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开玉

作品数:41 被引量:74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芍药
  • 9篇芍药属
  • 7篇英文
  • 7篇芍药属牡丹组
  • 5篇系统发育
  • 4篇种间
  • 4篇种间关系
  • 4篇传粉
  • 4篇唇形科
  • 3篇胚胎
  • 3篇胚胎学
  • 3篇胚胎学研究
  • 3篇孢子
  • 3篇系统学
  • 3篇系统学意义
  • 3篇小孢子
  • 3篇苦苣
  • 3篇苦苣苔科
  • 3篇矮牡丹
  • 3篇PAEONI...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石河子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1篇潘开玉
  • 23篇洪德元
  • 6篇周志钦
  • 6篇路安民
  • 5篇周世良
  • 4篇陈之端
  • 3篇林启冰
  • 3篇赵宣
  • 3篇李振宇
  • 3篇王印政
  • 2篇张大明
  • 2篇罗毅波
  • 2篇温洁
  • 2篇饶广远
  • 1篇刘振宇
  • 1篇洪亚平
  • 1篇杨亲二
  • 1篇潘锦
  • 1篇李学禹
  • 1篇林祁

传媒

  • 22篇植物分类学报
  • 9篇Acta B...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园艺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bcL基因序列分析对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系统位置的重新评价———兼论低等金缕梅类的关系被引量:25
1998年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获得4个最简约树。简约树步长为893,其CI值和RI值分别为0.558和0.591。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梅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的取样密度,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金缕梅目内。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传统的“低等”金缕梅类成员领春木科与毛茛类植物聚在一起;悬铃木科与昆栏树科和水青树科关系较近,而与金缕梅科关系较远;杜仲科与低等金缕类的核心科———金缕梅科的关系似乎较除连香树科之外的其它低等金缕类成员近。低等金缕类植物由一些古老、孤立的科组成,且是多系的。
俸宇星汪小全潘开玉洪德元
关键词:连香树科交让木科分子系统发育RBCL基因
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
中国是栽培牡丹的起源地,中国牡丹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牡丹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开展栽培牡丹起源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和实践价值。我国的栽培牡丹在经历了长期的栽培驯化、突变和人工选择之后,形成了以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
周志钦潘开玉洪德元
文献传递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被引量:16
1997年
本文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对濒危物种裂叶沙参进行了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裂叶沙参的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细胞含两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 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形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两极核在受精之前融合为一个大的次生核。当胚囊发育至单核胚囊时,珠被的最内层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濒危植物裂叶沙参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未见有败育及其它异常现象;与对照种泡沙参相比,也未见有差异,这说明裂叶沙参的致濒原因不在于有性生殖过程。
郭延平潘开玉葛颂
关键词:孢子发生配子体发育裂叶沙参泡沙参
五味子属雄花的形态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25
2001年
在五味子属 (Schisandra (Schizandra)Michx .)中 ,雄花的形态变异极大 ,是属下分类的主要性状。借助扫描电镜 ,全面观察了五味子属几个不同类型雄花的形态发生 ,结合已有的工作 ,首次提出该属雄花的形态建成有 3种类型。 (1)柱托型 (columnar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在花形态发生的全过程中 ,保持柱状 ;根据雄蕊成熟时 ,药室着生的方向 ,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华中五味子亚型 (sphenantheraceoussubtype)和大花五味子亚型 (grandifloraceoussub type) ,前者药室侧向 ,后者药室外向或外侧向。 (2 )平托型 (flattened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随花的发育逐渐扁化 ,雄蕊着生于四周而使雄蕊群呈扁平五边形。 (3)球托型 (spherical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肉质化膨大 ,雄蕊着生于球状花托上的凹穴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诸类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认为柱托型是原始类型 ;平托型与球托型源自于柱托型 ,它们是柱托型向不同方向演化的结果。分析了雄花形态变异的原因 ,认为昆虫咬食带来的进化压力导致本属雄花形态的高度分化。雄花花托增生膨大变扁平或者呈球状 ,可能是该属植物中以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传粉媒介的类群对系统演化上雄蕊数目减少时的适应性变化。
刘忠路安民林祁潘开玉
关键词:五味子属系统发育雄花
新疆的芍药属被引量:10
1994年
产于我国新疆的芍药属Paeonia L.植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分类上却一直未予澄清。按《FL.URSS》(Tom.7)有两种,P.anomala L.和P.hybrida Pall.,按Stern(1946)有一种,包括两个变种,即P.anomala L.和P.anomala var.intermedia(C.A.
洪德元潘开玉李学禹
关键词:芍药属毛莨科
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和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03年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野生牡丹种问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回顾了有关栽培牡丹起源的时间、地点、方式及祖先种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现有证据,并分析和讨论了栽培牡丹“多地”、“多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栽培牡丹的起源途径是最初通过野生种的直接驯化获得原始品种,在此基础上通过突变和人工选择发展出古代和传统品种。除衍生出古代和传统品种的野生祖先种外,其它野生种通过自然与(或)人工杂交的方式参与现有品种群(亚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寻找栽培牡丹起源的有力证据,不同栽培品种群(亚群)与野生种的分子系统学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周志钦潘开玉洪德元
关键词:野生牡丹种间关系亲缘关系栽培起源
葡萄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59
2003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 ,对葡萄科Vitaceae1 1属 37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 ,发现该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无规则形或多边形 ,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 ;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 (火筒树属Leea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 ) ,除无规则型 (地锦属Parthenocissus、俞藤属Yua、葡萄属Vitis、蛇葡萄属Ampelopsis和酸蔹藤属Ampelocissus)最为常见外 ,不等细胞型 (火筒树属 )、短平列型(白粉藤属Cissus、乌蔹莓属Cayratia和崖爬藤属Tetrastigma)、环列型 (崖爬藤属Tetrastigma)和十字型(Rhoicissus、Muscadiania和Tetrastigma)仅在一属或少数几属中出现 ,因此可作为属级的鉴别特征。在扫描电镜下 ,角质层多具有条纹、鳞片或颗粒等特征 ,属间有细微差别 ,仅大果俞藤Y .austro_orientalis具乳突。本研究结果支持将火筒树属从葡萄科中分出独立成科 ,同时也为俞藤属的建立提供了证据。根据气孔器类型和花的特征 ,葡萄科植物 (不包括火筒树属 )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包括地锦属、俞藤属、葡萄属、蛇葡萄属、Muscadinia和酸蔹藤属 ,它们以具五数花和无规则型气孔器为主 ;另一类包括乌蔹莓属、Rhoicissus、白粉藤属和崖爬藤属 ,它们以具四数花和十字型。
任辉潘开玉陈之端王仁卿
关键词:葡萄科植物叶表皮系统学
三白草(三白草科)花部器官发生(英文)被引量:5
1996年
In the present study,floral organogenesis of Saururus chinensi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5. cernuus. The two species share essentially similar patterns of floral initiation and stamen development. Their inflorescence produces 'common primordia' in acropetal succession on the flanks of the inflorescence meristem. Each primordium bifurcates transversely to form a floral apex above and a bract primordium below. Six stamens arise in three pairs at the floral apex. The median sagittal pair arises first, the lateral distal pair second, and the lateral proximal pair arises last. On the contrary,the initiation of carpel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5. cernuus, the median sagittal pair arises first, and the lateral pair next. In S. chinensis, however, the lateral pair arises first, and the median sagittal pair second. The present study also made a brief generalization u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field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species in the genus Saururus, which are
梁汉兴潘开玉陈之端
关键词:三白草科三白草
芍药属牡丹组(Sect.Moutan DC.)种系发生关系的形态分支分析
本研究对芍药属牡丹组(全部野生种)40个居群进行了形态学分支分析,试图建立组内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牡丹组的分类遵照洪德元和潘开玉(1999)系统,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牡丹组分类系统。利用PAUP(4.0)计算机程序分...
周志钦潘开玉洪德元
文献传递
Paeonia anomala的核型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报道了Paeonia anomalaL.的核型,澄清了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布于该地区的Paeonia anomalaL.的核型组成:2n=2x=10=6m+2sm+2st。该类群核型与该属其它类群一致———2A型。在综合比较分析该属染色体参数以及核型不均一性参数,包括最长/最短染色体比(L1/Ln)和染色体不对称系数(CKOA)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该属三个组在核型上没有明显分化,仅在木本类群(Sect.MoutanDC.)和草本类群(Sect.OnaepiaLindley和Sect.Paeonia)之间存在微小差异。此外,作为二倍体类群,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Paeonia anomalaL.很可能是二倍体杂种,这将为研究被子植物的父母本同倍化杂交式物种起源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材料。
潘锦张大明王超桑涛潘开玉洪德元
关键词:PAEONIAPAEONIAANOMALA核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