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唐代诗人的“凌烟阁”情结
- 2013年
- "凌烟阁"本是唐代帝王图绘功臣的一个地方,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功名和荣誉的象征,成了他们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通过这一情结的梳理,我们见证了唐代诗人走向功名又走出功名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在唐代诗人对"凌烟阁"的向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壮志的话,那么在他们对"凌烟阁"的否定中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他们的深沉思考与新的追寻。
- 梁晓霞
- 关键词:唐代凌烟阁情结
- 论中晚唐文人的赋闲赏艺与诗歌创作
- 2013年
- 中晚唐以来,寄赠酬答之作显著增加。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发现,艺赏业已成为许多诗人日常生活之重要部分,赋闲赏艺已起着填补诗人空闲生活和疗治其日常孤独之功用。事实上,任何一种艺术现象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和具体的文化机缘。中晚唐以来,赋闲赏艺的这种艺术表现力,正是各种艺术交融于诗人日常生活并不断影响其诗歌创作之结果。从文化心理的层面看,中晚唐文人的赋闲赏艺乃为其苦难现实条件下力求超越生活而又被现实所羁縻之心理状态的真实流露。较之宋代文人,中晚唐文人对以赋闲赏艺为伴的诗歌创作生活还渗透着深深的无奈,这离真正的创作艺享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时间。
- 梁晓霞朱易安
-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诗歌创作
- 画屏之喻:中晚唐诗人在写景方式上的新变及其意义
- 2013年
- 唐代屏风画的增加和诗人对屏风画的关注使"画屏"最终成为诗歌中的一个常用喻象,尤其是到了中晚唐。中晚唐诗人以画屏为喻的写景方式不仅有渲染风景之美的作用,而且能唤起诗人对具体屏风画的某种回忆或想象,从而使诗人获得感官在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美感和愉悦感。中晚唐诗人在画屏之喻下对愉悦感的强烈追寻是诗人身逢衰世而内心失落、无所聊赖的反映。
- 梁晓霞
- 挽元嘉而启永明——江淹诗歌探论
- 南朝的诗学思想蓬勃发展。江淹作为南朝颇有名气的一位诗人,在其写诗作文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诗学观。江淹认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并重,但是又不应该用划一的标准去苛求内容和形式;江淹杂采众长,善于模拟,以此为法;但又不一味拘...
- 梁晓霞
- 关键词:诗歌诗学观独特风貌
- 文献传递
- 唐代诗画论中“逸”的内涵考察
- 2014年
- 唐代以来,"逸"在当时的诗论和画论中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此时,或单用一"逸"字,或用俊逸、艳逸、高逸等合体范畴,或沿用逸方、逸势、逸笔、逸气等与逸相关的名词和概念。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唐人诗画论中的"逸"具有如下内涵:即不循常规,而以内心强大的激情为创作的驱动力;在创作中显示了创作主体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抗衡和对自我理想世界的高扬;作品的整体风格往往是在时代的主潮流之外,因而带有几分"另类"的色彩。
- 梁晓霞
- 关键词:诗论画论唐代
- 唐代诗人与画家的诗画互动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唐代诗人与画家的交往通常伴随着彼此艺术作品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大致表现为诗画相求、诗画相赠、诗画同行和诗画展演四种情形。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诗人和画家彼此的诗情和画兴,从而促进诗歌与绘画各自的发展与传播;更重要的是,这种互动直接启发了二者的结合,如后世往往在画面上题诗或在诗歌旁配画,这种风气如欲追溯其渊源,应与唐代的这种将诗歌和绘画搭配起来寄赠朋友的情感传递方式有关。
- 梁晓霞
- 关键词:诗歌绘画互动
- 江淹山水诗的结构特色及其意义
- 2007年
- 江淹的山水诗多用“望”字统领,以便于描写远望之景,亦有助于抒发悲哀之情。这种以“望”字领起全诗的结构特色对谢灵运事—景—理的结构模式是一种突破,同时也有利于山水诗向情景交融的方向过渡。江淹山水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于此可见。
- 梁晓霞
- 关键词:山水诗
- 谈文化学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
- 2003年
- 文化学方法是古代文学研究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于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 ,前辈大师有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 ,当代学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可以预言 ,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古代文学研究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为这是由这种方法之于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
- 梁晓霞
-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
- 语言,人类的骄傲
- 2004年
- 梁晓霞
- 关键词:广东卷高考学生作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