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冰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盐岩
  • 3篇石炭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2篇石炭世
  • 2篇台地
  • 2篇碳酸盐岩台地
  • 2篇晚石炭世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电动
  • 1篇电动助力
  • 1篇电动助力转向
  • 1篇电动助力转向...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层
  • 1篇遗迹化石

机构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6篇王冰
  • 4篇李双应
  • 4篇赵大千
  • 2篇杜叶龙
  • 2篇芦艳琳
  • 1篇嵇在飞
  • 1篇吕庆田
  • 1篇孟祥金
  • 1篇杨栋栋
  • 1篇石传军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徽宿松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物定量分析与海平面变化
2014年
安徽宿松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厚约100m,化石丰富,属于比较典型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定量分析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81.2%和69.6%,以浅海生物碎屑为主;其次为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26.4%和4.1%。依据岩石学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潮坪相,并可进一步划分出5种沉积亚相,分别是台内滩、台内盆、台内坪、潮间坪和潮上坪。在研究区上石炭统中共识别出3个长期的海进—海退旋回,其表现出在海平面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之上叠加了短期的高频海平面波动的特征。这3个旋回与扬子板块其他地区及欧美板块同时代地层中的长期海进—海退旋回相当,表明海平面的变化可能受到晚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冰川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活动的影响。
芦艳琳李双应赵大千王冰稽在飞
关键词:沉积相相对海平面变化上石炭统
基于键合图理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驾驶员对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要求低速和停车情况下转向轻便的同时,也希望汽车高速行驶时能够保持转向稳定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PowerSteering,EPS)系统凭借助...
王冰
关键词:键合图故障辨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文献传递
安徽沿江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2012年
安徽沿江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白云岩广泛发育,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其次是角砾白云岩和残余颗粒白云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安徽沿江地区黄龙组白云岩中Fe、Mn、Sr、Na含量分别为:2 567×10^(-6)(1 600×10^(-6)~4 400×10^(-6))、353×10^(-6)(166×10^(-6)~742×10^(-6))、109.7×10^(-6)(69.0×10^(-6)~176.5×10^(-6))、288×10^(-6)(100×10^(-6)~700×10^(-6)),稀土元素总量为7.29×10^(-6)(2.56×10^(-6)~20.82×10^(-6)),∑LREE/∑HREE比值平均为3.07(1.16~10.17),经海水标准化后,显示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δCe平均为4.53(2.82~7.78),正异常显著,δEu平均为1.85(0.94~2.92),配分模式曲线显示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海水。白云岩中可见蒸发岩类或蒸发构造。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成因,部分为埋藏成岩成因,其中角砾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怀宁地区白云岩δEu平均为2.38(1.91~2.92),正异常显著,表明后期受到热液流体影响。
赵大千李双应王冰嵇在飞芦艳琳孟祥金吕庆田
关键词:晚石炭世黄龙组白云岩地球化学
安徽沿江地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及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下扬子分区,区内晚石炭世地层出露良好,发育齐全,分布广泛。晚石炭世包括黄龙组和船山组下部,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发育极少。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鉴定,共识别出八种微相类型,分别为:生屑颗粒/泥粒灰岩(...
王冰
关键词:碳酸盐岩古气候古环境
安徽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的遗迹化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3
2012年
在安徽巢湖177高地、无为白牡山等地中二叠统栖霞组顶部灰岩段和臭灰岩段发现大量遗迹化石Zoophycos cf.caudagalli。这些遗迹化石以系统觅食迹为主,指示水动力及波浪作用较弱、贫氧的深水沉积环境。在栖霞组的砾状灰岩中,发现部分Zoophycos穿插于灰岩砾石和基质之中,这揭示栖霞组石灰砾岩中的砾石并非成岩作用成因,而是碎屑流沉积形成,属于异地成因碳酸盐岩。综合巢湖地区栖霞组的地层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Zoophycos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征,发现表明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属于贫氧的碳酸盐台缘斜坡沉积。
王冰李双应赵大千石传军杜叶龙
关键词:岩石地层遗迹化石栖霞组二叠系
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被引量:11
2011年
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对油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富,多年来主要集中在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相方面的研究,成岩作用的工作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溶解作用、去白云化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4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泥晶化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6种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结合C-O同位素分析结果,本区存在海底(浅海台地和深水斜坡)、大气淡水(渗流带和潜流带)和埋藏等3种主要的成岩环境,分别发育不同的成岩作用,海底环境:主要为泥晶化作用(浅海台地)和第一类硅化作用(深水斜坡);埋藏环境:主要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白云化作用、第三类选择性硅化作用和晚期重结晶作用;大气淡水环境:胶结作用(潜流带粒状等厚环边胶结物、粒状胶结物和共轴增生胶结物,渗流带重力型胶结物和新月型胶结物)、溶解作用、早期重结晶作用、去白云化作用和第二类硅化作用。研究区除了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发育较高的孔隙度,最高可达2%~5%,主要集中在船山组和栖霞组的压溶线内及栖霞组硅质层和富硅质灰岩段,孔隙连通性极好,而且线内常含有大量有机质,是油气生成、储集和运移的理想场所。因此,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对本区地质工作的深入、油气资源的预测与勘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杜叶龙李双应王冰赵大千杨栋栋
关键词:成岩作用碳酸盐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