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礼坤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引流淋巴结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肿瘤引流淋巴...
  • 3篇肿瘤转移
  • 3篇腺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病理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血管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汪礼坤
  • 7篇徐阿曼
  • 3篇华赟鹏
  • 3篇匡铭
  • 3篇何强
  • 3篇鲁智
  • 3篇彭宝岗
  • 3篇于庆生
  • 3篇袁笑
  • 2篇汪谦
  • 2篇王汉明
  • 2篇梁力建
  • 2篇陈斌
  • 2篇喻宗繁
  • 2篇王岳君
  • 2篇陆震
  • 2篇王圣应
  • 1篇李绍强
  • 1篇韩文秀
  • 1篇王晔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结内扎”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附10病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技术改进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0例采用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用7号普通丝线“外结内扎”法结扎阑尾根部,无钛夹腹腔镜切除阑尾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75min,术中出血0—5ml,术后平均住院4d,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内出血、残端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外结内扎”法妥善处理阑尾残端及系膜,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邹兵兵徐阿曼袁笑陆震汪礼坤任艳兵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丝线
小鼠肿瘤引流淋巴结模型的建立
2017年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肿瘤抗原首先进入的二级淋巴器官,是决定机体免疫激活抑或免疫耐受的关键初始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小鼠TDLN的可行性。
汪礼坤徐阿曼
关键词:肿瘤引流淋巴结小鼠淋巴器官肿瘤抗原免疫激活
调节性T细胞和肝细胞癌
2011年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CD4^+CD25^highFoxp3^+T细胞,它不仅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耐受,而且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研究表明,肝细胞癌患者血循环和肿瘤组织中Treg数量增加,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患者生存率与预后。消除Treg免疫抑制有望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同时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提高机体肿瘤特异性T细胞记忆反应以清除潜在转移灶和预防复发,提高HCC临床疗效。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汪礼坤徐阿曼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肝细胞癌肿瘤免疫免疫治疗
一氧化氮与肿瘤血管形成及转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汪礼坤鲁智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肿瘤血管形成肿瘤转移肿瘤治疗
莫西沙星在胆道疾病手术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1.评价莫西沙星对胆道疾病手术病人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2.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胆道疾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10月确诊为胆道疾病行手术治疗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莫西沙星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0例)。术中留取胆汁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1例病人胆汁共培养出48株细菌,另11例胆汁培养无菌生长,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8%(41/52)。菌株药敏结果和临床疗效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莫西沙星治疗组有1例病人发生胸闷和气促。结论莫西沙星是胆道疾病手术治疗病人一种可供选择的抗生素。
汪礼坤徐阿曼汤地彭宝岗匡铭华赟鹏何强汪谦梁力建
关键词:胆道疾病莫西沙星
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和细胞数量。结果显示Foxp3+Treg细胞弥散地分布于胃癌引流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区。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明显多于第二站淋巴结(P<0.01),进展期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多于早期胃癌(P<0.01)。Treg细胞聚集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可能通过形成免疫耐受环境而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发生。
汪礼坤袁笑徐阿曼孟刚王岳君
关键词:胃癌调节性T细胞肿瘤引流淋巴结淋巴转移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刘劼徐阿曼陆震袁笑郭涛汪礼坤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病变NANOGOCT-4
Tregs调节小鼠肝癌局部引流淋巴结内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调节性T细胞(Tregs)对局部免疫效应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TDLNs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DLNs内Foxp3+Tregs和CD4+及CD8+T细胞的数量。实时定量PCR测定Foxp3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TDLNs内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结果:TDLNs内Tregs和效应性T细胞均明显扩增,Tregs弥散分布于CD8+T细胞聚居区。TDLNs内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一接种肿瘤小鼠腹股沟淋巴结(P<0.01)和脾脏(P<0.01)。Tregs趋向于在TDLNs内聚集,而非其它外周淋巴结位点。荷瘤小鼠的脾脏Foxp3mRNA表达明显高于注射LPS小鼠脾脏。Tregs抑制TDLNs内已初始化的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经anti-CD3刺激激活后,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可恢复。结论:TDLNs内Tregs通过调控CD8+T细胞功能而发挥重要作用,清除Tregs是发挥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
汪礼坤匡铭彭宝岗何强李绍强华赟鹏陈斌王晔
关键词:肿瘤引流淋巴结效应性T细胞
Treg、CD8^+T细胞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8+T细胞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两者与AEG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收集68例AEG癌组织病理蜡块;对照组:选用本院收治的20例胃溃疡患者的病理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胃溃疡组织进行染色,以Foxp3作为Tregs的标记,检测其和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在实验组中和对照组的分布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的部位的关系等组别内进行分析。结果 1实验组中Foxp3、CD8+T细胞分布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分布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肿瘤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组Foxp3+的分布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组(P<0.01),肿瘤的TNM分期较晚(Ⅲ)组要明显高于TNM分期较早(Ⅰ~Ⅱ)组(P=0.001)。3肿瘤组织中Foxp3和CD8在AEG中的分布呈负相关(r=-0.314,P=0.01)。结论 Foxp3+Treg的表达水平与AEG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EG肿瘤组织中Treg和CD8+T细胞的分布呈负相关,Treg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促进肿瘤的发展。
张舒平徐阿曼韩文秀王岳君汪礼坤黄雷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肿瘤免疫FOXP3
多发性空肠间质瘤1例报告
2004年
汪礼坤于庆生陈子义
关键词:空肠间质瘤病理诊断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