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东

作品数:149 被引量:1,476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8篇玉米
  • 31篇选育
  • 23篇育种
  • 23篇籽粒
  • 22篇玉米品种
  • 22篇种质
  • 21篇灌浆
  • 20篇玉米新品种
  • 17篇自交
  • 17篇自交系
  • 17篇高产
  • 17篇播期
  • 16篇灌浆特性
  • 15篇籽粒灌浆
  • 13篇单倍体
  • 13篇制种
  • 13篇倍体
  • 12篇杂交
  • 12篇栽培
  • 11篇性状

机构

  • 141篇北京市农林科...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合肥丰乐种业...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国家玉米改良...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北京市种子管...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业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金色农华...
  • 1篇北京农业智能...

作者

  • 147篇王元东
  • 139篇赵久然
  • 71篇段民孝
  • 68篇邢锦丰
  • 52篇陈传永
  • 45篇王荣焕
  • 38篇张春原
  • 38篇徐田军
  • 33篇郭景伦
  • 32篇王继东
  • 31篇刘新香
  • 30篇刘秀芝
  • 30篇张华生
  • 27篇张雪原
  • 26篇刘春阁
  • 21篇刘月娥
  • 19篇宋伟
  • 17篇杨国航
  • 16篇张如养
  • 14篇成广雷

传媒

  • 33篇玉米科学
  • 15篇中国种业
  • 14篇作物杂志
  • 11篇种子
  • 6篇作物学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北京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种子科技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农学学报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外来新种质X1132x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外来新种质X1132x,通过高密度、大群体、变换地、强胁迫、严选择,选育出若干优良自交系。研究了部分优良自交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抗逆性和适应性,并进行了配合力的分析。还探讨了这些优良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模式,并对其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京724、京725、京464等优良自交系生物学特性优良,自身产量高,易制种,抗病性好,适应性广,配合力高;(2)该选系与京92、京2416等黄改系组配构成主要杂种优势模式,其中组合京724×京92(审定名称京科968)、京725×京92(审定名称京科665)、京464×京2416(审定名称NK718)在推广示范中均有较好表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说明这些自交系的选育是成功的。
王元东张华生段民孝张雪原张春原陈传永赵久然
关键词: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
春夏不同播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研究19个玉米单倍体在春、夏播不同播种期对自然加倍率(显花药率、结实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不同材料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有明显差异,显花药率最高为52.6%,最低为8.4%,平均为23.3%;结实株率最高为11.2%,最低为0.5%,平均为2.8%。19个材料的单倍体结实率春播时期明显高于夏播时期,16个材料的显花药率表现为春播时期高于夏播时期,春播和夏播玉米单倍体平均显花药率分别为26.9%和19.7%,平均结实株率分别为3.5%和2.1%,表明春播时期更利于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段民孝赵久然刘新香王元东邢锦丰王乃顺何瑞娟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播种时期
玉米品种京农科728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玉米机械粒收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首批通过籽粒机收组国家审定的主推品种京农科728为研究材料,于2016-2018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累计50个试点开展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示范推广和机械粒收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6月1-22日播种,均能在9月10日-10月8日正常成熟,出苗-生理成熟期平均天数为100.3d。在生理成熟后10d左右机械粒收,平均籽粒含水率24.3%,平均籽粒破碎率3.9%,平均机收杂质率1.6%。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平均产量10 526.0kg/hm^(2),其中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试点机收产量最高,为12 078.0kg/hm^(2),有40个试点机收产量≥10 000.0kg/hm^(2),占比80.0%。机收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8和0.57,n=50),籽粒含水率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京农科728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具有良好播期适应性,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最早9月中旬、最晚10月上旬均达生理成熟,机械粒收质量达国家机收籽粒标准,可实现玉米籽粒直收,且机收产量高,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和产量,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徐田军吕天放赵久然王荣焕崔铁英贾晓军张勇蔡万涛刘月娥刘秀芝陈传永王元东
系列专用青贮玉米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赵久然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刘春阁王荣焕
该成果属于作物育种领域。主要创新点包括:通过导入外来优异种质、挖掘地方特色种质、扩增和创新青贮玉米种质,创制选育出H0F2、MF8512、直29长3、H783、MC0303等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产量潜力大...
关键词:
关键词:青贮玉米品种选育制种技术
高产优质商品玉米生产模式——三种遗传效应集成利用(TEU)被引量:7
2001年
通过大量详实资料 ,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 3种遗传效应的研究现状作了详细概述 ,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 ,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 ,从而形成一种高产高油玉米生产模式 。
段民孝宋同明赵久然王元东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质雄性不育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FOSS公司1255型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2000年~2001年的686份玉米自交系和2001年~2002年的1438份杂交组合的籽粒品质进行测定,并对粗脂肪、蛋白质、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和亲本的相关性作了探讨.结果...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关键词:玉米品质育种杂交优势
文献传递
早熟、优质玉米新品种京科610的选育
2023年
京科610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等特点,适宜在京津冀早熟夏播区域推广种植。介绍了京科61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崔明亮任正鹏王元东赵久然王利明张业文佘宁安李海良
关键词:选育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京科25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6
2005年
赵久然尉德铭郭景伦段民孝王元东邢锦丰王继东
关键词:玉米选育方法亲本来源栽培技术
几个CIMMYT热带群体与中国温带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研究了来自CIMMYT的5个热带群体与12个中国温带骨干自交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热带群体Pop49(Tuxpeno)、Pop32(ETO)、Popstay-green和Pool34与近年来选自外引种质的P群自交系的平均产量表现较突出,其中群体Pop49与之的平均产量表现最突出;热带群体Suwan-1则与中国温带传统骨干系有着较为突出的平均产量表现。配合力分析表明,P群自交系与群体Suwan-1的sca(特殊配合力)水平较低,中国传统温带骨干系与群体Suwan-1的sca水平均较高。这表明P群自交系与群体Suwan-1则有相近的遗传背景。在温带适应性较好的P群自交系可以作为热带种质Suwan-1快速有效导入温带种质的桥梁;中国传统骨干温带骨干系则与群体Suwan-1的遗传关系较远,Suwan-1热带种质在温带可与传统温带种质构成重要杂种优势模式;群体Popstay-green和Pop49的产量gca(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潜力。研究结果为更好的利用来自CIMMYT的5个热带群体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王元东张春原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关键词:玉米温带种质杂种优势
氮肥减施对京科968与郑单958氮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以郑单958与京科968为材料,在减施氮肥(正常施氮量210 kg/hm^2)14.3%~28.6%水平下,比较玉米品种氮效率与产量。结果表明,施氮肥150~180 kg/hm2,郑单958产量下降2.39%~4.03%,京科968产量下降1.67%~2.99%。随着施氮量减少,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升高,氮肥表观利用效率、100 kg子粒需氮量降低,氮收获指数保持基本稳定。适度减施氮肥,可有效提高玉米生产效率。施氮处理下不同器官的氮转运率与对子粒的氮贡献率高于不施氮处理,不同器官的氮转运率顺序为穗轴〉叶片〉苞叶〉叶鞘〉茎秆;对子粒的氮贡献率表现为叶片〉茎秆〉穗轴〉叶鞘〉苞叶。京科968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表观利用效率均优于郑单958,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与子粒吸氮量与郑单958相当。京科968氮吸收效率优于郑单958,具备较好的耐低氮特性。
陈传永赵久然王元东王荣焕徐田军吕天放张春原毛振武杨海涛成广雷
关键词:玉米氮效率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