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棠 作品数:29 被引量:492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南方某港疏浚淤泥溶出液对海洋浮游动物的毒性实验 被引量:6 1998年 为了评价南方某港疏浚淤泥对倾倒海区海洋生物的影响,对疏浚淤泥的溶出液进行了海洋浮游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低于20℃时,淤泥溶出清液对浮游桡足类和卤虫Anemiasalina无节幼体的影响不明显;但当水温高于22℃时,淤泥溶出清液对海洋浮游动物有致毒作用,其LC_50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毒性增强。水温为22.0—24.0℃时,对卤虫无节幼体72h和96h的LC_50分别为665ml·L^-1[淤泥/海水体积之比,相当于1090.9g·L^-1(淤泥湿重W/海水体积V)]和405ml·L^-1(V/V,相当于664.4g·L^-1,W/V);对浮游桡足类48h的LC_50为306ml·L^-1(相当于502.0g·L^-1,W/V)。当水温为25.0—27.0℃时,对卤虫无节幼体72h和96h的LC_50分别为578ml·L^-1(相当于948.2g·L^-1,W/V)和238ml·L^-1(相当于390.4g·L^-1,W/V)。 李纯厚 林燕棠 杨美兰 全桂英关键词:淤泥 毒性 浮游动物 广东省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被引量:21 1991年 对广东省海域24种代表性经济鱼类肌肉中的 Cu、Pb、Zn、Cd、Cr和 Ni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还测定了部分鱼样的内脏、鳃、骨、皮、鳞5种器官组织中的重金属。广东省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含量,与国内外一些非污染海域或轻微污染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含量相近,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卫生标准”,这反映了栖息于广东省海域的经济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基本上处于良好状态。重金属在鱼体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 陆超华 林燕棠 杨美兰关键词:海域 鱼类 重金属 污染 考洲洋饵料生物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006年 在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支持下,利用等级模型对1999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考洲洋饵料生物水平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枯水期考洲洋整个水域饵料生物的分布较均匀,其密集分布区位于湾西北部、湾口和吉隆河口附近水域,达4级水平,饵料生物较为丰富。丰水期饵料生物水平的变化幅度较大,其密集分布区位于湾中部和望京洲沿岸水域,达4—5级,饵料生物最为丰富,其次为湾口,达4级水平。两个调查航次相比,丰水期的饵料生物水平高于枯水期。主要优势种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交叉和演替现象,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主要优势种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而底栖生物的优势种组成在整个调查期间变化不大。调查期间各饵料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其最大变化范围分别为0.01—4.49和0.01—0.96,表明湾内饵料生物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不太稳定。调查期间整个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阈值均呈现出湾西部及西北部水域较高,其余水域较低的分布特点,但不同季节其变化趋势及分布范围略有差异。枯水期多样性阈值的密集分布区出现于湾西侧的部分水域,其等级水平为3级,饵料生物多样性较好,其余水域均为2级或低于2级水平,多样性一般或较差。丰水期的分布趋势与枯水期相似,其密集区出现于湾西部和西北部的整片水域中,分布范围比枯水期大,但等级水平明显低于枯水期,为2级,多样性一般,其余大部分水域均为1级水平,多样性较差。 蔡文贵 林钦 贾晓平 李纯厚 林燕棠关键词:饵料生物 中国沿岸染毒贝类的麻痹性毒素 被引量:36 1999年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从未检出到每百克肉含PSP403MU。在4个海区中,以南海海区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出率为最高,上述2个采样期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8.6%。黄海海区贝类抽提液的毒性试验均未引起实验小鼠死亡。各海区的主要染毒贝的种类亦有不同:渤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长牡蛎Crassotreagiga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等;东海的主要染毒种类有织纹螺Nassarius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llppinenrum、杂色蛤R.varigata等;南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文蛤Meretrixmeretrix、翡翠贻贝Pernaviridis、合浦珠母贝Finctadamartensii等。 林燕棠 贾晓平 杨美兰 钟彦 全桂英 范平关键词:贝类 中国沿岸 海洋污染 红潮 考洲洋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 2000年 1999年8月对考洲洋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在该海域共发现底栖生物50种,主要优势种有黑龙江河篮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Schrenck)、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Gmelin)、异足索沙蚕Lumbrineris heteropod(Marenzeller)和皱皮满月蛤Eamesilla corrugata(Deshayes)等。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08.8g·m^-2和1062ind·m^-2。对群落相似性距离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把该湾底栖生物分为4个不同的群落区域。 黄洪辉 林燕棠 林钦 李纯厚 贾晓平关键词:海洋底栖生物 生态研究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香港维多利亚港疏浚淤泥对海洋底栖动物的毒性累积效应 被引量:7 1999年 为了评价香港维多利亚港疏浚淤泥对倾倒海区海洋底栖动物的影响,进行了两种底栖贝类和一种底栖甲壳类的生物毒性累积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底牺贝类结蚶(Tegillarcanodifera)和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暴露在试验淤泥中240h和480h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累积率增大.暴露240h后,结蚶对Cu、Cd、Hg、油类和Zn的累积率分别为9%、20%、97%、188%和265%,其中对Zn、Hg和油类累积效应明显.缢蛏则主要累积Hg和油类,对Cu和Pb的累积作用相对较弱,而对Zn无明显累积作用.暴露240h后,缢蛏对Pb、Cu、Hg和油类的累积率分别为0%、10%、60%和76%;暴露480h后,继蛏对Hg和油类的累积率分别增大到155%和171%,同时对Pb累积率也达到53%,而对Cu的累积效应增大不明显,累积率仅为15%.试验底栖甲壳类远海梭子蟹(Portunuspelagicus)则主要富集淤泥中的Zn、Pb和油类,其累积率分别为40%、100%和205%,对Cu、Cd和Hg累积效应不明显. 李纯厚 林燕棠 彭炬 杨美兰 全桂英 张勤奋关键词:淤泥 毒性 深圳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9 2000年 根据 1996~ 1997年间深圳海域 (大亚湾和大鹏湾 ) 13种贝类 (华贵栉孔扇贝、马氏珍珠贝、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毛蚶、栉江瑶、联珠蚶、文蛤、棕带仙女蛤、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习见蛙螺和近江牡蛎 )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检测数据 ,阐述了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年际变化、PSP中毒事件以及与其它海区贝类 杨美兰 林燕棠 全桂英关键词:贝类 深圳海域 年际变化 中毒事故 赤潮 大亚湾海洋生物重金属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2 1990年 本文在1988年1月大亚湾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通过13个调查站、25种生物(鱼类8种、甲壳动物2种、棘皮动物3种、软体动物12种)的6种重金属(CU、Pb、Zn、Cd、∑Cr、Ni)含量检测数据,初步分析了大亚湾不同类别生物重金属含量水平、各类生物重金属含量的地理差异,并对海洋生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质量评价。为今后大亚湾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背景资料。 杨美兰 林燕棠关键词:海洋生物 重金属 南海海港疏浚淤泥悬浮物对海洋动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31 1997年 为评价海港疏浚淤泥对倾倒海区海洋动物的影响,对疏浚淤泥悬浮相进行了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疏浚淤泥悬浮相对浮游甲壳类的致毒效应明显。22.0~24.0℃试验水温时,悬浮相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浮游挠足类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别为:96hLC50为71.6mg/L(卤虫无节幼体),48hLC50为61.3mg/L(浮游挠足类)。低浓度和低温时,悬浮相对前鳞鲻(Mugilophuyseni)幼鱼的致毒效应不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毒性效应亦增强。试验水温为18.8~20.0℃时,悬浮相对前鳞鲻幼鱼24h和96hLC50分别为5801.3mg/L和5045.5mg/L;而当试验水温升至22.0~24.0℃时,悬浮相对前鳞鲻幼鱼24、48、72、96hLC50分别为1996.4、769.9、592.8及556.3mg/L。 李纯厚 林燕棠 杨美兰 全桂英关键词:淤泥 毒性 海洋动物 大鹏湾大梅沙海域氮、磷含量及富营养化状态 被引量:17 1999年 根据1995 年4 月~1997 年1 月大鹏湾大梅沙海域水质营养盐(NH+4 N、NO-3 N、NO-2 N)2 a 的含量检测资料,报道了其含量水平、平面与垂直含量分布、含量季节变化及海水N、P 比值和海水质量状况。为了解大梅沙海域水质质量提供基础资料。 杨美兰 林燕棠 钟彦关键词:氮 富营养化 海洋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