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洋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咨询
  • 3篇心理咨询中心
  • 3篇神经症
  • 3篇来访者
  • 2篇知信行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干预
  • 1篇知信行模式
  • 1篇教育干预
  • 1篇健康教育干预
  • 1篇干预效果
  • 1篇干预效果分析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刘肇瑞
  • 3篇黄悦勤
  • 3篇汪洋
  • 3篇唐登华
  • 3篇罗晓敏
  • 3篇程瑶

传媒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神经症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2 所高校和2 所社区心理咨询中心的共204名来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1 所高校和1 所社区咨询中心的来访...
程瑶刘肇瑞黄悦勤汪洋罗晓敏唐登华尚莉莉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神经症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2所高校和2所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共204名来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1所高校和1所社区咨询中心的来访者为干预组,另2所中心来访者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心理咨询中心知识问卷"进行基线调查,以发放宣传材料和专家讲座等方式实施干预,3个月后用该问卷复查。结果基线时来访者的神经症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5.7%、75.0%和72.0%。干预后,干预组在14项知识中有13项、6项态度中有3项、5项行为意向中有1项正确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影响神经症知识得分的因素依次为:干预(b'=0.422)、保持正常生活(b'=0.203)、症状总分(b'=0.197)、知道获得知识的途径(b'=0.168)。结论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的知信行,尤其是知识有所欠缺。健康教育对改善其神经症知信行有效,短期效果主要表现在知识增加,态度改善。
程瑶刘肇瑞黄悦勤汪洋罗晓敏唐登华
关键词:神经症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知信行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知信行的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防治知识理解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传播模式。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4所有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中心的45名来访者进行访谈。结果:受访者多数人听说过神经症,知道神经症不同于"精神病",两者在严重程度和性质上是不同的;对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对社交焦虑症和惊恐障碍则知之甚少;对神经症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大多数人不愿意到医院就诊或用药物治疗,主要原因是对医生治疗神经症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且对药物的成瘾性、副作用、疗效等有不恰当认知;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对待神经症大多是比较理性的态度,对疾病和患者的包容度比较高,愿意主动寻求帮助或者提供帮助;对人群进行神经症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是必要的,高校受访者认为讲座、开设课程和心理咨询是最有效的方法,非高校受访者同样认为讲座是最好的方式。结论:大部分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对社交焦虑症和惊恐障碍的了解很少;对神经症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而态度则比较理性,愿意主动寻求帮助或者提供帮助;开展神经症和心理健康主题的教育活动是有必要的。
汪洋黄悦勤刘肇瑞程瑶罗晓敏唐登华
关键词:神经症知信行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