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翠华
- 作品数:30 被引量:1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工作记忆在时间和空间心理联结中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探讨时间的空间表征是否受到工作记忆的调节。实验将时间比较任务和工作记忆中的延迟匹配范式相结合。结果发现,记忆匹配条件下,刺激的空间位置不影响时间判断,而记忆不匹配条件下,当左侧刺激呈现的时间短,右侧刺激呈现的时间长时,时间判断的反应时更短。结果表明,时间的空间表征具有灵活性,受到工作记忆的调节。
- 毕翠华黄希庭
- 关键词:工作记忆
- 延迟引起的时距选择偏差
- 2010年
- 用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来考察时距记忆,在实验中相继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操纵标准和比较刺激的延迟时间,发现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更多被试作出选择短时距或选择长时距的反应,出现选择短现象或选择长现象。对选择偏差的理论解释目前主要有主观缩短假设、相对时距假设、模糊假设和觉察假说。训练与呈现形式、实时距和空时距、不同种群、不同通道以及计时策略等是影响时距选择偏差的主要因素。今后应根据时间分段综合模型,结合脑机制进行研究。
- 毕翠华黄希庭
- 感知运动经验在心理时间线形成中的作用—来自盲生的证据
- 2021年
- 本研究考察视觉和读写习惯有关的感知运动经验是如何影响心理时间形成的。实验1和实验2以短时间和长时间距离的词语或短句为材料,以小学三年级的普生和盲生为被试,结果发现两种时间距离中,普生对早的刺激按左键,晚的刺激按右键反应更快,而盲生未出现早左晚右的心理时间线。实验3和实验4分别以短时间和长时间距离的时间词为材料,以初一盲生和普生为被试,发现普生和盲生都是对过去的时间按左键,未来的时间按右键反应快;而且在长的时间距离内,盲生的反应时长于普生。研究表明阅读和书写经验在盲生心理时间线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 毕翠华郭璐露王佳
- 工作记忆的存储时间及目标时距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本研究操作记忆项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SI)和目标时距,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判断的灵活性。短的ISI和长的ISI分别在实验1和实验2中完成。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trial的最后判断探测刺激与记忆项是否相同;在延迟阶段,被试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即判断相继出现的两个刺激的时距哪个更长(或更短)。时间任务中的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完全相同,相应的另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知觉重复作为控制条件,被试忽略第一个刺激,仅完成时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时间间隔(ISI)短时,记忆匹配条件下的准确率更高,匹配刺激延长了知觉的时间;但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工作记忆匹配对时间判断的影响消失。并且,目标时距长时,记忆匹配反而缩短了知觉的时间,这与ISI的长短以及是否有记忆任务无关。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对时间判断的影响具有灵活性,与注意的聚焦及注意资源的分配有关。
- 毕翠华黄希庭
- 关键词:工作记忆时间知觉
- 视听时间再校准: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及独立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在适应阶段连续给被试呈现视觉先于听觉或听觉先于视觉128ms的刺激对,在测验阶段以时序判断任务来测量被试此时主观同时点的变化。通过操纵适应及新异视听刺激对(即适应客体与新异客体)在测验阶段出现的空间位置,探索空间与客体因素对视听时间再校准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适应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主观同时点显著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同样显著或边缘显著的主观同时点偏移还发生于适应客体出现于未适应空间时,以及新异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研究表明,视听时间再校准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取决于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或独立作用。
- 袁祥勇黄希庭毕翠华袁宏
- 工作记忆的保持影响时间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 人的认知资源或能量是有限的,加工的刺激越复杂,需要的心理资源越多。注意是一种普遍的、通用的心理资源,时间加工成绩的下降能够用注意的转移、分配到的注意资源减少来解释。但是对时间的注意不等同于对非时间属性(例如颜色、形状)的...
- 毕翠华
- 关键词:工作记忆时间知觉神经机制
- 时间期待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 2015年
- 时间期待是指个体利用环境中的时间信息预测目标刺激何时出现的能力。相关的认知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形成过程,如痕迹条件反射模型、双加工模型、动态注意模型、时间定向理论等;另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更新过程,如策略模型和时间再定位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时间期待激活的脑区不同,表明时间期待的产生和更新过程存在分离:期待的产生激活与运动有关的左侧脑区,而期待的更新激活与控制有关的右侧脑区。
- 邱俊杰毕翠华袁祥勇黄希庭
- 关键词:神经机制
- 非语言情境中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1年
-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两者相互影响,存在对称的干扰,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 毕翠华黄希庭
- 关键词:隐喻理论顶叶
- 基于客体工作记忆的保持对时间判断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 2015年
- 本研究探讨工作记忆内容的保持能否影响时间判断,采用难以用言语编码和保持的抽象客体作为刺激材料,操作记忆内容与时间任务中刺激的关联程度。实验1将工作记忆中的变化觉察范式和时间判断任务结合,具体来讲,要求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trial的最后判断测试刺激是否与记忆项相同;在延迟阶段,被试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即判断相继出现的两个刺激的时距哪个更长(或更短)。记忆匹配条件下,时间任务中的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完全相同,相应的另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记忆匹配和记忆不匹配各占一半。匹配刺激先短后长、先长后短的顺序在被试内充分平衡;记忆不匹配条件下,时间任务中的两个刺激均与记忆项无关。结果发现,记忆匹配刺激不存在顺序效应;相比无记忆匹配条件,记忆匹配延长了时间判断的时间;进一步分析发现记忆匹配刺激与长时距对应时,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为了进一步探讨实验1的结果是由对记忆内容的保持造成的,还是由刺激的重复出现造成的,实验2要求被试忽略第一个刺激,仅完成时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知觉匹配和知觉不匹配条件在时间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上都无显著差异。研究说明记忆内容的保持引起了注意定向,影响了人们对时间信息的判断和决策。
- 毕翠华黄希庭
- 关键词:工作记忆时间知觉
- 拖延的分类、理论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6年
- 拖延是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延期的一种行为倾向及特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拖延进行了分类,并编制了相应的研究工具。时间动机理论将主观期望、拖延时间和个体因素综合起来,解释了拖延的本质。拖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内部、任务性质和情境3个方面。未来研究仍需完善拖延的操作性定义,开发有效的测量工具,拓展拖延的研究领域,并深入探讨影响拖延的文化背景。
- 毕翠华
- 关键词:拖延人格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