%,IFA和ELISA分别为83.0%和79.20%。在IFA和ELISA漏检的大多数血清样本,DIA可出现阳性,多数患者血清稀释度1:5120时DIA仍呈阳性。表明DIA检测恶性疟抗体的效果较ELISA和IFA的为高。
王捷张龙兴韩萌章幼妹冯晓平
关键词:恶性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白细胞介素-2的观察被引量:2
1991年
用非致死性约氏疟原虫对C57BL/6J、NIH和ICR小鼠进行初次感染和对初次感染阴转后的NIH小鼠再次感染,观察其原虫血症并测定小鼠感染过程中其脾脏淋巴细胞在Con A或约氏疟原虫抗原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1)C57BL/6J、NIH和ICR小鼠感染前Con A诱生的IL-2水平(SI的X±SE)分别为223.71±19.32、122.13±28.91和72.76±30.60,初次感染后最高原虫血症(%的X±SE)分别为2.70±0.29、14.50±2.75和31.30±1.80;提示,这3种小鼠感染前固有的Con A诱生的IL-2水平高低可能影响其对约氏疟原虫初次感染的易感性。(2)NIH小鼠初次接种约氏疟原虫后34d,抗原诱生的IL-2才出现;而再次接种后d_3、d_(19)IL-2水平升高,并使这些小鼠对再次感染有明显的抵抗力。这提示抗原诱生的IL-2与鼠疟保护性免疫的调节有关。
史亚平王捷
关键词:疟疾约氏疟原虫白细胞介素-2
细胞免疫在抗疟原虫感染中的作用
1989年
了解细胞免疫在抗疟原虫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对研制疟疾疫苗和进行免疫预防有一定意义。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并有一定进展,其研究结果主要有:(1) 疟疾保护性免疫的产生依赖巨噬细胞提呈抗原以及抗愿提呈后 T 淋巴细胞的激活和致敏。(2) T 淋巴细胞通过辅助 B 淋巴细胞和住驻 T 淋巴细胞而发生抗感染效应;T_h 和 T_s 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协调对疟疾的保护性免疫颇为重要;用 T 淋巴细胞克隆技术已从恶性疟患者的外周血中筛选出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克隆 T 淋巴细胞。(3) 不同宿主对同种原虫易感性的差异与宿主固有的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的活性高低有关。(4) 干扰素可有效地预防动物宿主感染子孢子;氧代谢物、肿瘤坏死因子,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在体外对疟原虫均有杀伤作用;白细胞介素_2在体外可恢复感染疟原虫的宿主 T 淋巴细胞的增殖。
史亚平王捷
关键词:疟疾疟原虫细胞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