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再兴

作品数:101 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天疱疮
  • 18篇银屑
  • 18篇银屑病
  • 16篇免疫
  • 15篇大疱
  • 15篇寻常型
  • 15篇皮肤
  • 12篇抗体
  • 12篇基因
  • 11篇大疱性
  • 11篇寻常型银屑病
  • 11篇抗原
  • 10篇靶抗原
  • 8篇自身抗体
  • 7篇狼疮
  • 7篇类天疱疮
  • 7篇红斑
  • 6篇大疱病
  • 6篇印迹
  • 6篇免疫印迹

机构

  • 7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7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六安市人民医...

作者

  • 100篇王再兴
  • 62篇杨森
  • 44篇张学军
  • 27篇王培光
  • 19篇李卉
  • 18篇杨春俊
  • 18篇王红艳
  • 13篇林达
  • 8篇魏生才
  • 8篇刘江波
  • 7篇何平平
  • 6篇张安平
  • 6篇高敏
  • 6篇林国书
  • 6篇崔勇
  • 6篇徐钰
  • 5篇孙良丹
  • 5篇范利
  • 4篇刘涛峰
  • 4篇李明

传媒

  • 15篇中国麻风皮肤...
  • 13篇中华皮肤科杂...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1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安徽医药
  • 3篇国际皮肤性病...
  • 3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染色体4q存在中国汉族人的银屑病易感基因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确定在4号染色体长臂上是否存在中国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易感基因。方法用覆盖4号染色体长臂的12个微卫星标记对64个寻常性银屑病家系共372个个体(包括197例患者和175例非患者)进行基因组扫描研究,并用GENEHUNTER软件(2.0Version)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参数和非参数连锁(NPL)分析。结果①非参数连锁分析:两点连锁分析揭示D4S413和D4S1597的NPL值分别为2.04和2.23,对应的P值分别为0.021和0.014;多点连锁分析在染色体155.1-172.3cM的范围NPL值均大于3,在位点D4S413(157.9cM)处NPL值达最高,为3.44,相应的P值为0.00056。②参数连锁分析在显性遗传模式下,外显率10%、基因频率0.0062时在D4S1597位点处得出LOD值=3.70,异质性LOD(HLOD)值=4.35和较高的连锁家系比例α=85%。结论染色体4q存在中国汉族人的寻常性银屑病易感基因。
何平平杨森王再兴张静李月彬王红艳徐世杰金力黄薇张学军
关键词:中国汉族人银屑病易感基因微卫星标记
反向银屑病1例
2021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周身皮疹1个月,加重1周。患者1月前颈背部、双侧腋下出现片状红斑,无明显瘙痒,未重视,未予以特殊处理,后皮疹逐渐增多,无明显瘙痒及关节疼痛。20天前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断“银屑病?”,临床予以复方甘草酸苷、依巴斯汀、赛庚啶口服,炉甘石洗剂外涂等治疗。1周前患者自觉皮疹加重,为明确诊断入住我科。既往病史:15年前患者因“周身皮疹无痛痒25 d”入住我科.
姚香君沈颂科程晖郭泽周怡王再兴
关键词:银屑病
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研究进展
2018年
低温时能产生沉淀的血清蛋白或蛋白复合物称为冷蛋白。冷纤维蛋白原低温时可在中、小血管发生沉淀使其闭塞,导致冷纤维蛋白原血症(CF)。该病临床识别较难,症状可累及多系统。该文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莹洁王再兴
关键词:血管炎
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IL-21、IL-22、IL-23和趋化因子CXCL-8、CCL-5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并分析天疱疮严重程度及其亚型中这些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共收集天疱疮患者31例,其中寻常型天疱疮18例,落叶型天疱疮7例,红斑型天疱疮6例。另选取明确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初发患者15例及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天疱疮组中Th17相关因子IL-6、IL-17、IL-21、IL-22、IL-23和趋化因子CXCL-8、CCL-5水平分别为(32.31±7.98)pg/mL,(17.00±4.53)pg/mL,(491.13±72.41)pg/mL,(150.91±23.32)pg/mL,(264.89±67.84 )pg/mL,(27.91±10.79)pg/mL,(47.21±17.83)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36±1.96)pg/mL,( 8.41 ±1.36)pg/mL,(372.73±18.45)pg/mL,(93.78±9.47)pg/mL,(163.17±9.48)pg/mL,(8.89±4.13)pg/mL,(22.66±2.8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天疱疮患者治疗后,IL-6、IL-17、IL-21、IL-22、IL-23和趋化因子CXC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001)。IL-21在天疱疮组(491.13± 72.41 )pg/mL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组(559.58±78.56)pg/mL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及红斑型天疱疮患者的7种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IL-17、IL-21、IL-22、IL-23、CCL-5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P < 0.05 )。结论: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能与天疱疮的发病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叶珊珊李莹洁李卉姚香君王再兴
关键词:天疱疮辅助性T细胞17趋化因子
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非肾损害组和肾损害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紫癜并发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感染史、腹痛、关节痛、消化道出血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脂、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损害组年龄49.5(25,65.25)岁,大于非肾损害组的19(10,30.75)岁(Z=-4.17,P<0.05),既往紫癜发生率为36.2%(21/58),高于非肾损害组的9.4%(3/32)(χ^(2)=7.59,P<0.05),白细胞计数9.66(6.80,14.21)×10^(9)/L,高于非肾损害组的7.78(6.01,10.53)×10^(9)/L(Z=-2.00,P<0.05),血小板计数为222.50(189.75,291.75)×10^(9)/L,低于非肾损害组的274.50(233.00,322.50)×10^(9)/L(Z=-2.71,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55,95%CI:1.026~1.084)及既往紫癜(OR=6.610,95%CI:1.653~26.428)为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既往紫癜、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水平有关。
金张思罗镇王再兴
关键词:肾损害
205例HIV阴性梅毒患者脑脊液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HIV阴性梅毒患者中脑脊液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的分布特征。方法:共收集205例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其中124例非神经梅毒,81例神经梅毒。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率。结果:神经梅毒组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分别为(6.98±3.80)和(1.51±1.16)高于非神经梅毒组(4.63±2.03)和(0.67±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神经梅毒患者中,脑脊液TRUST阳性患者IgG指数均值为(2.14±1.31)较阴性患者(1.10±0.8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蛋白商数在神经梅毒诊断方面,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66.29%,阳性预测值27.16%,阴性预测值93.55%,诊断效率67.32%。IgG指数在神经梅毒诊断方面,敏感性为59.60%,特异性79.25%,阳性预测值72.84%,阴性预测值67.74%,诊断效率69.76%。结论: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可用于神经梅毒的辅助诊断。
郭泽汤华阳王再兴林达李卉陈越赵煦杨森
关键词:梅毒神经梅毒IGG指数
钬激光治疗尖锐湿疣300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分析钬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钬激光随机治疗尖锐湿疣 3 0 0例。结果 2 97例 1次性清除疣体 ,仅 3例采用分次治疗。结论 钬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痛苦小 ,绝大部分患者可 1次清除疣体 ,且术中出血少 ,止血效果好。
杨春俊杨森王红艳刘盛秀黄世兰李卉张安平王再兴王培光
关键词:尖锐湿疣钬激光激光治疗临床疗效
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模式分析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遗传模式。 方法 应用Penrose法、Falconer回归法及SAGE-REGTL软件对1043例银屑病患者及家系进行复合分离分析和遗传度计算,以探讨银屑病的可能遗传模式。 结果 ①应用Pe...
张学军王红艳陈珊宇王福喜刘涛峰王再兴李明杨森
文献传递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定位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刘江波张学军王再兴杨森杨春俊王培光郝丽向全桂
关键词: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靶抗原
从牛舌中提取寻常型天疱疮抗原的方法及其应用
2001年
目的 探讨从牛舌黏膜上皮中提取寻常型天疱疮抗原的可行性及其在天疱疮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8mol/L尿素浸泡法制备牛舌黏膜上皮提取物,免疫印迹分析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天疱疮抗体结合的靶抗原。 结果 13例寻常型天疱疮全部检出IgG型和IgA型天疱疮抗体,它们分别识别牛舌黏膜上皮提取物中260 ku、230 ku、210 ku、190 ku、165 ku、160 ku、135 ku、115 ku、97 ku、85 ku、65 ku和62 ku多肽中一种或几种抗原。 结论 从牛舌中提取寻常型天疱疮抗原的方法可行,适合于天疱疮抗体的免疫印迹检测。
王培光张学军杨森王再兴杨春俊
关键词:天疱疮免疫学抗原免疫印迹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