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劲草

作品数:135 被引量:573H指数:12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病毒
  • 23篇基因
  • 18篇分子
  • 17篇脉冲场
  • 17篇耐药
  • 16篇电泳
  • 16篇流行病
  • 16篇脉冲场凝胶电...
  • 15篇沙门菌
  • 15篇流行病学
  • 13篇流感
  • 12篇埃希菌
  • 12篇大肠埃希菌
  • 10篇多位点序列分...
  • 10篇霍乱
  • 10篇儿童
  • 10篇分子分型
  • 9篇伤寒
  • 9篇伤寒沙门菌
  • 9篇霍乱弧菌

机构

  • 124篇杭州市疾病预...
  • 13篇浙江大学
  • 7篇杭州市卫生防...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杭州市红十字...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杭州市卫生监...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预防保...
  • 1篇拱墅区疾病预...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 1篇衢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34篇潘劲草
  • 51篇汪皓秋
  • 42篇于新芬
  • 38篇叶榕
  • 37篇张蔚
  • 35篇孟冬梅
  • 28篇郑伟
  • 27篇黄志成
  • 27篇寇宇
  • 23篇俞骅
  • 21篇濮小英
  • 19篇李钧
  • 14篇杨旭辉
  • 13篇周银燕
  • 12篇邱晓枫
  • 11篇孙昼
  • 10篇施世锋
  • 9篇谢立
  • 8篇郑之北
  • 7篇张国忠

传媒

  • 14篇中国卫生检验...
  • 14篇中华预防医学...
  • 13篇中华微生物学...
  • 7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国外医学(流...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病毒学报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第五次全国医...
  • 2篇应对突发公共...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6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整合子在革兰阴性菌获得性耐药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4年
细菌通过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从外部获得抗性,是临床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途径。革兰阴 性菌中一种基因捕获和表达的遗传单位——整合子(integron)在细菌获得抗生素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 其结构、类型、分布及其在革兰阴性菌获得性耐药机制中的作用作了综述。
潘劲草刘克洲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获得性耐药整合子抗生素抗性基因抗性机制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_(157)毒力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0年
潘劲草袁振华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毒力因子
沙门菌H抗原的xTAG法鉴定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利用Luminex xTAG技术,建立能高通量鉴别沙门菌H抗原的xTAG悬浮芯片法,用于沙门菌的血清型别鉴定。方法以沙门菌编码H抗原的fliC和fljB基因为目标基因,选取其保守片段设计上游通用引物,选取可变片段设计下游特异性引物;合成时上游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标记,下游引物的5′端连接特定的TAG序列;标本经多重PCR扩增并标记生物素和TAG序列后,与含anti-TAG序列的编码磁珠混合液杂交分型,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的反应报告结果。利用建立的xTAG悬浮芯片法鉴定145株沙门菌日常分离株的H抗原,并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比较。结果31种沙门菌H抗原经多重PCR扩增后,与xTAG磁珠杂交后可鉴别分型,各H抗原间无交叉反应,且重复性良好,与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菌DNA等亦无交叉反应。对145株沙门菌进行H抗原鉴定,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比较,其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100%。结论利用xTAG悬浮芯片法鉴定沙门菌H抗原,特异准确,可在4~5 h内完成90多株常见血清型沙门菌的H抗原鉴定。
郑之北郑伟濮小英文艳苹潘劲草汪皓秋
关键词:沙门菌H抗原
浙江衢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优势血清型与VP1基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V)优势血清型与变迁并分析ECHOV VP1基因分子特征。方法采集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荧光RT-PCR和PCR分别检测脑脊液标本中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包括ECHO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CV)和新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HEV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法扩增HEV-B组全长VP1基因序列,测序后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CHOV VP1基因型、基因重组和遗传进化特征。结果RD细胞分离培养出6株毒株,但Hep-2细胞分离培养结果均阴性。11份标本HEV通用荧光RT-PCR结果阳性,但其他病毒检测结果均阴性。11份HEV阳性标本中6份检出ECHOV,与分离培养结果一致,分别为4株ECHO6、1株为ECHO7和1株ECHO30血清型,柯萨奇病毒和EV检测结果均阴性。4株ECHO6病毒属于ECHO6-C2基因亚型,但分为ECHO6-41/46和ECHO6-45/48两个流行克隆,ECHO7和ECHO30分别属于ECHO7-C和ECHO30-C基因型。ECHO6与ECHO30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存在VP1基因重组。结论ECHOV是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原体,且可能存在局部暴发流行。ECHO6与ECHO30病毒VP1基因存在重组可能性,ECHO6有成为ECHOV优势血清型的可能。
邱晓枫曹国平潘劲草张国忠李钧占炳东陈树昶吕华坤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VP1基因
SARS防制对策及应急技术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项海青施世锋黄诚孝倪晓平程彬黄志成潘劲草邓晶王建华
关键词:SARS防制对策应急技术非典型肺炎
埃可病毒9型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埃可病毒9型(ECHO9)VP1蛋白,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为ECHO9血清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PCR方法扩增VP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VP1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诱导表达并纯化VP1重组蛋白,免疫兔子制备抗VP1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VP1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病毒中和试验鉴定抗体中和ECHO9病毒的能力。结果 VP1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制备的抗VP1抗体效价为1∶1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VP1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原核表达的VP1蛋白。中和试验显示抗体对ECHO9病毒有中和作用,其效价为1∶10。结论本研究成功原核表达了ECHO9的VP1蛋白并制备出抗VP1多克隆抗体,有助于ECHO9的临床诊断、疫苗开发和分子病毒学研究。
邱晓枫黄志成张国忠濮小英潘劲草王咪咪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VP1基因多克隆抗体
杭州甲型副伤寒分离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杭州部分地区甲型副伤寒暴发与散发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及菌株耐药状况。方法对2002-2005年杭州地区L县和X区5起暴发疫情和10起散发病例的分离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纸片法(K-B法)测定2种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分离自2个地区的15株菌株被分为A、B、C、D共4型,A、B、C等3个型密切近缘,同属一个克隆系。L县2005年7月和8月2起暴发菌株和8月3株散发菌株的PFGE型别均属B型,X区2004年12月和2005年9月的2起暴发菌株和9,10月的6株散发菌株的PFGE型别同属C型。4个型别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唑和利福平均100%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和四环素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除1株散发菌株外,2002-2005年分离自杭州L县和X区的甲型副伤寒病原菌属于同一克隆系。散发病例可能均属于暴发流行后的散发流行。
汪皓秋潘劲草孟冬梅张蔚孙昼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
杭州地区临床和环境分离副溶血弧菌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被引量:36
2004年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临床和环境分离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近年从食物中毒病人、临床散发病人和外环境 (小水产品 )中分离的 174株副溶血弧菌菌株 ,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 (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 (trh)的检测。结果 临床来源的副溶血弧菌 (94株来自食物中毒病人和 34株来自散发腹泻病人 )菌株的tdh携带率均大于 97% ,trh携带率为 0 % ;而所有 4 6株分离自环境 (小水产品 )的副溶血弧菌菌株未见有tdh携带 ,仅 1株trh阳性。 1株tdh阴性、trh阳性的副溶血菌株 ,其尿素酶试验为阳性 ,而在其他所有trh阴性的副溶血菌株中 ,不管其tdh是阳性或是阴性 ,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引起杭州地区食物中毒及散发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主要为tdh阳性、trh阴性菌株 。
张蔚孟冬梅潘劲草祝凤英陈坤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溶血素类基因
浙江省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26
1999年
在1997年对杭州地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调查中,应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于一慢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浙江省首株EHECO157∶H7菌株,并对此进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大肠杆菌生化特性,但与大多数国外已报道的菌株不同,发酵山梨醇,棉子糖、卫茅醇、赖氨酸、鸟氨酸等均阴性;O157及H7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定量凝集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未检出SLT-Ⅰ、SLT-Ⅱ和溶血素等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孟冬梅孙建荣许珂张燕琴潘劲草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在肠炎沙门菌暴发事件病原学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分离自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27株沙门菌,用肠杆菌科鉴定系统API 20E和ATB ID 32E进行生化鉴定并血清分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7株沙门菌的生化鉴定结果为沙门菌属细菌,其中25株血清分型结果为肠炎沙门菌,抗原模式(9,12:g,m);其余两株菌H相抗原除g和m因子凝集阳性外,d因子也有凝集反应。PFGE结果显示27株菌株中26株的带型完全一致,另1株与其他26株仅有1条条带的差异,相似度为96.3%。27株菌的MLST型别均为ST11型,提示为肠炎沙门菌。结论分子分型技术,特别是MLST技术有助于沙门菌的辅助鉴定。
郑伟汪皓秋张蔚俞骅文艳苹郑之北潘劲草
关键词:多位点序列分型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