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琪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5篇原位
  • 5篇磨镶术
  • 5篇激光
  • 5篇激光原位
  • 5篇角膜
  • 5篇角膜磨镶术
  • 5篇LASIK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近视
  • 4篇激光原位角膜...
  • 4篇分子
  • 3篇原位角膜磨镶...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像差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分子激光原位...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篇樊琪
  • 10篇冯华章
  • 10篇张建华
  • 10篇郑磊
  • 8篇王红英
  • 6篇王倩
  • 6篇高鹏
  • 6篇雷蕾
  • 5篇林燕丹
  • 3篇姚琪
  • 1篇姚其

传媒

  • 4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标准及波前像差引导LASIK对高阶像差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标准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10/2009-05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共60例12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波前组,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30例60眼;标准组,接受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30例60眼。所有患者于术前与术后6mo行波前像差(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AMOCo.,USA)检查,观察两组术前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并发症,矫正视力≥1.0。波前组和标准组高阶像差均呈增加趋势,以彗差和球差增加为主。波前组HOAROM,Z7,Z8,Z12分别显著增加了73.2%,64.1%,128.9%和139.5%(P<0.05),标准组HOAROM,Z7,Z8,Z12分别显著增加了98.3%,149.1%,193.2%和107.8%(P<0.05)。波前组在总高阶像差(HOAROM)、30°三叶草(Z6)、垂直彗差(Z7)和水平彗差(Z8)高阶像差的改变显著优于标准组(P<0.05)。结论:术后6mo的随访结果表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可更好的控制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樊琪张建华郑磊冯华章王红英
关键词:LASIK波前高阶像差
正视及低中度、高度近视人群明暗环境对比敏感度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检测正视及低中度、高度近视3种不同人群在明、暗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评估其视功能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正视及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各38例(最佳矫正视力均达20/20),分别以CGT-1000和MesotestⅡb对比敏感度仪测试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情况。结果明环境有眩光时,低中度近视及高度近视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视眼(P<0.05);无眩光时,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低于其他2组(P<0.05),而正视与低中度近视无区别(P=0.087)。暗环境下,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低于其他2组(P<0.05),其余组间无差异。各组间无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均优于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结论明、暗环境下,高度近视眼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视眼,低中度近视界于二者之间。分析高阶像差、近视眼底退行性改变以及戴镜使物像缩小等可能是高度近视眼对比敏感度下降的原因。
雷蕾张建华郑磊高鹏王倩冯华章樊琪
关键词:近视正视
标准及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引导LASIK/)和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标准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后视觉质量的状况,探讨二种手术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筛选患者提供...
樊琪
关键词:LASIK波前像差
文献传递
LASIK手术切削光区与瞳孔大小对术后夜间视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LASIK手术切削光区大小和瞳孔大小对手术后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LASIK手术72例(144眼),采用德国Oculus公司MesotestⅡb对比敏感度仪,检测LASIK术前及术后3月暗视下有或无眩光两种情况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比较通过与未通过对比度等级第3和第7级(contrast level 1:2.7)患眼手术切削光区及瞳孔大小。结果术后3月无眩光情况下MESOTEST对比敏感度阈值各等级未通过的例数均比术前增加,但仅第4级有统计学差异。有眩光情况下MESOTEST对比敏感度阈值各等级未通过的例数均比术前增加,第6、7、8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月有和无眩光情况下通过与未通过MESOTEST对比敏感度阈值等级测试3级和7级(contrast level 1:2.7)患者的平均Orbscan瞳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未通过患眼平均切削光区小于通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早期暗视下对比敏感度比术前降低,LASIK手术切削光区大小是影响术后夜间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小光区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有眩光情况下更为显著。
郑磊张建华王倩雷蕾王红英高鹏冯华章樊琪林燕丹姚其
关键词:LASIK瞳孔
智慧型光斑LASIK治疗近视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智慧型光斑LASIK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可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及术后残留屈光度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0/2009-10在我中心行LASIK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8,随访时间>1mo,球镜<-10.00D纳入统计分析病例,共768例。按激光切削模式及屈光度分组,对术后裸眼视力,术后1,3,6mo;1a残留等效球镜,屈光回退患者术前术后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BCVA术后未达术前;预测性:术后常规组98.0%SE<0.50D,99.2%SE<1.00D;波前组97.4%SE<0.50D,99.3%SE<1.00D;术后残留屈光度,常规组:1mo:-0.01±0.10D;3mo:-0.02±0.20D;6mo:-0.07±0·31D;1a:-0.15±0.38D。波前组:1mo:-0.01±0.08D;3mo:-0.01±0.09D;6mo:-0.03±0.15D;1a:-0.08±0.19D;视力改变,常规组:0±0.05,波前组:0.01±0.04。23例术后残留屈光度危险因素分析,术后残留球镜与年龄,术前球镜有关,术后球镜=1.355-0.034年龄+0.142术前球镜;术后残留柱镜与术前柱镜,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有关,术后柱镜=3.489+0.238术前柱镜-0.007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结论:智慧型光斑LASIK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均较好,波前像差引导LASIK在预测性及有效性方面更优,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稳定性;术后残留球镜危险因素:年龄、术前球镜,术后残留柱镜危险因素:术前柱镜、术前中央角膜厚度。
冯华章张建华郑磊樊琪王红英
关键词:近视LASIK屈光度
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与角膜非球面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与角膜非球面性变化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在2007年9月至12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患者中,顺序选取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1.0,术后裸眼视力≥1.0,随访资料完整患者72例(144眼),等效球镜度数-4.0~-8.0 D,平均(-5.80+1.04)D。方法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Orbscan检查、K/Q值、Mesotest暗视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主要指标暗视下无眩光Mesotest对比敏感度通过等级、Q值。结果Mesotest对比敏感度检查:无眩光暗视条件下,术后3个月未通过各等级测试的例数比术前增加,72例患者中26例对比敏感度等级比术前降低1~2个等级。Q值的分布:术前平均(-0.16+0.12),术后3个月平均(0.4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术前与术后Q值差值与对比敏感度等级变化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068x+0.5965,pearson系数r=0.476,P=0.000, P<0.01)。结论LASIK术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降低与角膜Q值改变有关,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改变是影响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郑磊张建华王倩雷蕾王红英高鹏冯华章樊琪林燕丹姚琪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视觉质量Q值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眩光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眩光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esotestⅡb对比敏感度仪,检测72例行LASIK患者术后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并比较有和无眩光两种情况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结果无眩光时,未通过各测试等级的患者数较术前增加,但仅第4级(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眩光时,各测试等级未通过患者数较术前明显增加,第6级(1∶5)、第7级(1∶2.7)、第8级(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暗视下有眩光时,对比度降低2个等级以上的患者数明显多于无眩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早期有眩光时暗视下对比敏感度明显降低。
郑磊张建华王倩雷蕾王红英高鹏冯华章樊琪林燕丹姚琪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眩光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明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测试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明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评估其视觉质量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来我中心就诊的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各38例(最佳矫正视力均达20/20)。由同一术者以博士伦217z系统对两组患者行常规标准LASIK手术。在明环境下,以CGT-1000分别对术前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进行检查。应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明环境下,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在有眩光情况下,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无眩光情况下,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在2.5、1.6、1.0、0.7deg这几个高频空间点上较低中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时均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其中高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在术后第3个月时较术后第1个月时有所恢复。各组在各时段有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无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环境下,LASIK手术前后低中度近视患者对比敏感度均优于高度近视组;术后两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有所降低,高度近视组下降更为明显;对比敏感度随着时间推移有恢复趋势。
雷蕾张建华郑磊冯华章王倩樊琪
关键词:近视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中长期暗视下对比敏感度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比较近视患者戴镜矫正后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1a以上、裸眼视力1.0以上的患者,在暗视下有和无眩光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以MesotestⅡb对比敏感度仪(德国Oculus公司)检测暗环境下有和无眩光时的对比敏感度,其背景亮度分别为无眩光情况下(0.032±0.003)cd.m-2和有眩光时(0.100±0.010)cd.m-2共4个对比度8个等级。其中对照组近视患者72例,最佳矫正视力(BCVA)≥1.0,等后残存等效球镜度数(0.24±0.58)D。结果暗视下无眩光情况,试验组未通过检测的发生率:grade112.3%、grade223.6%、grade344.9%、grade464.0%,均高于对照组(grade10%、grade21.4%、grade39.7%、grade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下有眩光情况,试验组各等级未通过率:grade513.4%、grade616.8%、grade730.3%、grade840.4%,高于对照组(grade51.3%、grade62.7%、grade74.1%、grade829.1%);5~7等级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有眩光情况下三个对比度等级(15、12.7、12.0)的未通过率低于无眩光,其中1:2.7、1:2.0两个等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患者尽管裸眼视力达到正常,并且术后恢复1a以上,暗视下对比敏感度仍低于未手术的近视患者;背景光亮度对术后患者暗视下对比敏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郑磊张建华王红英高鹏冯华章樊琪林燕丹姚琪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近视
标准及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前后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标准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前后在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选取接受标准LASIK或波前像差引导LASI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各30例,行明环境下和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检查,观察2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明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术前2组在各个空间频率下无差异(P>0.05),术后波前组各个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均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在有眩光干扰情况时1.0deg、0.7deg空间频率下波前组术后对比敏感度增加幅度分别为0.2004±0.3771、0.1639±0.3151,显著大于标准组(0.0584±0.2951、0.0560±0.2348)(P<0.05)。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术后波前组各等级通过率均大于标准组,但仅在有眩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环境对比敏感度有眩光情况下,波前组均显著超过术前水平(P<0.05);标准组在6.3deg(1.7518±0.2072)、4.0deg(1.7235±0.1901)、2.5deg(1.5680±0.3009)、1.6deg空间频下显著超过术前水平,在1.0deg、0.7deg空间频率下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环境对比敏感度在无眩光情况下,2组对比敏感度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视觉质量优于标准LASIK。
樊琪张建华郑磊冯华章王红英林燕丹
关键词:LASIK波前像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