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鹏

作品数:6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2篇衍射
  • 2篇激光衍射
  • 2篇光衍射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量
  • 1篇导水率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土壤饱和导水...
  • 1篇土壤参数
  • 1篇土壤粒径
  • 1篇土壤粒径分布
  • 1篇土壤性质
  • 1篇土壤质地
  • 1篇区域土壤
  • 1篇维数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浙江清华长三...

作者

  • 6篇王伟鹏
  • 5篇刘建立
  • 4篇李晓鹏
  • 3篇张佳宝
  • 1篇朱安宁
  • 1篇程亚南
  • 1篇辛文文
  • 1篇张均华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土壤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工程...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转移概率的区域土壤三维随机模拟及其不确定性评价
2014年
土壤质地空间变异对于区域土壤水分和溶质循环模拟研究至关重要。基于转移概率(Markov链)的随机条件模拟是一种能融合多源信息技术的地统计学模拟方法,与传统插值法和基于变异函数的条件模拟相比有诸多优势。本研究在封丘县域范围内采集了102个土壤剖面共计1 020个土壤样品,运用转移概率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土壤质地种类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在500次随机模拟的基础上,分别得到了土壤质地种类空间分布图及其概率分布图。结果表明,一维垂向转移概率可以很好地描述研究区垂直方向上各类型土壤空间分布的不对称性与各向异性。采用转移概率的方式来描述土壤质地种类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地统计学基于交叉变异函数或空间插值建模的缺点。
王伟鹏刘建立李晓鹏
关键词:土壤质地不确定性
华北冲积平原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形空间尺度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土壤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具备分形特征已经为大多数研究所认同,然而这种空间自相似性的存在区间却容易被忽视。该文利用激光衍射法测定了华北冲积平原黄河沿岸43组壤质潮土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共93个粒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的存在区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类土壤大多只是在中小粒径级别均呈现严格的分形特征,在较粗砂粒尺度上不存在空间自相似性。分形特征存在区间会随黏粒含量增加呈现变小的趋势,而级配良好的土壤的自相似性空间范围也相对较宽。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会受到土壤级配的不均匀系数、部分粒径较小颗粒的含量(<50μm但不包含5~20μm的颗粒)和有效粒径等的明显影响;但该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关系却并不明显,这可能与该土壤在与结构和水力学性质关系密切的大颗粒尺度上并不具备分形特征有关。因此,研究土壤颗粒分形与土壤结构和水力学性质的关系时,应特别注意分形特征存在的空间尺度。
李晓鹏刘建立张佳宝王伟鹏辛文文
关键词:土壤分形维数潮土
天然文岩渠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条件模拟与应用
以大量实测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天然文岩渠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了条件模拟,同时进行了克里格估计,并将条件模拟、克里格方法的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且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夏玉米生长期内...
王伟鹏刘建立朱安宁李惠霞
关键词:土壤饱和导水率
文献传递
基于Markov链地统计模型的区域土壤性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土壤水力学性质的空间变异对于区域土壤水分溶质循环模拟研究至关重要。基于Markov链的条件模拟是一种能融合多源信息技术的地统计学模拟方法,与传统插值法和基于变异函数的条件模拟相比有诸多优势。目前,该方法在土壤水力学性质空间变异性领域的研究并未全面展开。实现区域土壤水力学模型参数的随机模拟,对于实现区域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的随机模拟,分析土壤水力学性质空间变异性对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模拟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参数采样点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结果影响的不确定性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基于Markov链的地统计学模拟在土壤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区域模拟中面临的参数获取难题提供帮助,为区域农业生产管理,水分高效利用,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王伟鹏李晓鹏刘建立
关键词:MARKOV链土壤参数
基于激光衍射的土壤粒径测定法的评价与校正被引量:6
2014年
为比较与评价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土壤粒径分布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了23组来自中国13个不同省份或自治区土壤样本的粒径分布,将激光法与传统吸管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激光法测定参数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1)与吸管法相比,激光衍射法低估土壤样品中的黏粒含量,其相对误差为36.33%;高估粉粒含量,其相对误差为36.51%;2)对吸管法与激光衍射法的实测结果进行线性关系分析表明,其中黏粒与粉粒的线性关系较好,决定系数分别为0.91,0.90;3)经过模型转换后,基于激光衍射法的土壤粒径分布结果的相对误差明显降低:黏、粉的相对误差分别降低至16.25%、12.83%,说明激光衍射法可以用于大规模不同类型的土壤粒径分析。该研究可为土壤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对比研究以及建立基于激光衍射技术的土壤质地划分标准提供依据。
王伟鹏刘建立张佳宝李晓鹏
关键词:土壤粒径土壤粒径分布
施氮量对稻麦干物质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0
2010年
为探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适宜施氮量及氮素对干物质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于2007—2009年间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建立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个氮肥处理水平,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水稻各处理的施氮量分别为0、125、225和325kghm-2;小麦相应处理施氮量分别为0、94、169和244kghm-2(为稻季相应处理施氮量的75%)。结果表明,水稻施氮量超过225kghm-2,小麦施氮量超过169kghm-2后,产量增加不显著。水稻、小麦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生理效率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且N2与N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边际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N3处理边际效益水稻平均低于3.1kgkg-1,小麦平均低于2.4kgkg-1。综上所述,无论水稻还是小麦,N2处理既能保证较高物质转运率,又能保证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张均华刘建立张佳宝赵夫涛程亚南王伟鹏
关键词:稻麦轮作氮肥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