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流涛
- 作品数:105 被引量:1,799H指数:2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耕地公共生态产品供给状况及能力提升路径——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借鉴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对耕地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能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耕地公共生态产品供给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量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河南省耕地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河南省耕地公共生态损害减少了8.57%的生态供给;阻碍河南省耕地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因素主要是价值实现机制的缺失以及耕地绿色化利用水平的下降。基于此,分别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和农业绿色化利用方面提出河南省耕地公共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而为缓解当前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参考。
- 高攀梁流涛诸培新
- 关键词:耕地
- 基于MA框架的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被引量:10
- 2016年
- 借鉴MA分析思路,构建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指标,定量分析农户生产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行为主要是通过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和规模等方面的传导,通过改变或影响生态环境直接因子对农业环境的变化产生影响;(2)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数量)、农户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农户生产规模、细碎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对农业环境影响显著。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加大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户增收行为,比如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增加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能够对农业环境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抵消了正面影响;农产品商品化进一步加剧了农户生产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
- 梁流涛翟彬樊鹏飞
- 关键词:农户行为传统农区
- 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考察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探讨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分析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同的规律。当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时(人均GDP≤5767.53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耕地资源消耗随经济发展先下降后增加;当人均GDP处于中等水平时(5767.53元<人均GDP≤65512.74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但大多数省份未跨过最高拐点值,耕地消耗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当人均GDP处于高水平时(人均GDP>65512.74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耕地资源消耗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再下降,处于该阶段的省份均跨过最高拐点值,耕地消耗随经济发展逐步下降。同时,人口规模、财政分权、固定投资、政府收益、土地比较收益等指标对于耕地资源消耗具有促进作用;而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耕地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
- 高攀梁流涛刘琳轲王庭辉
- 关键词:经济增长门槛效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考虑环境污染因素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 以省(市)为核算单元,运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的ML生产率指数,测算考虑环境污染情况下的中国1997~2009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探寻其变化...
- 梁流涛
- 关键词:农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污染
- 文献传递
- 基于超效率的黄淮海粮食生产效率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黄淮海地区1999-2005年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3年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对效率无效,至2003年粮食产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2004年和2005年粮食生产相对效率提高到有效范围,但是至2005年底黄淮海粮食生产的超效率值仍未达到1999年的粮食生产效率的状态。在影响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灌溉保证率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其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图1,表3,参21。
- 曹志宏梁流涛郝晋珉
- 关键词:超效率DEA模型粮食生产影响因素
- 区际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及“两横”财政跨区域转移机制——以虚拟耕地为载体被引量:9
- 2019年
- 探讨以虚拟耕地为载体的区际农业生态补偿原理,从两个层面(省际与省域内部市际)开展区际农业生态补偿支付/受偿面积和财政转移额度的测算,最后提出了以补偿管理平台为中介的“两横”财政转移路径。结果表明:①虚拟耕地调出地区付出了过多的经济、资源和生态代价,需要以虚拟耕地为载体对之进行生态补偿。可以根据虚拟耕地净流量进行支付/受偿区域划分和支付/受偿面积的确定。②在省际补偿方面,支付区域包括16个省份,其中支付虚拟耕地面积较大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受偿区域包括15个省份,其中受偿虚拟耕地面积较大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在省域内部市际补偿方面,支付虚拟耕地面积较大地市多为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市,受偿虚拟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市多为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市。③无论是省际层面还是省域内部市际层面,受偿的额度和支付的额度均呈现集中分布的特点。在省际补偿方面,支付额度较大的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天津、江苏和湖北等省市在研究期内年均值超过25亿元;受偿额度较大的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安徽、山东、湖南和河北等省市在研究期内年均值超过40亿元。在省域内部市际补偿方面,江苏、河南和甘肃三省支付额度排名前二分之一地市的总额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80%,受偿额度排名前二分之一地市的总额所占的比例都超过70%。④“两横”支付网络通过两级支付管理平台的中介作用可以实现省际和省域内部市际两个层面的区际农业生态补偿跨区域转移。
- 梁流涛高攀刘琳轲
- 关键词:虚拟耕地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
- 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以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单一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4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7年江苏省林地、园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和工矿用地5类土地面积不断增加,而耕地、水域和牧草地的面积则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H)的演变规律为1996~2002年为缓慢增长期,H值稳定增长;2002~2007年为快速上升期,H值增幅较大。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园地的空间差异性最大,牧草地次之,交通用地的空间差异性最小。
- 梅艳梁流涛孙华生刘友兆雍新琴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
- 基于虚拟耕地视角的河南省县际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基于虚拟耕地视角构建了县际耕地生态补偿分析框架,以县区为基本核算单元,选择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开展支付/受偿区域划分与补偿标准测算的研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耕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虚拟耕地净流出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区域,净流入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2)根据虚拟耕地流动格局,对耕地生态补偿支付/受偿区域进行划分,耕地生态补偿受偿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带,支付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部地区、西部丘陵山区以及地级城市主城区所在地。3)各县区间支付额度差异较大,郑州市辖八区、洛阳市辖六区、平顶山市辖四区的支付额度较大,总支付额度所占比例超过50%;永城市、息县、唐河县、太康县、滑县、郸城县、正阳县、商水县、西平县、固始县等县区的受偿额度较高,总受偿额度所占比例超过了60%。
- 高攀梁流涛刘琳轲李亚婷
- 关键词:虚拟耕地
- 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法在不动产估价课程教学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翻转课堂”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标。不动产估价课程是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文章拟在“翻转课堂”理念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二者嫁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将之应用到不动产估价课程教学之中。在实际操作中,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把课前所学的知识内化、提升为目标,结合不动产估价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效果表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梁流涛陈常优
- 关键词:不动产估价案例教学
- 黄河滩区土地开发整理运作模式探讨——以河南省孟州市为例
- 2011年
-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河南省孟州市黄河滩区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以期为其他黄河滩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经验借鉴。河南省孟州市黄河滩区土地开发整理模式主要包括:(1)构建了立体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前预评-事中监管-事后检查的管理模式,包括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度、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视公众参与和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的落实;(2)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开发整理措施;(3)构建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4)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5)注重权属管理,保护农民权益。
- 梁流涛
-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黄河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