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云田

作品数:246 被引量:45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90篇专利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天文地球
  • 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机械工程
  • 8篇电子电信
  • 6篇文化科学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7篇地震
  • 32篇感器
  • 32篇传感
  • 32篇传感器
  • 29篇地磁
  • 28篇重力仪
  • 27篇绝对重力仪
  • 21篇地震数据
  • 20篇电路
  • 19篇数据采集
  • 19篇激光
  • 18篇磁力仪
  • 16篇地震前
  • 16篇震前
  • 16篇激光干涉
  • 15篇地震计
  • 15篇地震数据采集...
  • 12篇信号
  • 12篇振动
  • 12篇网络

机构

  • 24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0篇防灾科技学院
  • 9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台网...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应急...
  • 4篇中国计量科学...
  • 3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天津市地震局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安徽省地震局
  • 2篇蒙城地震台
  • 2篇吉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246篇滕云田
  • 77篇胡星星
  • 76篇吴琼
  • 74篇王晓美
  • 59篇王喜珍
  • 57篇范晓勇
  • 51篇李彩华
  • 40篇王晨
  • 37篇张旸
  • 32篇马洁美
  • 29篇张炼
  • 26篇张涛
  • 16篇李小军
  • 16篇郭有光
  • 15篇张兵
  • 15篇王喆
  • 12篇谢凡
  • 11篇周鹤鸣
  • 7篇黄大伦
  • 7篇张敏

传媒

  • 28篇地震地磁观测...
  • 20篇地震学报
  • 15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世界地震译丛
  • 5篇仪器仪表学报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研究
  • 4篇中国地震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传感技术学报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2014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9篇2022
  • 18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14篇2018
  • 29篇2017
  • 11篇2016
  • 11篇2015
  • 17篇2014
  • 10篇2013
  • 18篇2012
  • 21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午工程与地震监测
2012年
据文献报道,地震前会有电磁前兆异常,对电磁异常的监测与判定也已成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对系统研究和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将发挥重要作用。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应由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地震电磁卫星、子午工程监测系统以及其他区域监测系统组成。
王喜珍滕云田杨冬梅马玉立
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前兆异常电磁异常短临预报监测台网
地震前兆串口通讯设备的网络接入方案与实现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地震前兆台网在不同时期项目建设时的技术限制,对前兆台网技术系统进行整合,在全国开展"九五"及模拟观测系统整体并入"十五"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台站网络改造和"九五"仪器接入改造两部分。对于具有仪器改造任务而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台站进行网络通讯改造;通过增加地震前兆通信协议转换器和升级数据采集器两种方式进行"九五"仪器的接入改造改造后的仪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观测数据的汇集,从而实现前兆台网统一的运行监控、采集数据、存储、交换、管理和服务。
王晨滕云田王晓美李庆武李明威赵银刚谭婧
关键词:地震前兆台网网络接入通信协议转换器
地震前兆台站观测系统的发展思路
<正>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特别是中国地震局"十五"网络项目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其中包括地震地磁台网、地震地电台网、地形变台网和地下流体台网等地震前兆监测网络,涉及的监测台站数量近800个...
王喜珍滕云田张敏曲保安
文献传递
一种高精度自动化绝对地磁观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自动化绝对地磁观测方法,包括:在测点布置绝对地磁测量机构,所述绝对地磁测量机构包括支撑机构(1)、二维无磁旋转机构(2)和测量单元(3);在选定的位置布置标志物位置传感器(4);并且,所述标志物位置传...
张涛张策范晓勇滕云田吴琼
文献传递
子午工程二期自动磁通门经纬仪
2024年
地磁台站观测有相对记录和绝对观测2种,相对记录数据需经基线值改正后方可得到地磁场要素的实际值.磁通门经纬仪是获取基线值的基本设备之一,在地磁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台站采用的磁通门经纬仪需人工操作,人为因素会对观测数据质量产生影响,因在偏远地区和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实现地磁绝对观测,造成地磁绝对观测的空间覆盖空白.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内地地区首次开展自动化磁偏角和磁倾角地磁绝对观测,必将推动地磁绝对观测技术创新与发展.自动磁通门经纬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磁偏角和磁倾角自动化观测设备,采用无磁材料和压电电机,通过优化设计与改进加工工艺,以及引入多参量误差补偿算法,有效克服和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该设备在河北涉县台、吉林合隆台、陕西乾陵台和北京白家疃台等台站开展了长时间的实际观测,并与台站的人工磁通门经纬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动磁通门经纬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人工磁通门经纬仪水平.该设备也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前兆设备入网测试,功能和性能指标符合地磁台站地磁绝对观测要求.
王喜珍范晓勇张策滕云田马新欣陈志青
地震数据采集器噪声水平对地震计自噪声测试影响分析
<正>地震计和地震数据采集器是地震动监测网络中的基础设备,定期对地震计、地震数据采集器进行质量检测可以保证地震观测仪器具有合理的性能指标,能够保障地震动监测系统的健康运行。地震计需要质量检测的技术指标种类多,本文主要针对...
李彩华滕云田
低频振动台主要性能指标测试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更好满足地震计的振动测试需求,对振动台的波形失真度、横向运动比、台面不均匀度及稳定性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振动台具有较好的低频振动特性。利用低频标准套组对该振动台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振动台进行比对分析,测试结果存在较小偏差。
马洁美滕云田戴鲲鹏范晓勇张炼
关键词:振动台失真度不均匀度稳定性
高铁运行引发地表振动的旋转地震仪记录信号特征
以往的地震观测和分析研究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三个正交平动分量的应用上,缺少旋转运动的记录,无法完全的描述地震波场。本文使用A-SM-2km型旋转地震仪直接测量由高铁运行引起的地震动的旋转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
曹瑜珈滕云田李正斌张丁凡曾卫益
文献传递
数字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设计及应用
本文介绍一款新型的数字化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独立完成震动加速度信号模拟测量、高精度数据转换、数据固态存储及多端口数据通讯等功能。它包含力平衡加速度信号模拟测量部分、高精度模数转换电路部分、多通讯端口的高速AR...
李彩华滕云田胡星星王玉石
文献传递
智能型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传统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传感器内部嵌入先进的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具有多接口扩展功能的ARM微控制器,设计了一款具有串口、USB口、网口、无线WiFi接口连接方式、支持SD卡大容量存储、液晶触摸屏操作和红外电源遥控管...
李彩华滕云田李小军胡星星
关键词:仪器设计传感器数据采集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