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瑶瑶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停循环
  • 3篇低温停循环
  • 3篇氧合
  • 3篇外膜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体外膜氧合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循环
  • 2篇微管
  • 2篇微管相关蛋白
  • 2篇微管相关蛋白...
  • 2篇相关蛋白
  • 2篇海马
  • 2篇不同温度
  • 1篇动脉瓣
  • 1篇端端
  • 1篇端端吻合
  • 1篇端端吻合术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熊瑶瑶
  • 5篇吉冰洋
  • 5篇孙燕华
  • 4篇朱贤
  • 4篇杜英杰
  • 2篇刘福荣
  • 2篇吴斯杰
  • 2篇晏薇
  • 1篇卢俊宇
  • 1篇公兵
  • 1篇马新华
  • 1篇柴湘平
  • 1篇杨一峰
  • 1篇任崇雷
  • 1篇张智健
  • 1篇吴扬
  • 1篇杜中涛
  • 1篇杨进福
  • 1篇肖苍松
  • 1篇易定武

传媒

  • 4篇中国体外循环...
  • 3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UMO化在低温停循环大鼠海马组织的变化及影响
目的:低温条件下SUMO化调节增强,可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性损伤的耐受性在DHCA后SUMO化程度怎样变化、SUMO蛋白本身的表达是否变化以及怎样调控、SUMO化与其他保护性通路的关系又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方法:30只S...
孙燕华朱贤熊瑶瑶杜英杰吉冰洋
儿童心脏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相关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治疗可逆性心肺衰竭危重患儿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然而使用ECMO的患者病死率与ECMO并发症息息相关,特别是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等,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成为ECMO成功与否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心脏术后静脉-动脉ECMO(venoarterial-ECMO,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后行VA-ECMO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患者病死例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术后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例患儿中,18例(47.4%)发生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感染组),包括7例血液感染和11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16株,88.9%),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与非感染组(20例)相比,感染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及VA-ECMO辅助时间较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OR=1.012,95%CI:1.002~1.022;P=0.021)是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的存活出院例数少于非感染组(1 vs 11,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是儿童心脏术后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可能会降低患儿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否发生VA-ECMO相关院内感染影响患儿存活出院的例数。
王春乐刘福荣杨进福高雪晏薇文治强郑荃熊瑶瑶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
不同温度低温停循环和miR-194对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
目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低温停循环大鼠脑组织海马区miR-194表达显著降低,经过靶基因预测发现微管相关蛋白2很可能是它的调控靶点。此外从透射电镜结果观察到低温停循环大鼠神经元微管受到明显损伤。为探寻DHCA脑组织损伤与保...
孙燕华朱贤熊瑶瑶杜英杰吉冰洋
体外膜氧合在救治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IMV)或体外膜氧合(ECMO)干预的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150例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接受IMV治疗患者(IMV组)和接受无创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辅助通气治疗患者(非IMV组)的临床转归,同时将IMV患者分为ECMO组和非ECMO组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OVID-19危重症患者入ICU后行IMV治疗、ECMO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IMV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IMV组(69.7%vs.8.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IMV组与非IMV组间患者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总胆红素(Tbil)、肌红蛋白(Mb)有显著性差异。多变量回归显示,较高WBC(OR 4.897,95%CI 2.165~11.073,P<0.001)、PCT(OR 2.865,95%CI 1.309~6.269,P=0.008)和较低Hb(OR 0.313,95%CI 0.134~0.735,P=0.008)是患者接受IMV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相对于非ECMO组患者,接受ECMO治疗患者年龄更小,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P=0.01),以及更高水平的PC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Mb、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原时间、以及D-二聚体>0.5的比例,并且入院至接受IMV治疗的间隔时间更短,而氧合指数(PaO2/FiO2)更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大于65岁(OR 0.175,95%CI 0.036~0.855,P=0.031)和较高的PaO2/FiO2(OR 0.014,95%CI 0.001~0.143,P<0.001)是患者接受非ECMO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ECMO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非ECMO组(52.6%vs.13.7%,P<0.001)。结论入ICU时患者WBC、Hb水平是患者行IMV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以及PaO2/FiO2是患者行ECMO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与IMV支持相比,ECMO治疗是一种相对可靠的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COVID-19危重症患者死亡率。
李双磊赖巍杜中涛马新华申华冯泽坤卢俊宇熊瑶瑶吴扬张智健任崇雷肖苍松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危重症
体外膜氧合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否降低死亡率?被引量:4
2020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爆发流行并对国际公共卫生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大部分危重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是目前严重ARDS患者的终极挽救性救治手段。回顾ECMO相关经典文献,总结ECMO在甲型流感(H1N1)、SARS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在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ECMO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挽救性治疗可能会对危重患者有益。
熊瑶瑶李双磊王春乐吴斯杰柴湘平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
常温体外循环技术的利与弊: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检索临床随机对照(RCT)文章进行Meta分析,比较常温体外循环与低温体外循环,以期寻找常温体外循环的优势与缺点。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9月28日。符合要求的文章为,随机将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配至常温体外循环组与低温体外循环组的英文文章。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来评价二分类变量,计算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均数差(SMD)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来评价连续性变量。I2检验来评价异质性。当不存在异质性时(即I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主要的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率及脑血管意外。结果初查结果 3 910篇文章,最终纳入文献为27篇,9 298例患者。全因死亡率,常温组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RR0.66,95%CI 0.49-0.90;P=0.009;I2=0)。常温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R 1.83,95%CI 1.21-2.77;P=0.004;I2=0)。结论常温体外循环技术成人体外循环的全因死亡率低,但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会增高。常温体外循环技术可以适用于一些成人心脏手术,但同时脑保护显得更加重要。
熊瑶瑶孙燕华吴斯杰吉冰洋
关键词:体外循环常温
del Nido停搏液在成人二尖瓣联合三尖瓣成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del Nido停搏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成人二尖瓣联合三尖瓣成形手术中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心肺转流(CPB)下进行成人二尖瓣联合三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63例,根据术中使用的心脏停搏液种类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术中应用del Nido停搏液,对照组术中应用含血停搏液(血液与晶体比例为4∶1)。采集并记录术前、CPB 30 min,停机后1 h、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钾离子(K^(+))以及乳酸(Lac)情况;术前及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及肌酐水平;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搏液灌注次数、停搏液总量、晶体灌注量及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合并症、术后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血肌酐、cTnI、CKMB、Hb、HCT、血K^(+)、Lac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无脑血管意外、肾衰竭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灌注停搏液的总量、灌注次数、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PB 30 min Hb、HCT、血K^(+)均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及晶体灌注量均增加(P<0.05)。结论在成人二尖瓣联合三尖瓣成形手术中,del Nido停搏液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无显著差异;del Nido停搏液可以缩短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
王春乐刘福荣高雪晏薇文治强唐轶伦毛幸刘紫菡熊瑶瑶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心肺转流
一例TS(Turner’s Syndrome)的核型诊断与心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一例Turner综合症合并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进行核型诊断;对其主动脉缩窄进行切除主动脉缩窄段后的端端吻合术,主动脉瓣未予处理。 结果...
熊瑶瑶
关键词:心血管畸形主动脉缩窄二叶式主动脉瓣外科治疗端端吻合术
纯晶体溶液与晶胶混合溶液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在成人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比较单纯使用晶体溶液和晶胶混合溶液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几项生理变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单纯使用晶体溶液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3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使用晶体(乳酸林格液)与晶胶混合溶液(乳酸林格液和万汶)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的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开始后20 min,停机后,手术结束后及术后18h监测红细胞比容,以及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监护室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结果 晶体组与晶胶组的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各个时间点的红细胞比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晶体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晶胶组(P<0.05),同时晶体组谷丙转氨酶高于晶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纯晶体溶液可以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安全用于术前心功能2~3级(NYHA)、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的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体外循环预充液.
沈雅丹刘继佳卢婷熊瑶瑶易定武杨一峰
关键词:晶体体外循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低温停循环后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树突中微管相关蛋白2的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目前,大血管手术和复杂先心病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下神经系统的保护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探寻神经保护新的思路,我们对不同温度下停循环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损伤评估。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15-20℃),中低温停循环(20-25℃),浅低温停循环(25-30℃)和假手术组。术后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病理评估,对神经元树突中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血浆中MAP2和S100β的含量也通过ELISA法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各组低温停循环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微管和线粒体嵴均有溶解。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海马组织中MAP2的mRNA表达上调,MAP2蛋白组间无差异。各组血浆S100β含量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的血浆MAP2升高。结论低温停循环后,神经元的树突受损,微管溶解,其构成蛋白MAP2释放到血液。促进MAP2生成,减少MAP2的损失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策略。
孙燕华吉冰洋朱贤杜英杰熊瑶瑶公兵钱向阳
关键词:低温停循环树突微管相关蛋白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