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宏伟

作品数:204 被引量:369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8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13篇细胞
  • 99篇白血
  • 98篇白血病
  • 75篇急性
  • 71篇基因
  • 30篇髓系
  • 25篇急性髓系
  • 24篇免疫
  • 23篇淋巴
  • 22篇骨髓
  • 22篇病患
  • 21篇髓系白血病
  • 21篇淋巴细胞
  • 21篇白血病患者
  • 19篇粒细胞
  • 19篇急性髓系白血...
  • 18篇突变
  • 17篇WT1基因
  • 15篇早幼粒细胞
  • 15篇融合基因

机构

  • 153篇山西医科大学...
  • 4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8篇复旦大学
  • 14篇山西省肿瘤医...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山西省肿瘤研...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第97...
  • 1篇山西省针灸研...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204篇王宏伟
  • 58篇覃艳红
  • 55篇朱镭
  • 47篇乔振华
  • 42篇陈秀花
  • 39篇张丽
  • 38篇任方刚
  • 31篇徐智芳
  • 22篇杨林花
  • 21篇李国霞
  • 20篇张耀方
  • 20篇常建梅
  • 18篇许晶
  • 13篇杨涛
  • 12篇薛京伦
  • 12篇马梁明
  • 12篇徐菁
  • 11篇邱信芳
  • 10篇叶芳
  • 10篇卢大儒

传媒

  • 32篇白血病.淋巴...
  • 23篇中华血液学杂...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实验血液...
  • 10篇临床医药实践
  • 7篇中国药物与临...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肿瘤研究与临...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复旦学报(自...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山西临床医药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9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6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9篇2008
  • 19篇2007
  • 6篇2006
  • 19篇2005
  • 8篇2004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ML—RARα融合基因L型选择性剪接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L型选择性剪接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预后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用UVP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各扩增条带即E5(+)E6(+)(第5外显子和第6外显子均存在),E5(-)E6(+)(第5外显子缺失)和E5(-)E6(-)(第5外显子和第6外显子均缺失)三条带型进行灰度扫描,计算各剪接体相对表达量;对各剪接体相对表达量、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年龄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死亡组与第1次完全缓解(CR1)组相比,E5(-)E6(+)和E5(-)E6(-)剪接体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E5(+)E6(+)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E5(-)E6(+)、E5(-)E6(-)、E5(+)E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12、0.58±0.18、0.20±0.09,CR.组分别为0.45±0.16、0.23±0.12、0.31±0.16。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年龄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E5(-)E6(+)剪接体相对表达量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B=3.475,P:0.492),而E5(-)E6-相对表达量与预后呈负相关(B=-19.660,P=0.046)。结论初诊时E5(-)E6(-)剪接体表达量较高的APL患者预后差。
覃艳红王宏伟张志平刘伟郭慧敏朱镭张丽
关键词:选择性剪接
凝血因子IX的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凝血因子IX的检测是血友病B基因治疗研究中的重要工作,在实验室原有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凝血因子IX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系统,为基因治疗血友病B提供了更为直观可靠的依据.首先,建立了以鼠抗人FIX单克隆抗体A-7为一抗的检测活性FIX蛋白量的ELISA法,为检测活性FIX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其次,实现了用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FIX,确证了体外培养的转有人FIXcDNA的细胞表达有人FIX蛋白.最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检测了转有人FIXcNA的细胞表达的FIX蛋白,展现了在细胞水平上FIX表达的直观图象.
施前卢大儒王琪王宏伟薛京伦邱信芳
关键词:血友病B凝血因子IX免疫组织学基因治疗
PML蛋白、POD结构及其抗体在APL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PL)是造血系统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早幼粒细胞异常增殖伴分化受阻。APL具有特征性染色体异常t(15;17)(q22;q21),该染色体异常导致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少见的变异染色体易位有t(11;17)(q23;q21)/PLZF—RARα,t(5;17)(q32;q12)/NPM-RARα、t(11;17)(q13;q21)/NuMA—RARα:和der(17)/STAT5b—RARα。现已证实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APL特异相关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诱导分化成熟。
周海燕王宏伟
FTI-277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生及增强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FTI-277单独或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L-60细胞株、31例初治AML患者骨髓标本为研究对象,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磷酸化ERK1/2表达,用AnnexinV-FITC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FTT-277可明显抑制AML细胞增生,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增生作用。FTI-277使AML细胞G2/M期百分数显著升高,但亚G1期细胞百分数无明显变化。FTI-277显著下调AML细胞磷酸化ERK1/2的表达,但不影响正常细胞表达。联合组与单用组相比,AML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可检出梯状DNA条带。结论FTI—277通过阻断AML细胞ERK/MAPK途径,使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增生。FTI-277可增强As2O3对AML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许民乔振华许莲蓉王宏伟鹿育晋朱镭
关键词:髓样法尼基转移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砷剂
简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的探索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索简单、经济易行的大容量血样无菌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方法。方法同时用新方法和经典的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同一份血样。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获取PBMC的数量。新方法采用先离心抗凝血,取出血浆与红细胞交界层,再用经典分离法分离交界层获得PBMC,余留抗凝血再次离心取出交界层并分离获取PBMC。结果新方法得到的PBMC总数不低于经典分离法(P>0.05)。结论该法能简单安全地从大量血样中无菌分离PBMC。
樊卫平宋玉靖郝颜琴刘军权陈复兴王宏伟
关键词:PBMC
三氧化二砷联合丁硫氨酸亚砜胺诱导人白血病K562/ADM细胞凋亡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对肿瘤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的诱导凋亡效应,探讨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变化对As2O3作用效果的影响。方法以0.5、2.0、5.0μmol/L As2O3单独及联合100μmol/LBSO作用于K562/ADM细胞,应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标记法观察细胞的凋亡效应,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的变化。结果K562/ADM细胞内GSH含量为(81.13±3.91)mg/g prot,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1)。BSO单独或联合As2O3作用下,随作用时间的延长,K562/ADM细胞内GSH含量逐渐降低。临床剂量(0.5、2.0μmol/L)As2O3联合BSO作用下,抑制作用逐步增强,72h两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0.63±5.95)%和(86.12±6.11)%,均分别高于单用相应剂量As203组(P〈0.01);凋亡效应逐步增强,72h两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15±9.28)%和(92.72±9.41)%,均分别高于单用相应剂量灿203组(P〈0.01)。结论GSH的含量变化与As2O3的作用效果密切相关,As2O3联合BSO可有效诱导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
王涛马梁明张华屏王宏伟杨林花乔振华
关键词:多药耐药三氧化二砷凋亡
CD_(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观察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细胞中的表达 ,评价其对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6 6例ANL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观察CD117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预后 ,并做多因素分析。结果  6 6例ANLL患者中 ,41例表达CD117,CD117在ANLL患者中各亚型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D117阳性患者完全缓解 (CR)率低(43 9% ) ,CD117阴性患者CR率高 (72 0 % ) (P <0 .0 5 )。CD117阳性患者生存时间短 (196d) ,CD117阴性患者生存时间长 (30 2d) (Log Rank检验P =0 .0 0 12 )。将年龄、性别、WBC、缓解、复发、CD117阳性分别引入Cox模型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参数分析 ,结果显示CD117可能是影响ANLL患者预后的一个因素(P <0 .0 5 )。
郭珲杨林花王椿王宏伟乔振华
关键词: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存活率CD117
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3
2002年
应用MTT法分析了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0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HL 6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其IC5 0值分别为 0 2 9g/L和 1 0 1g/L ,并且对HL 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 -效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这一结果表明 ,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可显著地抑制HL 60细胞的增殖 。
王宏伟乔振华任文英鹿育晋朱镭张丽张政王转花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HL-60细胞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抗肿瘤作用
WT1基因不同转录本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造血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WT1基因是转录因子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选择性剪接可以产生四种主要转录本,各转录本表达水平差异及相互之间比例改变可能与细胞增生、分化及凋亡等过程有关。WT1在正常骨髓中低表达而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表达,提示其在造血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李晓红王宏伟
关键词:基因肾母细胞瘤转录本造血干细胞移植
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及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报告首例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四体8)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ML-M3a),并研究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采用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外周血涂片中早幼粒细胞占65%,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83.6%,其中早幼粒细胞占72.4%,胞浆内可见大量紫红色颗粒。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核型为48,XY,+8,+8,t(15;17)(q22;q12)[16]/47,XY,+8,t(15;17)(qxx:q12)[3]/46,XY,t(15;17)(q22;q12)[1]。RT-PCR检测PML-RARa(+),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显示CD13(96.2%)、CD33(55.9%)、CYMPO(93.5%)阳性,其余抗原包括淋系抗原在内均为阴性。本例患者生存期只有10d。结论:本例四体8是t(15;17)的继发性改变,可能是三体8克隆进展的结果。伴有四体8的t(15;17)AML-M3预后差。
李国霞王慧萍周永安朱镭乔振华王宏伟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核型分析染色体畸变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