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忠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显像
  • 5篇PET/C
  • 5篇PET/CT
  • 4篇正电子
  • 4篇正电子发射
  • 4篇正电子发射断...
  • 4篇脱氧
  • 4篇脱氧葡萄糖
  • 3篇断层显像
  • 3篇正电子发射断...
  • 3篇PET
  • 3篇18F-脱氧...
  • 2篇代谢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直结肠
  • 2篇偶发
  • 2篇肿瘤
  • 2篇转移瘤
  • 2篇癫痫

机构

  • 13篇解放军第30...
  • 2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13篇王志忠
  • 11篇何宝明
  • 10篇刘晓飞
  • 8篇欧阳晓辉
  • 8篇苏家贵
  • 6篇姚昊
  • 4篇王钦媛
  • 3篇张婷
  • 2篇周晓红
  • 1篇陈述花
  • 1篇梅曦
  • 1篇栾国明
  • 1篇匡山
  • 1篇杨树祥
  • 1篇张玮
  • 1篇刘兴洲
  • 1篇周晓红
  • 1篇李雅
  • 1篇张伟
  • 1篇叶一秀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的95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所有结节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及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检测,所有检测在10天内完成,分别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18F-FDG PET/CT联合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3种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PPV、NPV,并分析病理类型对糖代谢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在95例病例中,67例确诊为肺癌,28例为良性病变。单项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诊断分别为35.8%、82.1%和49.5%,联合诊断分别为91.0%、82.1%和88.4%。联合诊断、单项18F-FDG PET/CT诊断SPN灵敏性、精确度显著高于单项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检测(P<0.05),而联合诊断与单独18F-FDG PET/CT诊断相比,特异性低,而灵敏性、精确度高于18F-FDG PET/CT。结论:与单纯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比较,单纯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诊断对SPN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前者,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可以作为18F-FDG PET/CT对SPN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补充,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的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刘晓飞李鹏程何宝明欧阳晓辉苏家贵王志忠周晓红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肿瘤标志物
^(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肝癌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肝癌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并接受PET/CT检查的28例原发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肝动脉栓塞治疗后4~5 w的PET/CT检查结果,增强CT结果与AFP值对照分析,判断病灶内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结果本组28例中24例与AFP进行对照,其中11例治疗后AFP降低到正常水平,5例18F-FDG PET/CT与增强CT显示肿瘤区域见不同程度的碘油聚集,未见异常强化影和FDG浓聚影;6例CT可见异常强化影,未见异常FDG聚集,考虑强化影可能为再生结节或炎性肉芽组织。治疗后AFP未降到正常水平13例,其中7例见不同程度碘油聚集,CT增强见结节及斑片强化影,FDG异常聚集;6例FDG异常聚集,CT未见异常强化。3例患者治疗前、后AFP均正常,TACE治疗后4 w行增强CT扫描见碘油聚集边缘有结节样强化,CTA可见异常血管影,18F-FDG PET/CT可见斑片状摄取增高影,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复发。1例肝右后上叶巨块型肝癌,治疗前后AFP均正常,CEA升高,18F-FDG PET/CT检查在碘油聚集的边缘可见异常FDG摄取,CT增强未见异常强化,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AFP对照其在判断肝细胞癌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上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
何宝明杨树祥王志忠刘晓飞姚昊欧阳晓辉苏家贵
关键词:18F-FDGPET/CTCT增强扫描肿瘤复发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在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中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我院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3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确认是否存在骨转移瘤,并将两种检查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者277例,CT检查诊断280例,误诊率为11.55%,漏诊率为10.11%,准确率为81.82%,敏感性为89.89%,特异性为88.45%,阳性预测值为86.28%,阴性预测值为22.64%,99mTc-MDP检查诊断242例,误诊率为4.69%,漏诊率为5.78%,准确率为91.21%,敏感性为94.22%,特异性为95.31%,阳性预测值为87.36%,阴性预测值为39.62%,两组患者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间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检查方法,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张婷姚昊王志忠何宝明
关键词:骨转移瘤
PET/CT对肺“磨玻璃”样病灶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刘晓飞欧阳晓辉王志忠苏佳贵王钦媛
^18F-FDG PET/CT对肝细胞肝癌骨转移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应用^(18)F-FDG PET/CT研究肝细胞肝癌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及代谢特征。方法回顾研究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91个骨转移病灶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结果。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对每个病灶分析,研究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及代谢特征。通过病理和影像学方法对骨转移病灶进行确诊。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 45例具有骨转移的患者中,21例骨转移病灶出现软组织影;191个病灶分布以脊椎、肋骨、骨盆最常见;143个病灶表现溶骨性改变,48个病灶未见明确的骨质破坏,仅仅表现为局灶性FDG浓聚。其中2处骨转移病灶仅表现出溶骨性改变,无异常FDG摄取。所有骨转移病灶中,64个伴有软组织形成,有软组织形成和无软组织影生产的骨转移病灶组的最大SUV值分别为6.56±3.64和5.35±2.41,P=0.034,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18)F-FDGPET/CT能发现所有的病灶中,单纯的FDG-PET能探测到98%(186/191)病灶,单纯的CT探测到87%(167/191)病灶。结论肝细胞肝癌的骨转移病灶以溶骨性改变常见,常伴有软组织生成;FDG对骨转移病灶的探测效率明显高于CT。
王志忠苏家贵欧阳晓辉周晓红刘晓飞何宝明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骨转移
^(18)F-FDG PET/CT偶发直结肠局灶性高代谢灶良恶性判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PET/CT意外发现直结肠FDG局灶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PET/CT意外探测到直结肠局灶性高放射性摄取灶的病例,半定量分析局部病灶放射性摄取程度,均在1个月内行结肠镜检查,对表现为新生肿物病灶进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分析,将肠镜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临床资料及半定量分析数据汇总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所有34例结肠局灶性FDG高代谢病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出恶性及癌前病变共22例,阳性预测值(PPV)为64.7%。其中8例为腺瘤,病灶SUVmax平均值为7.55±2.1,14例恶性病灶(9例腺癌,卵巢癌转移2例,间皮瘤转移2例,交界瘤转移1例),SUVmax平均值为7.62±4.87。结肠炎性改变4例(11.8%),SUVmax平均值为9.35±4.9,肠镜正常8例(23.5%),SUVmax平均值为7.4±1.75。癌前病变、恶性肿瘤、炎性病变及生理性摄取组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0.27,P=0.84,其中癌前病变组与恶性病灶组无显著性差异,P=0.968。结论 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直结肠局灶性高摄取病灶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阳性率很高,单纯依靠SUVmax,不能进行良恶性鉴别,因此进一步结肠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
王志忠王钦媛苏家贵欧阳晓辉刘晓飞何宝明
关键词:18F-脱氧葡萄糖结肠息肉
癌胚抗原对直结肠偶发高代谢灶良恶性判断被引量:3
2016年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测定对^(18)F-FDG PET/CT发现直结肠FDG局灶性高代谢灶癌变判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56例意外探测到结直肠局灶性高摄取灶病例,同时行血清CEA测定,将肠镜及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组。各组血清CEA水平数据汇总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计算血清CEA水平测定的诊断效率。结果表明:56例结肠局灶性高代谢病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出结肠癌及腺瘤共43例,阳性预测值(PPV)为76.8%;其中直结肠癌26例,腺瘤17例,其余13例(23.2%)为炎性及生理性改变。结肠癌组、腺瘤组及良性病变组(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15.0±17.1)μg/mL,(2.23±0.96)μg/mL,(2.51±0.90)μg/mL,恶性病变组与腺瘤组及正常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8.277,P=0.001。结肠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及生理及炎性组之间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CEA水平探测局灶性浓聚灶结肠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4.6%、83%和83.9%。说明^(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结肠局灶性高摄取病灶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阳性率很高,血清CEA水平对局灶性直结肠偶发FDG浓聚灶的恶变诊断具有高的诊断价值。
王志忠张婷王钦媛周晓红刘晓飞苏家贵欧阳晓辉何宝明
关键词:18F-脱氧葡萄糖癌胚抗原
肾结核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肾结核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分析肾结核不同阶段肾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对肾功能曲线进行分级(0~5级),分析各级间的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峰值时间、半排时间和20min残留率的数据变化,并统计患侧和对侧肾的肾功能曲线的级别。结果肾功能曲线分级和GFR相关(0级和5级间P=0.001),肾功能曲线级别高的肾功能损坏严重,GFR显著降低;且患侧对对侧肾有影响,患侧肾功能曲线3级以上时,对侧1、2级的占42%,3级占25%。结论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方法来评价肾结核患者肾功能的现状,有较大价值。
张婷姚昊王志忠王钦媛苏家贵李雅何宝明叶一秀
关键词:99M锝五乙酸盐肾小球滤过率
细支气管肺泡癌^(18)F FDG PET/CT SUV值与HRCT形态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探讨不同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形态学表现与FDG PET SUV值的相关性。回顾性地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FDG PET和HRCT的影像资料,分别记录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特点及FDG摄取程度和摄取特点,同时测量其最大SUV值(SUVmax),将不同形态的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与所测得的最大SUV值进行对比研究。28例中单发结节13例,其中磨玻璃密度结节5例,直径1.1—2.8 cm,SUVmax值均<1.5。4例结节边缘可见分叶,2例可见胸膜牵拉、凹陷,2例见血管聚集;8例实性结节,直径1.8—3.8 cm,SUVmax值4.8—8.3。边缘短毛刺7例,分叶7例,支气管充气症6例,空泡症5例,胸膜凹陷症3例,血管集聚症7例,结节堆聚症3例。多发结节型9例,其中4例为粟粒性结节,5例表现为2个以上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小的粟粒结节(<3 mm)无FDG摄取,融合结节,大于3 mm的粟粒结节可见FDG摄取,SUVmax值在2.1—3.9。肺炎型6例,单肺叶受累4例,双肺叶受累2例,表现为病变肺叶内大片状实变影,7例可见支气管充气、支气管扭曲、僵硬,1例见空洞影,1例见支气管截断,3例见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PET显示实变病灶内FDG摄取不均匀增高,最大SUVmax值4.5—11.8。说明细支气管肺泡癌HRCT所示的形态学表现与PET所测得SUV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磨玻璃密度影、小于3 mm的粟粒结节影大多数无异常FDG摄取,肺炎型和肿块型则多数具有较高的FDG摄取。
何宝明王志忠刘晓飞姚昊欧阳晓辉苏家贵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癌
Rasmussen脑炎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PET的表现特点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总结Rasmussen脑炎患者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的代谢改变特点及其在Rasmussen脑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Rasmussen脑炎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检查结果,并将PET的异常代谢区与MRI病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PET的异常代谢改变分为低代谢、高代谢及混合型代谢异常(同时具有低代谢及高代谢改变).7例只表现为低代谢,6例表现为混合性代谢异常.3例为发作期PET,10例为间歇期PET.13例均有低代谢异常改变,其中11例的低代谢改变范围超过3个脑叶.低代谢改变最常受累的脑叶是颞叶(12/13)、额叶(9/13)及岛叶(8/13).6例有高代谢改变的病例中,2例涉及中央区,2例涉及颞叶,1例涉及额叶、岛叶,1例涉及顶枕叶.与MRI有异常信号的病灶进行对比,低代谢区与病灶并不一致.相反,在6例有高代谢改变的病例中,PET高代谢区在MRI相应部位均能发现病灶.结论 Rasmussen脑炎的PET表现特点是单侧半球弥漫性低代谢以及在低代谢背景上出现高代谢的混合型代谢异常,最常受累的代谢异常脑区是颞叶、额叶及岛叶,其特点均支持Rasmussen脑炎的诊断.高代谢区与MRI有异常信号病灶的一致性提示该区是炎症活动或致痫灶,这对选择脑活检部位提供帮助.
王海祥张玮陈述花梅曦刘晓飞王志忠栾国明刘兴洲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RASMUSSEN脑炎癫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