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晓涛

作品数:2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青藏高原
  • 7篇青藏高原东缘
  • 7篇接收函数
  • 5篇地壳
  • 4篇地震
  • 4篇龙门山
  • 3篇断裂带
  • 3篇裂带
  • 3篇龙门山断裂
  • 3篇龙门山断裂带
  • 3篇波速
  • 2篇地壳结构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深部结构
  • 2篇水库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接收函数反演
  • 2篇反演

机构

  • 16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中国电建集团...
  • 6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贵阳勘测设计...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四川省铁路产...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中国水电顾问...

作者

  • 22篇江晓涛
  • 12篇朱介寿
  • 7篇王成
  • 5篇杨正刚
  • 5篇杜兴忠
  • 4篇宋文杰
  • 3篇程先琼
  • 3篇吴朋
  • 3篇范军
  • 3篇杨宜海
  • 3篇楼加丁
  • 2篇王宇航
  • 2篇胡兴尧
  • 1篇梁群
  • 1篇曹家敏
  • 1篇黄晓萍
  • 1篇周武
  • 1篇蒋科植
  • 1篇黄玉婷
  • 1篇叶勇

传媒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地震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四川水力发电
  • 1篇云南水力发电
  • 1篇水电自动化与...
  • 1篇安阳工学院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四川地区地壳结构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接收函数反演和共转换点(CCP)偏移叠加成像方法,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的52个区域固定地震台站和布设的两条52个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站的远震地震波形数据资料,对四川地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的Moho面深度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差异明显,在川西高原地区地壳厚度为52~68 km,在川滇地块地壳厚度为50~60 km,在中地壳内存在不连续的低速层分布;而在四川盆地地壳厚度为38~45 km,地壳内没有低速层存在.Moho面深度从川西高原的60多公里至四川盆地的约40 km,在二者的交界处龙门山断裂带下面,存在厚度约30 km左右宽的下降过渡带,说明其下的Moho面可能受断层影响,结构比较复杂;在高原地区的上地壳界面和下地壳上界面比四川盆地的相应界面深;高原地区在中地壳的上部有不连续的低速层分布,在松潘—甘孜地块的上地壳下部存在向南东运动的脆性推覆体,在羌塘 理塘地块的上地壳下部存在向南东和南运动的脆性物质流动.
范军朱介寿江晓涛吴朋
关键词:地壳结构接收函数
接收函数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S波速度结构反演
<正>接收函数是从地震记录三分量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包含了台站下方地壳和上地幔速度间断面所产生的一次转换波Ps以及多次反射波PpPs、PsPs、PpSs。P波速度及速度界面的差异会影响接收函数Ps转换震相的振幅,同时P波及...
江晓涛朱介寿程先琼王成
黏土混凝土防渗墙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塑性混凝土作为防渗墙墙体材料根据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可分为刚性和柔性材料。防渗墙的强度、弹性模量、渗透系数等指标,需进行了配合比试验,筛选出了符合工程要求的施工配合比。防渗墙施工质量的检测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检测手段还是靠钻孔取芯,对芯样进行室内力学试验,检测方法不仅单一,而且破坏原防渗墙结构。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利用防渗墙体的预埋管,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在满足工程质量检测同时,又能提高检测效率,实践证明,采用综合检测手段能满足塑性混凝土质量要求。
楼加丁刘骅标叶勇江晓涛
关键词:技术指标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被引量:1
2015年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的研究是认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的构造形变及高原内部物质向东运移的重要手段。通过搜集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站和野外临时地震台站记录的观测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偏移叠加成像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研究。研究结果揭示: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厚度比四川盆地的魂壳厚度大10~20km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莫霍面处存在大幅度的垂向错断和变形。从青藏高原东缘到四川盆地,岩石圈与软流圈分界面(LAB)显示出深度逐步增加、410km间断面深度则有变浅的趋势。在地壳的下界面和LAB界面间以及LAB界面与410km间断面间也存在多条不连续的分层。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的LAB界面的下方都有明显的低速层分布,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别,四川盆地的LAB界面的下方低速层分布较为完整,而青藏高原东缘LAB界面下方的低速层分布中可见离散的高速块体分布。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深部结构的明显差异,体现了该地区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复杂性。
范军朱介寿江晓涛吴朋杨宜海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接收函数岩石圈软流圈
接收函数法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岩石圈结构
<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大陆碰撞和俯冲最为明显的区域,也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的地区,其东缘与四川盆地(扬子克拉通)西缘相接。龙门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之间。为了研究跨龙门山断裂带及两侧的深部结构差异,我们部署...
王成朱介寿宋文杰江晓涛
文献传递
接收函数方法对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深部结构研究
<正>龙门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板块镶接地带,从天全至广元呈北东向分布,全长约500km,其地形特殊,两侧的地块性质与结构差异很大,本文利用跨龙门山构造带的两条宽频带被动源地震剖面,对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的深部结构...
江晓涛朱介寿宋文杰王成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S波速度结构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从2009年到2013年在研究区域部署的50个流动观测台站及10个固定台站(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四川地震台网)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采用接收函数线性反演的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进行研究,得出青藏高原东缘各台站的VS断面最显著的特征是速度很低,中地壳VS平均速度值为3.0~3.4km/s,上地幔VS速度值为4.0~ 4.5 km/s.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大部份低速层位于深度20~40 km的中地壳,在10~20 km的上地壳及40~60 km的下地壳中也出现少量的低速层.此外在青藏高原东缘南部地区也只有部份低速层出现.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并不处处存在,而仅局限在有限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地壳内部(深20~40 km).当地壳流遇到刚强的四川盆地地壳及上地幔阻挡时出现拆分现象,即产生向上或向下的2~3个分支,向上的一支引起上地壳隆升形成陡峻的山峰,向下的一支使莫霍界面下沉引起地壳增厚.
江晓涛朱介寿王宇航杨正刚杜兴忠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线性反演S波速度结构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流
<正>研究新生代大陆造山带的一个主题是地壳上地幔形变过程及动力学机制。其中粘滞性地壳流对地壳及上地幔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一个主流。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以至部分上地幔存在部份熔融或含水物质形成粘滞性流体,已为一系列地球物理及...
朱介寿江晓涛范军杨宜海梁春涛程先琼
文献传递
水库区地震精确定位研究
2017年
利用北盘江地震台网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记录到的1513次地震的震相目录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进行精确定位,定位后到时均方根残差减小至0.036s,获得了北盘江流域1136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精确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分为两个地震丛集,呈现出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2km,震源深度大于5km的地震占83%,说明该区域地震以构造地震为主。
庄园旭杨正刚杜兴忠江晓涛胡兴尧
关键词:双差定位地震定位
基于地震属性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震相识别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地震相分析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地震的多属性解释是地震勘探的重要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地震参数,能更有效识别地震相,本文基于提取出的几个地震属性,设计了一个BP神经网络以及简要地介绍了实行步骤,最终实现了对地震相的识别。
梁群江晓涛周武周洪生
关键词:地震属性BP神经网络地震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