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凌霄 作品数:16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2005-05-2008-12于我科行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腔镜组,82例)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配合直视下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或加做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诊,美容效果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临床分期、肿瘤所在象限、病理类型、前哨淋巴结(SLN)检出个数、SLN检出率、腋窝淋巴结检出个数、无复发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较对照组的手术用时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总量少,术后引流时间短,腔镜组患者术后对胸部外观的满意度高。结论: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用于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美容效果好,而且肿瘤安全性指标与传统手术相当。 郑文博 叶熹罡 潘凌霄 林晓明 高进 陈伦 唐炜 张晓申关键词:前哨淋巴结 miR-21及PDCD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miRNA-21(miR-21)和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iR-21及PDCD4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iR-21与PDCD4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s=0.727(P<0.01);在远处转移组中miR-21的表达高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PDCD4的表达则低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两者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激素受体以及绝经状况不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iR-21高表达与PDCD4低表达相关,其或许均能提示该病较高的恶性程度。 郑文博 唐炜 潘凌霄 高进 叶熹罡关键词:乳腺肿瘤 原位杂交 MIR-21 PDCD4 疾病严重程度对脉管性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脉管性疾病严重程度与疾病类型,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2例脉管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级。结果轻、中、重度组的比例依次为46.8%、41.5%、11.7%,脉管畸形患者的总体病情较脉管肿瘤患者严重。3组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差异较大。中度组的总体疗效较重度组好,较轻度组差。结论利用疾病严重程度对脉管性疾病患者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今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实施以及疗效的评估。 潘凌霄 叶财盛 黄勇波 叶润仪 廖登辉 郑文博 王深明 李晓曦关键词:脉管性疾病 疾病严重程度 疗效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2 2012年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综合治疗是乳腺癌的理想治疗模式。本文简要阐述了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6种方式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综合应用。 潘凌霄 郑文博 高进关键词:乳腺癌 趋化因子配体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80例,良性乳腺病患者组织标本40例,另取良性乳腺病患者病灶周边的正常乳腺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入组病例为女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对标本检测CCL18的表达,并分析CCL18及Ki67在乳腺癌组的表达情况。结果 CCL18在对照组、良性乳腺病组均无表达,在乳腺癌组阳性率为71.25%(57/80);CCL18在乳腺癌组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CCL18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Ki67无相关性(P=0.091)。结论 CCL18可作为乳腺癌的生物学指标,与乳腺癌的浸润性及转移有一定的关系,但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无关,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晓申 高进 郑文博 叶熹罡 唐炜 陈伦 潘凌霄 李君关键词:乳腺癌 KI67 miR-21及PDCD4在乳腺癌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iRNA-21(miR-21)和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iR-21和PDCD4的表达,并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miR-21与PDDCD4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_s=-0.631(P<0.01);在远处转移组中miR-21的表达高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PDCD4则低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两者表达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0.05)。miR-21高表达组和PDCD4低表达组患者有较长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21高表达与PDCD4低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预测指标。 唐炜 叶熹罡 高进 陈伦 潘凌霄 郑文博关键词:乳腺癌 实时定量PCR MIR-21 PDCD4 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35个病灶)I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所有病灶定位准确.手术时间5-20min,平均手术时间(9.2±12.7)mln,.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无明显疼痛.术后无血肿形成、病理检查示6例(19.4%)为不典型IP,接受开放手术切除,其中1例(16.7%)为浸润性导管癌,改行单纯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25例(80.6%)为良性IP,接受定期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疤痕形成。1例术后15个月复发,接受开放手术切除,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可准确定位并切除IP,具有微创、美观、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当病理为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时.需进一步行开放手术切除。 张晓申 叶熹罡 潘凌霄 郑文博关键词:麦默通旋切系统 微创手术 超声引导 导管内乳头状瘤 趋化因子配体18及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51例,良性乳腺病患者组织标本42例,另取良性乳腺病患者病灶周边的正常乳腺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入组病例为女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标本中CCL18、CD34的表达。结果 CCL18在对照组、良性乳腺病组均无表达,在乳腺癌组有38例为阳性,阳性率为74.51%;CCL18在乳腺癌组的表达与对照组及良性乳腺病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在CCL18表达阳性的38例乳腺癌患者中,CCL18的表达水平随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2)。MVD在对照组为(5.92±2.76)个/HP,在良性乳腺病组为(7.58±3.53)个/HP,在乳腺癌组为(35.13±15.06)个/HP;MVD在良性乳腺病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95),而在乳腺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以及良性乳腺病组均明显升高(P=0.00)。在乳腺癌患者组中,CCL18表达阳性组较CCL18表达阴性组,MVD表达显著升高(P=0.016)。结论 CCL18、MVD均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指标,CCL18与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浸润性及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指导乳腺癌的诊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高进 唐炜 叶熹罡 陈伦 林晓明 潘凌霄 张晓申 郑文博关键词:乳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并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获得乳腺球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4以及CD24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将2×104、2×105和2×106三种细胞数的原代乳腺球囊细胞及贴壁细胞分别接种到NOD/SCID鼠的脂肪垫,观察其成瘤能力和肝肺转移情况。结果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的原代乳腺癌细胞中有62.36%呈CD44+/CD24-/low表型,且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高于贴壁培养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贴壁细胞相比,悬浮培养富集的原代球囊细胞均有更强的成瘤和肝肺转移能力。结论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可以从人乳腺癌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 郑文博 潘凌霄 唐炜 高进 叶熹罡关键词: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脉管性疾病新分类标准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 2012年 脉管性疾病是所有血管或淋巴管异常的总称,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该疾病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表现为孤立性病灶,不影响健康,甚至不治而愈;重者可表现为多发弥漫性病灶,合并严重并发症(包括致残)。同时,该病的复杂性给临床医生在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时带来不少困难。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脉管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疾病分类以及治疗方面达成了部分共识。本文就该疾病的国际新分类标准、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作一综述。 潘凌霄 叶财盛 郑文博关键词:脉管性疾病 最佳治疗方案 严重并发症 临床学科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