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肉瘤
  • 3篇肿瘤
  • 3篇腹膜
  • 3篇腹膜后
  • 3篇P53
  • 3篇病理
  • 2篇预后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肉瘤
  • 2篇外科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肌肉
  • 2篇肌肉瘤
  • 2篇PCNA
  • 1篇蛋白
  • 1篇定位技术
  • 1篇新疆不同民族
  • 1篇性病
  • 1篇性疾病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柳菊
  • 6篇陆维祺
  • 4篇陈朝伦
  • 4篇侯英勇
  • 3篇朱隽
  • 3篇张勇
  • 3篇童汉兴
  • 3篇周宇红
  • 2篇马遇庆
  • 2篇谭云山
  • 2篇陆巍
  • 2篇沈宝茵
  • 2篇庄荣源
  • 1篇刘天舒
  • 1篇周恒花
  • 1篇邱伟利
  • 1篇阚云珍
  • 1篇陈伶俐
  • 1篇何俊义
  • 1篇徐静

传媒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3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预后因素分析(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原发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a,RLMS)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l例RLMS病人.分析临床和病理特征对疾病无进展(freedom from progression,FFP)时间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标记CD34,对18例病人肿瘤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中位随访24(4~39)个月,13例病人出现复发或疾病进展.中位FFP时间20个月,18例病人的中位MVD为每10个高倍视野94个。单因素分析发现,就诊时转移(P〈O.0001)、FNCLCC评分分级(P〈O.0001)、是否手术完整切除(P〈0.0001)、MVD(P=O.009)与FFP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仅显示FNCLCC评分和手术完整切除是FFP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FNCLCC评分、RLMS是否完整切除与病人的预后相关;低MVD的病人可能有较好的预后。
李倩陆维祺侯英勇庄荣源柳菊朱隽张勇王妍崔越宏刘天舒金文周宇红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预后
人体良、恶性病变p53、C-erbB-2、PCNA的异常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研究
2001年
目的 :检测 p5 3、C- erb B- 2与 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为区别不同组织良、恶性病变提供可靠客观的指标。 方法 :对 6 6 3例恶性肿瘤 (包括鳞癌、腺癌、黑色素瘤 )及 5 6 6例良性病变 (包括乳头状瘤、腺瘤及慢性炎病变 )组织 p5 3、C- erb B- 2及 PCNA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恶性肿瘤 p5 3、C- erb B- 2及 PCNA表达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 6 2 .7%、85 .8%及 94.7% ,明显较良性肿瘤与炎性病变为高 (分别为 0~ 11% ,12 .8%~ 45 .5 %及 13.6 %~6 1.8% ) (P <0 .0 5~ 0 .0 0 1)。结论:抑癌基因 p5 3的突变、癌基因 C- erb B- 2的过度表达与扩增及 PCNA的过高表达是恶性病变的共同特征 ,可以作为诊断或区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重要分子标志。
黎音卢晓梅赵春芳柳菊李同英张巍陈朝伦
关键词:P53C-ERBB-2PCNA免疫组化癌基因
右肘部滑膜肉瘤MDT诊治报道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报道1例复发多次的右肘部滑膜肉瘤。患者的病程长达10年,先后经历6次手术治疗(包括扩大切除术和截肢术)、2次放疗(总剂量分别为60 Gy/30 F和50 Gy/25 F)和8个周期化疗,包括异环磷酰胺(ifosphamide,IFO)、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和多柔比星脂质体等。在此期间,经过3次软组织肉瘤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讨论,实施合理的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滑膜肉瘤一旦出现复发、转移,治疗相当棘手,应当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庄荣源王毅超蒋亚平侯英勇王斌梁柳菊陆维祺周宇红
关键词:肿瘤辅助疗法
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753例病理统计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比较新疆贲门癌的民族分布特点 ,探索其病因及发病学因素 ,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75 3例贲门癌存档病例资料进行民族分布、年龄及组织学分类分析。结果 :75 3例贲门癌中腺癌有 6 6 7例 ,所占比例最高 (88.92 % ) ;哈萨克族 12 9例 ,其就诊率明显高于汉族及其他民族 (P<0 .0 0 1) ;各民族病例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贲门癌男女比例为 7.46∶ 1。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贲门癌高发且患病年龄较轻 。
马遇庆王薇陈朝伦沈宝茵柳菊
关键词:贲门癌民族分布
肺癌p53、nm23-H_1基因表达与S-100^+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 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及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辅助细胞 S- 10 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 (S- 10 0 + 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L SAB法 )检测 6 1例肺癌标本组织中 p5 3、nm2 3- H1 蛋白表达及 S- 10 0 + DC浸润情况 ,以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 :肿瘤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 5 .90 % ,而正常肺组织无阳性表达 ;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6 7.2 1% )与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90 .0 0 %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原发灶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46 .88%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 (89.6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分化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 nm2 3- H1 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及分化之间无相关性 ,而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 .0 5 )。I期腺癌原发肿瘤组织 S- 10 0 + DC浸润密度均数 (9.1个 / HM)低于 、 期腺癌 (13.2个 / HM) (P <0 .0 5 )。结论: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是肺癌发生转移中的重要事件。p5 3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肺癌诊断 ;nm2 3-H1 基因是肺癌的转移抑制基因。肺癌组织 S- 10 0 +
朱辉吴明拜张铸柳菊张薇陈朝伦
关键词:肺癌P53NM23-H1蛋白免疫组化法
中国汉族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胃肠道间质瘤及文献回顾(附4例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中国汉族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ssociated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GISTANFⅠ)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特殊性,为我国GISTANFⅠ的诊治提供初步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GISTANFⅠ病例4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基因型、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组4例病人,均为中国汉族人。4例肿瘤病灶均原发于小肠,均为多发。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病人除手术外另行靶向治疗。随访4例病人中2例至今无瘤生存,1例术后无瘤生存6年后出现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亡。肿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核分裂象少见,CD117、CD34均为阳性。3例行基因检测均未见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结论:GISTANFⅠ是GIST中的特殊类型,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及基因型,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无效。部分GISTANFⅠ预后不佳。
徐静童汉兴何俊义陆巍张勇朱隽柳菊侯英勇陆维祺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预后
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外科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例,女8例,中位年龄54(34~66)岁,腹部肿块及腹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的根治切除率为72.7%,联合脏器等切除率为63.6%,10例中3例术后复发。结论: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女性,好发于腹膜后;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影像学评估及多学科协作在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外科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
王炯元朱隽练士贤童汉兴张勇柳菊陆维祺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gG4的表达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点及IgG4的表达,以利于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结果 6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男女之比4∶2,年龄分别为48-64岁,平均57.5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胀痛;3例有肾积水;1例伴发热;2例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病变。6例血清IgG均升高,IgG4其中4例升高(〉1.35g/L);5例CRP不同程度升高;6例ESR均升高。CT示腹膜后肿块,包绕大血管,输尿管及肾旁组织等。病理特点是增生的纤维组织中见大量浆细胞,中等量淋巴细胞,并浸润小血管管壁及周隙和神经纤维束周围。免疫组化6例IgG 4+浆细胞为30-67/HPF,IgG4+/IgG+〉40%。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是Ig G4相关硬化性疾病,确诊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后应排除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类固醇激素治疗较敏感。
管星庆阚云珍柳菊纪元陈伶俐谭云山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IGG4相关性疾病IGG4
腹盆腔原发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颅脊髓外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1例多次复发切除的腹盆腔原发性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点,对患者3次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国内外文献报道颅脊髓外室管膜瘤(除去骶尾部)共44例,发生部位包括卵巢24例、子宫韧带6例、纵膈9例、肝1例、肺1例、小肠1例、网膜1例、子宫直肠间隙1例。其中国内报道的5例均发生于卵巢,而该例为腹腔及盆腔多发病灶,未累及卵巢,国内外尚未见报道。44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36岁(13~71岁),多数经历多次手术切除,瘤细胞常同时表达GFAP、ER、PR。该例患者初次发病年龄36岁,截止目前已经历3次手术,每次肿瘤形态不完全一致,血管周无细胞区以及乳头状结构在第三次手术切片中表现相对充分。3次手术肿瘤组织均表达GFAP、ER、PR。结论颅脊髓外室管膜瘤属低度恶性肿瘤,可多次切除,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罗荣奎柳菊侯英勇陆维祺周宇红宿杰阿克苏曾海英谭云山
关键词:室管膜瘤GFAPERPR
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对家猪肝功能和门静脉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估门静脉支架置放结合外照射对肝功能及门静脉的影响程度。方法:将10头家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头,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组(实验组);B组5头,为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A组先行放置门静脉金属内支架,1周后开始对门静脉行外照射。B组直接行外照射。两组外照射方法均为每周1次,每次5Gy,连续3次。第3次外照射4周后处死,取出门静脉标本和照射区域、非照射区域的肝组织标本。对门静脉行大体和光镜、电镜下病理检查。对肝组织标本行大体和光镜下病理检查。A组在置放支架前和处死动物前、B组在外照射前及处死动物前分别抽静脉血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门静脉和照射区域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动物的肝功能数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对肝脏及门静脉的损伤并不大于单纯外照射。
王成刚王小林龚高全陈刚曾昭冲邱伟利林根来陈颐李国平柳菊
关键词:外照射肝功能门静脉癌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