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凡军

作品数:27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实验室
  • 5篇医学独立实验...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
  • 4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血清
  • 3篇药敏
  • 3篇原体
  • 3篇支原体
  • 3篇脲原体
  • 3篇解脲
  • 3篇合酶
  • 3篇病毒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药敏结果
  • 2篇药敏结果分析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物敏感性

机构

  • 9篇广州金域医学...
  • 8篇广州医学院
  • 8篇广州金域医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湛江中心人民...
  • 2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佛山市顺德区...

作者

  • 27篇汪凡军
  • 16篇朱庆义
  • 11篇胡朝晖
  • 7篇陈建波
  • 6篇梁耀铭
  • 5篇胡朝晖
  • 4篇祖玉丽
  • 3篇薛耀华
  • 3篇刘懿微
  • 2篇卜建国
  • 2篇张磊
  • 2篇骆芦娟
  • 2篇潘建华
  • 2篇熊符
  • 2篇覃海森
  • 2篇薛耀华
  • 2篇叶泽兵
  • 2篇杨旺民
  • 2篇张刚庆
  • 2篇曾征宇

传媒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医疗保健器具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第6次全国微...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独立实验室的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对我国新兴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等问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本中心学科建设有:标本接收室、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和细胞病理室等多个学科,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在科研管理方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科研协作大学设立"金域奖学金",为科技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朱庆义胡朝晖梁耀铭祖玉丽汪凡军陈建波陈美才
关键词: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
医学临床实验室推行品管圈活动探讨
目的为了在医学实验室中推行O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品管圈)活动,吸引各类人员参与实验室管理和改进。方法: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出了推进QCC活动的主要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结果通过两个...
何君汪凡军祖玉丽胡朝晖欧阳小峰张坤波
关键词:品管圈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管理
文献传递
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正常参考值的测定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初步了解人体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用重组H—FABP抗原免疫动物后的纯化抗体建立的ELISA法检测126例健康人血清H-FABP,并同时进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I)、血浆肌红蛋白(Myo)测定做对照。H—FABP正常参考值上限按均值+2×标准差(x+2s)计算。结果:正常人H-FABP血清浓度为(3.79±3.52)μg/L,性别及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体血清H-FABP正常参考值为0~10.83μg/L。
张小云汪凡军
关键词:FABP正常参考值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人体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黄芪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B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利用硝酸还原酶法、非平衡放射免疫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分别检测培养液中NO、ET、SOD以及ICAM-1含量。结果:LPS有效激活NF-κB并诱导HUVECs分泌NO、SOD减少,分泌ET、ICAM-1增加。黄芪注射液预先孵育2 h能抑制NF-κB表达,并减轻LPS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LPS可能通过激活NF-κB使NO、SOD减少,ET、ICAM-1增加,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黄芪注射液对上述反应有拮抗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NF-κB这一途径来实现血管内皮保护功能的。
叶泽兵汪凡军张刚庆杨旺民覃海森林德访
关键词:脂多糖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比较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方法。方法: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的高危型HPV。结果:103例宫颈病变患者中,PCR和HCⅡ检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41.7%和39.9%。两种检验方法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CR和HC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薛耀华唐红平汪凡军詹永玮曾征宇朱庆义
关键词:第二代杂交捕获法聚合酶链反应人乳头瘤病毒宫颈分泌物宫颈癌
广东地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淋球菌 (NG)、沙眼衣原体 (CT)、解脲脲原体 (UU)等性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对广东地区 76家基层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 1949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其分泌物 ,用PCR方法检测NG ,CT ,UU -DNA。结果  2 62例男性患者NG ,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 63 % ,2 3 2 8% ,10 69% ;1687例女性患者NG ,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9 19% ,17 90 % ,17 19%。男性CT感染率 2 3 2 8%明显高于女性 17 90 % (P <0 0 5 ) ,女性UU感染率 17 19%高于男性 10 69% (P <0 0 5 ) ,男、女性NG阳性率分别为 7 63 %和 9 19%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NG +CT混合感染率为 3 2 7% ,NG +UU混合感染率为 2 3 4% ,CT +UU混合感染率为 8 88% ,NG +CT +UU混合感染率为 0 93 %。 1999~2 0 0 1年 3种性病感染率分别为 2 6 11% ,43 81%和 5 1 5 2 %。结论 广东地区NG ,CT ,UU 3种性病的流行较为严重 ,总感染率高达 43 92 % ,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胡朝晖曾征宇唐永玮何雪葵梁耀铭汪凡军朱庆义
关键词: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分子流行病学
CAP认可实验室及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检测中心的建设与应用
梁耀铭胡朝晖陈建波吴翠玲祖玉丽彭永祥朱庆义汪凡军卜建国
1.来源:该项目来源于广州市科技局的重点攻关计划。2.背景: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中国缺乏配套的能达到国际检测水准的临床实验室,成为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3.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建立一个达到国际...
关键词:
粤西地区血小板聚集率正常人群参考范围的建立
2003年
目的 :为粤西地区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L BY-NJ型多功能血液凝聚仪。以终浓度 2 .5 μmol/ L ADP为诱导剂 ,对 6 38例正常人按年龄、性别分组 ,分别检测血小板 1m in、3min、5 min及 Max聚集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男女性别 PAG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小于 35岁年龄组与 35~ 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35~ 5 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 5 5岁年龄组比较 ,1min及 3mim PAG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5 min及 Max PAG相差非常显著 ( P<0 .0 1) ;小于 3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小于 5 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 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0 .0 1或 P<0 .0 0 1)。结论 :5 5岁以上年龄组与 5 5岁以下年龄组的 PAG结果 。
李国富汪凡军朱庆义刘懿微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年龄性别
登革病毒感染致登革出血热一例
2002年
薛耀华潘建华吴楠汪凡军胡朝晖朱庆义
关键词:并发症登革病毒感染登革出血热
脲原体多带抗原基因分型鉴定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PCR技术对脲原体(UU)多带抗原进行分型鉴定,探讨UU各种基因型与临床病原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脲原体多带抗原基因(MBA)与16S rRNA基因和尿素酶基因结构设计10对引物,采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对384...
朱庆义胡朝晖刘峰林刘懿微郑建树汪凡军
关键词:脲原体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