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万寿

作品数:129 被引量:1,186H指数:2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电气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遥感
  • 15篇配准
  • 15篇卫星影像
  • 13篇影像
  • 13篇摄影测量
  • 12篇遥感影像
  • 11篇点云
  • 10篇图像
  • 10篇LIDAR
  • 8篇影像配准
  • 8篇影像匹配
  • 8篇机载激光
  • 7篇控制点
  • 6篇等高线
  • 6篇配准方法
  • 5篇电力
  • 5篇巡线
  • 5篇视差
  • 5篇匹配方法
  • 5篇滤波

机构

  • 129篇武汉大学
  • 7篇深圳供电局有...
  • 6篇湖南科技大学
  • 5篇广东电网有限...
  • 4篇天津津航技术...
  • 3篇国家测绘局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中国国土资源...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电...
  • 2篇北京市遥感信...
  • 2篇国家测绘地理...
  • 2篇军械工程学院
  • 2篇天津市测绘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柳州铁道职业...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9篇江万寿
  • 17篇张过
  • 11篇李德仁
  • 11篇岳春宇
  • 11篇张靖
  • 9篇王盛
  • 9篇龚健雅
  • 9篇李乐林
  • 7篇张剑清
  • 7篇王慧贤
  • 5篇谢俊峰
  • 4篇黄先锋
  • 4篇刘斌
  • 3篇汪韬阳
  • 3篇袁修孝
  • 3篇郭丙轩
  • 3篇张正鹏
  • 3篇徐丽华
  • 3篇张靖
  • 3篇郭大海

传媒

  • 20篇武汉大学学报...
  • 20篇测绘学报
  • 9篇测绘科学
  • 6篇国土资源遥感
  • 4篇测绘信息与工...
  • 4篇遥感信息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测绘通报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科技与创新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测绘工程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1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遥感影像半监督分类被引量:21
2011年
提出了对每一类地物的光谱特征用一个高斯混合模型(Gauss mixture model,GMM)描述的新思路,并应用在半监督分类(semi-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中。实验证明,本方法只需少量的标定数据即可达到其他监督分类方法(如支持向量机分类、面向对象分类)的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熊彪江万寿李乐林
关键词:遥感影像分类半监督分类高斯混合模型
框标与影像叠置时的自适应内定向算法被引量:3
2003年
虽然自动内定向在过去的几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针对P31这类近景相机的影像进行自动内定向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P31影像的框标叠置在景物上。认为自动内定向可以看做一个全局影像匹配问题,分两步进行。首先,用模板匹配和Hough变换在影像上提取可能的框标点,然后用软对应和确定性退火结合仿射变换得到惟一的框标位置。试验和结果分析说明,利用本文方法,可以惟一确定框标,并发现严重的粗差。同时提出自动确定最小的框标搜索区域的方法。
张过江万寿李德仁
关键词:摄影测量
一种无人机巡检航拍复杂背景影像中绝缘子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巡检航拍复杂背景影像中绝缘子的提取方法,首先将原始影像转换成HSI影像利用H变量提取土壤,并根据Ecognition中植被提取公式从原始影像提取植被和根据电力塔的显著性通过光谱值分割提取电力塔,然后...
李辉芳江万寿
文献传递
基于LiDAR点云的多分裂导线自动提取与精细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iDAR点云的多分裂导线自动提取与精细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从LiDAR点云中提取电力线和电力塔点云;步骤2,根据电力线点在局部区域内高程基本相同、而电力塔点在局部区域内高程变化大的特点,从电力线...
周汝琴江万寿杨亮
文献传递
某大视场机载摆扫红外扫描仪几何成像仿真与误差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分析大视场高空间分辨率红外多光谱扫描仪系统误差的影响,为检校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利用严格成像模型对机载摆扫红外扫描仪进行成像仿真分析。针对红外扫描仪摆扫系统中相机投影中心与稳定平台回转中心不重合的设计特点,重点研究相机安置误差与POS系统安置误差的相关关系。仿真实验表明:相机安置误差与POS系统安置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两者存在较强相关性但随着摆扫角度增大而减小;在摆扫幅度小于20°时,相机安置误差可合并到POS系统安置误差。该结论可为后期的检校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叶思熔江万寿李金龙刘晓波
关键词:成像仿真误差分析
视觉驱动的变分配准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传统整体配准模型不能充分顾及局部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视觉驱动的变分配准方法。该方法在变分模型建立中综合考虑了局部变换、整体平滑和视觉约束,同时兼顾了亮度和对比度差异。首先,基于灰度均方根误差建立配准模型的数据项;其次,为了保证整体平滑,模型采用H1半范数进行自适应约束;最后,为了保证影像中的空间属性满足视觉的要求,不能出现扭曲变形,采用直线特征进行先验约束。在变分模型求解过程中先利用整个影像估计影像之间的整体变换参数,然后采用小的邻域范围进行局部估计。整个过程在多水平差分框架下迭代求解变换参数,进而兼顾了整体平滑和局部变形。笔者利用ZY-3卫星数据进行了试验,采用目视和量化指标进行了评价,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王慧贤靳惠佳雷呈强江万寿王艳
关键词:影像配准
一种地形变化检测与DEM更新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提出了一种使用旧时期的DEM和最新的航摄资料检测地形变化,同时更新DEM的方法。利用陕西省两个地区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变化检测和数据更新的精度比较理想。与现有的生产流程相比,该方法在效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对原始数据的要求较低,最终的产品更加丰富,方法也更加稳健和自动化。
李德仁夏松江万寿邵振峰
关键词:变化检测数据更新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匹配
基于等高线簇分析的复杂建筑物模型重建方法被引量:4
2010年
近年来,基于LIDAR点云数据的建筑物重建模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出现的许多算法对简单建筑物,如平顶房屋、人字行屋顶及其他规则房屋的重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重建问题仍然有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等高线簇分析从LIDAR数据中自动重建复杂建筑物模型的新算法。该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数据驱动方法,以等高线所反映出的建筑物轮廓特征为基础,充分利用等高线封闭性和明确的拓扑关系,采用等高线形状分析的方法来实现建筑物的检测和模型识别与重建。算法实现分为4个步骤,首先,通过对LIDAR点云数据的DELAUNAY三角化跟踪提取等高线,然后利用等高线的长度,面积等形状参数来提取建筑物等高线,再通过拓扑分析,以及形状匹配的方法对等高线进行分簇,得到同一建筑物不同组成部分的等高线簇,最后,对各簇等高线进行模型参数优化并按拓扑关系进行重组得到完整的建筑物模型。通过对多层次、多曲面等复杂建筑物的重建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张靖李乐林江万寿
关键词:LIDAR等高线分簇
倾斜影像自动空三及其在城市真三维模型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16
2016年
在一种具有视点不变性的改进的倾斜影像自动匹配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多视倾斜影像光束法平差方法中未知参数多的问题(例如可能导致平差解算不稳定),提出了带有相对姿态参数的倾斜影像光束法平差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对一套典型的数字倾斜摄影仪SWDC-5的倾斜影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相机之间曝光延迟小,且相对姿态参数可以看作比较严格的刚体时,该方法的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简称空三)处理精度较高,单位权中误差为0.46像素,像点平均残差为0.27像素。将该空三成果应用到城市真三维模型重建中,计算机自动得到的三维表面模型纹理比较自然、真实,能够满足一定程度的视觉需求,为大规模城市真三维模型重建提供了参考。
李德仁肖雄武郭丙轩江万寿时月茹
关键词:三维城市模型
顾及城区机载LiDAR数据特征的配准算法
2014年
条带配准是点云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经典ICP配准算法的基本原理;考虑到城区机载LiDAR数据中地物的组成、空间分布等特征,提出了一种ICP算法中对应点集的选择策略,并建立了城区机载LiDAR数据的自动配准流程。利用河南安阳试验场的真实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将条带数据拼接在一起,建立无缝点云数据。
姜三张靖江万寿
关键词:机载LIDAR点云配准ICP算法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