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凯

作品数:18 被引量:15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正压通气
  • 5篇通气
  • 5篇稳定期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康复
  • 4篇疾病
  • 4篇肺疾病
  • 4篇肺康
  • 4篇肺康复
  • 3篇气道
  • 3篇气道正压
  • 3篇气道正压通气
  • 3篇呼吸中枢驱动
  • 3篇持续气道
  • 3篇持续气道正压
  • 3篇持续气道正压...

机构

  • 1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凯
  • 11篇陈新
  • 6篇李允
  • 5篇黄玉霞
  • 4篇曹蕾
  • 4篇罗鹏
  • 2篇张煜
  • 2篇王梅
  • 2篇吴志强
  • 1篇李锐
  • 1篇王华
  • 1篇王熙龙
  • 1篇常平
  • 1篇刘哲星
  • 1篇孙嘉
  • 1篇吕庆文
  • 1篇林炳权
  • 1篇李穆
  • 1篇叶涛
  • 1篇李硕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为CPAP应用于COPD肺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2例不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中重度稳定期COPD受试者进行CPAP...
李允罗裕文陈宜泰黄玉霞王凯罗鹏陈新
关键词:肺康复持续气道正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呼吸中枢驱动
踏车运动联合吸气肌肉锻炼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踏车运动联合吸气肌肉锻炼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73名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康复锻炼(n=24),踏车组进行踏车锻炼(n=24),...
罗裕文李允陈宜泰黄玉霞王凯罗鹏陈新
关键词:肺康复
基于智能手机的人体跌倒检测系统设计被引量:21
2014年
为了提供老年人跌倒损伤后的紧急救助,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的人体跌倒检测系统。阐述了利用智能手机监测人体运动变化和基于Android平台的软件设计,提出了基于信号向量模和特征量W相结合的跌倒检测算法。当检测到跌倒的发生,系统将自动发送包括用户跌倒位置、时间等紧急救助信息给预设联系人,使用户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检测到跌倒事件,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低。
吴志强曹蕾王凯吕庆文
关键词:跌倒检测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
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二氧化碳高通气过程中膈肌功能和中枢驱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过程中膈肌功能和呼吸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 47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2)、沙丁胺醇组(n=13)、异丙托溴铵组(n=10)和联合组(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n=12)。所有患者在基础状态下进行3 min MIV,并按组别吸入安慰剂400μg,或沙丁胺醇400μg,或异丙托溴胺80μg,或沙丁胺醇400μg和异丙托溴胺80μg,30 min后再进行3 min MIV。连续监测并计算MIV过程中膈肌功能和中枢驱动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MIV过程中,在基础状态下的4组患者膈肌肌电均方根(RMS)呈线性增加,跨膈压(Pdi)、分钟通气量(VE)、通气-中枢偶联(VE/RMS)均呈线性下降(P均<0.05)。吸入药物后,沙丁胺醇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组各项测量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其余3组在同一时间段的RMS、呼吸困难评分(Borg score)均降低,Pdi、VE、VE/RMS均增加;与单药吸入比较,联合组同一时间段的VE/RMS显著增高(P均<0.05)。△Borg与△Pdi、△VE、△RMS、△VE/RMS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改善COPD患者MIV过程中膈肌疲劳状态,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中枢驱动,提高通气-中枢偶联,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李允李寅环罗裕文肖锐黄锦伦王凯陈新
关键词:支气管舒张剂呼吸中枢驱动膈肌疲劳
基于血管增强分割的三维肺结节自动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在肺结节检测过程中,与肺结节灰度相似的复杂肺部血管结构是干扰肺结节准确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利用基于Hessian矩阵特征值的Frangi多尺度滤波器将大小、形态各异的肺血管结构增强,然后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血管分割出来,最后通过去除肺血管,间接得到肺结节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血管对肺结节检测的影响,提高肺结节的检测精度。
潘烁张煜王凯高绍英曹蕾
关键词:FCM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小样本、探索性、干预性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例。呼吸机采用BiPAP模式,调整吸气相正压从10 cmH_(2)O(1 cmH_(2)O=0.098 kPa)开始逐渐递增至24 cmH_(2)O,每次增加2 cmH_(2)O,呼气相正压保持4 cmH_(2)O不变。正式试验和调节压力水平前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包括呼吸方式:总呼吸周期(Ttot)、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气潮气量(VTi)等;呼吸压力:口腔压(Pmo)、食道压(Peso)、跨膈压(Pdi);呼吸做功:食道压力-时间乘积(PTPes)、跨膈压力-时间乘积(PTPdi);中枢驱动及中枢驱动效率:膈肌肌电的均方根(RMS)、通气-中枢偶联(Ve/RMS)以及深吸气量(IC)、呼气末肺容量差值(ΔEELV)、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dyn)等。结果1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部完成试验。与平静呼吸相比,V_(Ti)、V_(e)、P_(mo)、IC、ΔEELV、V_(e)/RMS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上升(均P<0.05),Te只在20~22 cmH_(2)O压力水平显著上升(P<0.05)。Pdi、PTP_(es)、PTP_(di)、RMS、RMS/RMS_(max)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下降(均P<0.05),PTPes、PTPdi在18 cmH_(2)O压力水平后均趋近于稳定并未出现明显变化,RMS、RMS/RMS_(max)在压力水平大于16 cmH_(2)O后趋于平稳。Ti/Ttot只在20 cmH_(2)O压力水平时显著降低。PEEPidyn随着压力水平的升高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论BiPAP在合适的压力水平上能明显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通气障碍,减轻呼吸肌肉负荷。
刘云鹏王熙龙胡雨禾王凯李允邵鹏李键江张海云陈新
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生理学
基于自适应体窗结构分析的肺结节检测方法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三维Hessian矩阵的肺结节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却很难避免血管交叉区域产生假阳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体窗结构分析的方法,首先利用体素的Hessian矩阵特征值设计结构系数分析其灰度分布特征;然后根据结构系数构建三维自适应体窗分析组织的局部结构特征;最后使用判别函数检测出结节。通过对17套真实肺部CT图像序列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检测出不同大小和类型的30个结节,并有效减少了血管交叉区域产生的假阳性。结合自适应体窗的Hessian矩阵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减轻医生工作量,为肺结节后续的分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王凯张煜刘哲星林炳权吴志强曹蕾
关键词:HESSIAN矩阵
踏车运动联合吸气肌肉锻炼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踏车运动联合吸气肌肉锻炼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73名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锻炼(n=24),踏车组仅进行踏车运动(n=24),联合组...
罗裕文李允陈宜泰黄玉霞王凯罗鹏陈新
关键词:肺康复
肺部CT图像的结节检测和类型判别准则设计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肺结节自动检测算法和结节类型判别准则对肺结节检测及其类型判别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分析、高通滤波、高斯拟合实现候选肺结节的检测,然后进行候选结节的假阳性筛除得到肺结节筛查结果。最后,在肺结节检测基础上设计了肺结节类型判别准则自动将肺结节分为磨玻璃样(GGO)、混合型GGO、实性结节三类。结果本研究对107个肺结节进行实验,其总体检测率为87.85%,将结节分类结果与LIDC数据库的分类进行对比,一致性较高。结论本文方法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结节进行有效检测并自动分类,进而辅助临床进行肺癌的早期诊断。
邢谦谦王凯李穆陆燕琴曹蕾
关键词:肺肿瘤
长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评价长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急性加重、活动能力和症状的影响,以及重要的生理学参数(肺功能、呼吸肌肉功能、气体交换)改变。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7年2月。纳入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NPPV与氧疗在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至少包含一个以下指标:急性加重次数、病死率、肺功能、呼吸肌肉功能、气体交换、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共纳入6个RCT研究,合计695例患者。与氧疗相比,NPPV能显著降低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Pa CO2[加权均数为–3.23(95%可信区间–5.39~–1.06,P=0.00)],但是对病死率、急性加重次数、PaO_2、肺功能、呼吸肌肉功能以及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亚组分析显示当NPPV以降低高碳酸血症为目标时,能显著减少患者病死率。结论目前证据显示长期NPPV与氧疗相比未能对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带来额外益处。但是,当NPPV以降低高碳酸血症为目标时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王梅廖浩裴文迪李虹甫王凯陈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加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