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轩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岩溶
  • 3篇土壤
  • 2篇岩溶流域
  • 2篇岩溶区
  • 2篇植被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水
  • 2篇不同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溶解性
  • 1篇溶蚀
  • 1篇溶蚀作用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特征
  • 1篇碳同位素组成
  • 1篇同位素组成
  • 1篇土壤剖面
  • 1篇稳定碳同位素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梁轩
  • 3篇袁道先
  • 3篇汪智军
  • 2篇贺秋芳
  • 1篇杨平恒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岩溶流域不同土壤剖面溶解性碳氮分布和淋失特征被引量:10
2010年
选取了重庆青木关岩溶流域不同土壤剖面,按10 cm间隔取样,测试各种土壤溶解碳氮含量,探讨不同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分布和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岩溶流域不同地质背景、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溶解碳氮均具有横向和垂向差异。砂岩区林地土壤DOC、DON和铵态氮含量高于灰岩区的土壤,而其硝态氮含量比灰岩区土壤低。灰岩区土壤DOC和DON含量为草地≈林地>退耕还林地>灌丛>耕地(稻田除外),它们均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岩溶区土壤DOC和DON与土壤pH值成反比,受富钙镁偏碱的岩溶生态环境制约,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会发生中和或螯合反应而被固定。岩溶区特殊的土壤剖面结构使得土壤DOC和DON在降雨条件下存在淋失的可能性。不同土壤剖面溶解无机氮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其次为铵态氮,亚硝态氮含量较低。林地铵态氮受植被类型影响较小,且低于耕地。不同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为耕地土>灌丛土>退耕还林土>草地土>林地土,其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具有累积效应,表明土壤硝态氮发生了淋溶作用,其在降雨条件下极易淋失进入岩溶地下水中。
汪智军梁轩袁道先
关键词:岩溶流域土壤剖面淋失
岩溶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重庆青木关岩溶区典型植被下的土壤水进行了月动态取样,分析了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值)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岩溶土壤系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及其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针叶林地土壤水的DIC浓度和δ13CDIC值相对较低,分别为59.12 mg/L和-17.22‰,31.47 mg/L和-16.37‰;而旱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土壤水具有较高的DIC浓度和δ13CDIC值,分别达153.88 mg/L和-12.2‰,221.82 mg/L和-11.9‰,97.30 mg/L和-11.23‰,其中灌丛和退耕还林地的δ13CDIC值与DIC浓度呈正比,且雨季较旱季偏高约4‰—5‰。根据δ13CDIC值,结合各植被类型下土壤水DIC浓度与其相应的土壤碳酸盐含量呈正相关,判断旱地、灌丛地、退耕还林地等岩溶土壤水中的DIC主要来自土壤中碳酸盐岩矿物的碳酸溶蚀,即岩溶土壤中存在着碳酸盐岩碳酸溶蚀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系统向大气排放的CO2量。
梁轩汪智军袁道先杨平恒贺秋芳
关键词:土壤水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氮同位素自然丰度(δ15N)法研究了重庆青木关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土壤1δ5N受不同的植被、地质和土地利用等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横向和垂向分异特征,具体表现为:0—20 cm层土壤1δ5N与植物体1δ5N具有显著相关性,该层土壤1δ5N大小为草地土(4.79‰)>退耕还林土(4.77‰)>稻田土(4.28‰)>旱地土(4.25‰)>灌丛土(3.82‰)>针叶林土(3.81‰)>砂岩区针叶林土(3.40‰);20—40 cm层土壤δ15N大小为砂岩区针叶林土(5.21‰)>退耕还林土(5.10‰)>草地土(5.01‰)>稻田土(4.88‰)>灌丛土(4.70‰)>旱地土(4.55‰)>针叶林土(4.26‰);40 cm以下土壤1δ5N差异较小,灌丛最高,旱地最低。总体上,砂岩区林地土壤除表层贫化15N外,其余各层均富集15N,且分异较小。而岩溶区土壤δ15N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特别是灌丛林,表现为40 cm以上的土壤贫化15N,且变化较大,其中0—10 cm土壤δ15N受植物凋落物影响而较低,10—20 cm土壤δ15N受微生物作用影响稍显偏高,20—30 cm土壤δ15N随微生物活动减弱而有所降低;40 cm以下土壤矿化程度较大而富集15N,且变化较小。除受植被类型影响外,岩溶区土壤1δ5N还受其偏碱、富钙、高粘粒含量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农业施肥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
汪智军梁轩贺秋芳袁道先
关键词:岩溶区
青木关岩溶流域土壤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纽带,是物质运移、传输的载体,在“四水”的转化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岩溶区,土壤水是大气降水向地下水转化的重要途径,大气降水滞留地表后,一部分渗入土壤层,沿着土壤中...
梁轩
关键词:岩溶流域土壤水水化学特征碳同位素溶蚀作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