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思仁
- 作品数:18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警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词倾三峡水,忠烈九秋霜——太学生陈东《少阳集》探论
- 2017年
- 北宋靖康之际,以陈东为首的爱国太学生群体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战反和的重要政治力量。陈东胸怀忠心义气,屡次抗颜上书终至以身殉国,因"忠义之气,发为文章"而有《少阳集》留存于世。探论集中所录,我们可反观其爱国赤情的文学呈现,研讨伏阙上书的心态活动,进而论述陈东诗文对于太学生群体及后人的激励影响。
- 牛思仁
- 关键词:太学生
- 南宋后期太学生参与党争的群体心态被引量:1
- 2015年
- 南宋后期,太学生沉浮于残酷激烈的党争之中,其群体心态逐步呈现出谨小慎微、自信积极、高傲强横最终妥协唯诺这一由低变高再转低的心理动态图。太学生群体心态的变化固然与太学生"群体的斗争"、党争双方的笼络和利用、学校"公论"的政治影响力密切相关,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宋季士风衰败的社会大背景下太学生群体的蜕化与分化。
- 牛思仁
- 关键词:南宋后期太学生党争群体心态
- 元代商贾剧散论
- 2014年
- 元代商贾剧通过塑造巨商大贾和下层商贩等商贾群像,鞭挞了为富不仁、恃强凌弱的富商形象,对小商贩们的艰难坎坷和不幸命运作了深刻的反映。这些剧作给后人提供了回顾总结历史,反省现实的一面镜子,从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诸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 庆振轩牛思仁
- 论宋代臣僚书写的太学文
- 2023年
- 宋代太学是传授和研习儒家经典、培养经世治国人才的中央官学,为最高学府。围绕太学这一特定教育机构,宋代臣僚创作了规模宏大、体质庞杂的太学文。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臣僚编撰学官任免之制诰文;其二,皇帝视学之后的赋表等幸学文;其三,围绕太学内部诸项事务,臣僚所作奏疏文。太学文对宋代太学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牛思仁
- 关键词:奏疏
- 沉潜考索 开拓出新——杨许波《苏舜钦研究论稿》评述
- 2017年
- 作为"目前学术界出版的第一部研究苏舜钦的专著",杨许波博士《苏舜钦研究论稿》以其多年专研苏舜钦的深厚积累,融通文史的学术气魄,探赜索隐,觅源固本,总结论述苏舜钦及其诗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沉潜考索生平、交游、文学等诸层面的事迹,独断创新异于他者的见解思考。该书谨严求实,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促进苏舜钦研究向更深层级发展。
- 牛思仁
- 宋孝宗朝太学及其文风探论被引量:1
- 2018年
- 有宋一代崇儒右文、兴学重教,号称"小元祐"的宋孝宗朝文化教育高度繁荣,太学制度兴盛发展。孝宗朝太学创设解试落第每百人中取三人候阙考试的待补法,衍生出重要文学现象"乾淳太学体",成为四方士子参加科考、引以为法的风向标。研究孝宗朝太学及其文风的号召、引导与影响,是窥探南宋社会士子科考态度、时文创作乃至科场文风倾向的新途径。
- 牛思仁
- 关键词:太学
- 苏门四学士的庠学之教与诗文创作
- 2015年
- 苏门四学士有着俱职庠学的共同履历,并于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庠学教育生活的诗文。对庠学生活的吟咏、师友的唱和交游以及批评庠学课堂在其诗文中独具庠学特色。其学记文中有关"教"重尚古与"学"贵自得的教育之思,既源于四学士教育实践经验所得,又理论性地指导了庠学州县官吏、学子诸生的教学。
- 牛思仁
- 关键词:苏门四学士诗文
- 东坡超然思想探论之一——以密州时期为中心被引量:2
- 2015年
- 苏轼在密州明确提出了超然物外的思想观念。其超然思想的形成,与其超越当下思想困扰密切相关,是其长期对于人生思索探求的结果,亲友相近或不同的观念促使其深入思考。研究苏轼的超然境界,密州时期应该特别关注。
- 庆振轩牛思仁
- “和莺吹折数枝花”考识
- 2013年
-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如何在学习继承唐诗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创造,是有宋一代有识之士的共识。王禹偁作为宋代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春日杂兴》透露了个中玄秘,宗杜学杜又能融入己意,加以变化,最终追求自成一家,是其纵横两宋、影响颇大的主要原因。
- 庆振轩牛思仁
- 关键词:王禹偁
- 北宋太学制与科举制关系论——着眼于太学内部的考察被引量:1
- 2021年
- 北宋时期的太学制与科举制在发展演进中衔接碰撞、互动影响。着眼于太学内部考察,太学制度的演变源于科举改革的背景,太学科举化趋势明显,科举制对太学解额及免解制度、教学与考试内容、管理制度制订实施具有强大导向作用。随着兴学改革中太学影响日盛及对科举制的悖反,朝臣围绕太学制度与科举制度的优劣之议、太学取士与科举取士的存废之议、释褐状元与科举状元的名望之议集体论辩,推动北宋教育改革发展。徽宗朝由诏罢科举取士到诏罢天下三舍取士,历经17年特殊时期,从政治经济形势、教育改革现状等考论其缘由,对深入论析太学制与科举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牛思仁
- 关键词: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