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礼
- 作品数:31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朱熹千里往见大慧禅师的历史公案新解
- 2014年
- "格物说"既是朱熹时代社会精英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也是应对禅宗挑战的必然结果。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月,朱熹于秩满候批之际,为柯国材撰写《一经堂记》,突出《大学》"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命题。而早在绍兴十年,侍郎张九成、状元对汪应辰登径山问道,谈"格物之旨",大慧答以"物格说"。时佛教界领袖这种以禅释儒之"格义",说明该时代社会精英对儒家《礼记·大学》经义的重视。追溯思想史上朱熹与大慧的潮州之会这一历史公案,既可以揭示朱熹注解《大学》"格物补传","开一新传统"(牟宗三语)之序幕的隐微之处,也可以阐明朱熹理学(新儒学)以"格物致知"作为开启"下学上达"之锁匙。
- 林振礼
- 关键词:格物致知
- 朱熹闽南粤东佚文考辨
- 2009年
- 朱熹早年仕泉按事安溪之际,曾游凤山,并留下通玄观题辞,可作为其"出入释老"、"驰心空妙"之补证;其题"清溪八景",存一佚七,有心者继续寻觅,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泉州同安鹤浦祖祠堂记》的"附记"部分,与"正文"显非一体,是为伪作;青年朱熹仕泉期间,曾游历潮州。然而,潮州方志与民间流传的关涉梁克家的一诗一序,均系伪托朱子之作。
- 林振礼
- 关键词:梁克家佚文
- 朱熹与摩尼教新探
- 朱熹青年时代仕泉(1153-1157)与晚年知漳(1190-1191),均涉摩尼教。庆元二年(1196)即“庆元学禁”之际,监察御史沈继祖奏劾朱熹6大罪状,开头就有“剽张载、程颐之余论,寓以吃菜事魔之妖术,以簧鼓后进”(...
- 林振礼
- 文献传递
- 朱子学派与南宋出版被引量:2
- 2002年
- 在中国出版史上,朱熹及其门人开创了学派刻书的先河。作为当世大儒,朱子躬亲领导刻书出版,对于福建建阳、漳州,以及江西南康等地乃至整个南宋的出版业,无疑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朱子门人活跃于闽、浙、赣、粤、湘、鄂、川各地刻书,形成了群体从事出版的规模效应。以熔铸新儒学为目标,体现了重新诠释与整理儒家典籍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是朱子学派刻书的显著特点。
- 林振礼方彦寿
- 关键词:南宋儒家典籍出版业出版事业史
- 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被引量:9
- 2006年
- 北宋大中祥符间,太守高惠连“迁府学,击断石笋”。时隔125年,被秦桧迫害南来知泉的刘子羽,于南宋绍兴间在退休官员柯述迁复的基础上重建“左学右庙”。张读、李邴两位宿儒联手撰书《泉州重建州学记》,树碑勒铭,叙府学之变迁,抨击高惠连,讴歌刘子羽。通过对地方上这一历史事件的窥测,试图揭示宋代泉州缙绅士人的思想情感、审美选择等文化心态。
- 林振礼
- 关键词:宋代石笋士人心态审美
-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评吴文良原著、吴幼雄增订的《泉州宗教石刻》被引量:2
- 2007年
- 《泉州宗教石刻》这一重大选题,20世纪50年代就得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化部郑振铎副部长的重视和支持。吴文良先生业余考古,于1957年出版了原著,实有筚路之功[1]。增订者吴幼雄秉承并超越其父“以物证史”的治学路径,对书中有历史意义的碑文,做了精辟的考论,其中不乏深达幽微的洞见。该书的出版,为泉州及其海外交通史的研究,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 林振礼
- 关键词:印度教摩尼教
- 朱熹《观书有感》非作于淳熙三年
- 2004年
-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云:
半亩方塘一(钅监)开,开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既写得清新自然,又略带禅机,富有哲理情趣.然而,有的论者有感于这首被人们广为传诵,奉为经典佳作的诗篇,"作于何时何地,缘何而作,一直令人费解,学人言之不详,颇多歧见",因而在"登游三清山,观瞻三清官"之后,撰文说是"对其有了新的发现",认定"朱熹这首<读书有感>诗(<朱文公文集>卷二为<观书有感>,该文数处皆为<读书有感>,不知据何版本),原来就是在三清山的三清官游憩时触景顿悟,有感而发的"(郑闰、张兵<朱熹穷"理"三清山--兼论朱熹〈读书有感)诗的哲理内涵>--以下简称郑文,<复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郑文还进一步判定"<读书有感>诗写成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春".同时加以发挥,说这首诗写于鹅湖之会(1175年)后一年,即朱熹如婺源省墓而游学三清山,"格物穷理,警省顿悟,其理学思想由此飞跃飚升"云云.
- 林振礼
- 关键词:《观书有感》写作时间理学思想
- 朱熹谱序发微被引量:1
- 2001年
- 朱熹在其复杂的一生中 ,不仅与皇族 ,而且与诸多士族及民间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多次应邀为谱牒撰写序跋。本文首先对朱熹何以重视昭穆制度略加索隐 ,并试析昭穆习俗根源于官制 ;其次 ,从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对自身籍贯的认定 ,以及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互证 ,辨析朱熹籍贯为福建建阳 ;第三 ,阐发史事四则以佐证 ,初步认定《林氏世系总纪》
- 林振礼
- 关键词:谱牒籍贯世系皇族士族
- 黄道周“明诚”论的哲学意蕴
- 2010年
- 黄道周的"明诚"论,上承继子思,下综合朱熹、王阳明的思想;既是他以"诚"为宇宙天地万物本源的天道,同时也是他所主张的合圣贤之德的人道。诚指的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又是"与天地合德"的道德伦理;从诚生明,"谓之性",可视为被黄道周改造过的不同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从明归诚,"谓之教",可视为是朱熹所倡导的"主敬"。黄道周的明诚论同时具有致知止善的认识论意义。知即知止,止即至善,表现为从格物→克己(或博文)→知至→止善→明诚。黄道周和会朱、陆,杂糅朱、王的理学思想,彰显其与以往闽学学者的不同的特色。
- 方彦寿林振礼
- 关键词:黄道周明诚哲学意蕴
- 蔡清生卒年考
- 2007年
- 林振礼
- 关键词:生卒年考明代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