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易感基因的筛选
- 谢惠君汤国梅郝怡鑫陈丽珊郑惠民任大明丁素菊徐玲赵晓萍兰和魁吴帅王荫榆蔡建英汪晓华崔毅林大宇管阳太吴奇涵
- 对该单位关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研究总结如下:在国内外首次发现DBH基因TaqI多态A2等位基因、A2/A2基因型和PD之间存在正关联;指出A2M基因MboI多态V等位基因及V/I...
- 关键词:
- 关键词:帕金森病易感基因
- α1-抗糜蛋白酶信号肽基因及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α1 抗糜蛋白酶 (AACT)信号肽基因多态、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与帕金森病 (PD)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P) ,在 6 4例PD患者、10 1例健康老人对照中观察AACT信号肽基因多态、ApoE基因多态的分布 ,并通过比值比 (OR)对AACT多态、ApoE多态与PD作相关分析。结果 (1)PD患者与正常老人间不存在AACT各等位基因多态分布的差异 (χ2 =0 83P =0 36 3>0 0 5 ) ,但PD患者AACT AA纯合子基因型与PD正关联 (OR =2 6 8,χ2 =4 31P =0 0 38<0 0 5 )。 (2 )ApoE基因多态性与PD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等位基因 :χ2 =2 85P =0 2 41>0 0 5 ;基因型 :χ2 =9 2 5P =0 0 99>0 0 5 )。 (3)非ApoEε4型AACT AT杂合子基因型与PD负关联 (OR =0 47,χ2 =4 10P =0 0 43 <0 0 5 )。 (4)AACT AT杂合子型PD与ApoEε4等位基因正关联 (OR =3 2 6 ,χ2 =5 5 3P =0 0 19<0 0 5 )。结论 AACT AA纯合子基因型、ApoEε4型AACT AT杂合子基因型均可能是PD发病的风险因子。
- 郝怡鑫谢惠君郑惠民徐凌吴奇涵汪晓华林大宇汤国梅任大明
- 关键词:帕金森病Α1-抗糜蛋白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 上海地区帕金森病基因与4种多巴胺递质代谢相关基因(英文)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探讨4种多巴胺递质相关基因COMT,DBH,DAT1和MAOB的多态性与上海地区居民帕金森氏病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种多巴胺能递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14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年龄相匹配的188名健康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DBH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不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BH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帕金森氏病的易感性中可能起作用。
- 赵晓萍谢惠君汤国梅赵武伟徐玲林大宇朱琪泉苏敬敬韩海雄郝怡鑫兰和魁王荫榆任大明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基因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 α2-巨球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α2 巨球蛋白 (α2 macroglobulin ,A2M)基因外显子 18上 5个碱基的插入 /缺失(Ins/D)多态、外显子 2 4上缬氨酸 /异亮氨酸 (V/I)多态与帕金森病 (PD)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在 6 6例PD患者、190名健康老人中观察A2M两种基因多态的分布 ,并通过比值比 (OR)对两种A2M多态与PD作相关分析。结果 (1)PD患者中A2M外显子 2 4上缬氨酸等位基因的频率 (9 1%)明显高于正常老人 (3 9%,χ2 =5 19,P =0 0 2 3) ;而且PD患者V/I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 (18 2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6 8%,χ2 =7 15 ,P =0 0 0 8) ,并使患PD的危险性增加 2 97倍 (95 %可信区间为 1 38、6 5 8)。 (2 )A2M外显子 18上Ins等位基因在PD患者中的频率 (99 2 %)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96 2 %,χ2 =3 99,P =0 0 46 ) ,但相关分析未揭示其与PD的相关性 (OR =5 18,95 %可信区间 0 83、32 15 ;χ2 =3 0 9,P >0 0 5 ) ;且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χ2 =3 2 3,P >0 0 5 )。结论 A2M外显子 2 4上V等位基因可能是PD发病的风险因子 ,而外显子 18上Ins等位基因则可能与PD发病无明显相关。
- 郝怡鑫徐玲谢惠君吴奇涵汪晓华林大宇汤国梅任大明
- 关键词:帕金森病等位基因型多态性
- 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分析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CH-I)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来自3个家庭的5例临床确诊的DRD患者及其亲属共12名成员,经静脉采血2 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I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结果:在A家系,先证者母亲为正常个体,基因测序显示无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病个体DNA测序发现第2个外显子142号碱基由鸟嘌呤转换为腺嘌呤(G→A),导致半胱氨酸被替换为酪氨酸;估计其突变基因来自已故父系一方。在B家系,先证者第1个外显子71号碱基由胸腺嘧啶转换为胞嘧啶(T→C),导致亮氨酸被替换为脯氨酸;而其父母及弟均为正常个体。丙家庭无GCH-I基因突变。结论:GCH-1基因突变只是部分DRD患者的发病原因。
- 张社卿郑惠民谢惠君蒋建民任大明林大宇
-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基因突变
- 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内含子5区A1/A2多态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郝怡鑫谢惠君郑惠民吴奇涵汪晓华林大宇陈丽珊汤国梅任大明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汉族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三个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英文)
- 2004年
- 背景: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dystonia,DRD)的基本病因为遗传的缺陷,自1990年以来,中国有关本病的临床报道已有40余例,但相关的分子遗传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国人DRD患者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基因突变的关系。设计:典型调查。地点和对象:来自3个家庭的5例于2000-10/2001-07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DRD患者及其亲属共12个成员。方法:经静脉采血2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1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主要观察指标:三个家系中是否有基因突变。结果:在A家系,先证者母亲为正常个体,基因测序显示无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病个体DNA测序发现第2个外显子142号碱基由鸟嘌呤转换为腺嘌呤(G→A),导致半胱氨酸被替换为酪氨酸;估计其突变基因来自已故父系一方。在B家庭,先证者第一个外显子71号碱基由胸腺嘧啶转换为胞嘧啶(T→C),导致亮氨酸被替换为脯氨酸;而其父母及弟均为正常个体。C家庭无GCH-1基因突变。结论:GCH-1基因突变只是部分DRD患者的发病原因。
- 张社卿郑惠民谢惠君任大明林大宇
- 关键词:汉族家系调查分子遗传学基因突变
- α_1-抗糜蛋白酶及α_2-巨球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条件下的α1 抗糜蛋白酶 (AACT)信号肽基因多态、α2 巨球蛋白(A2M )基因外显子 2 4缬氨酸 /异亮氨酸 (V/I)多态与帕金森病 (PD)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P) ,在 66例PD患者、12 0例健康对照者中观察AACT信号肽基因多态、A2M基因V/I多态的分布 ,并通过比值比 (OR)对两种多态与PD作相关分析。 结果 PD患者与健康老人间不存在AACT A/T等位基因多态分布的差异 (P >0 0 5 ) ,但PD患者AACT A/A纯合子基因型与PD正关联 (OR =2 44 ,P <0 0 5 ) ,而且这种正相关主要存在于 <60岁的PD患者中 (OR =12 5 7,P <0 0 5 ) ;PD患者中A2M I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 =0 3 9,P <0 0 5 ) ,且PD患者A2M I/I纯合子基因型与PD负关联 (OR =0 3 2 ,P <0 0 5 ) ,这种负关联主要存在于≥ 60岁的PD患者中 (OR =0 3 1,P <0 0 5 )。 结论 AACT A/A纯合子基因型可能是PD发病的风险因子 ,而A2M I等位基因则有可能是PD发病的保护因子。
- 郝怡鑫郑惠民谢惠君徐凌吴奇涵林大宇汤国梅任大明沈茜
- 关键词:帕金森病Α1-抗糜蛋白酶基因表达
-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在帕金森病易感性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多巴胺转运体 (DopamineTransporter ,DAT)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variablenumberoftandemrepeats,VNTR)在帕金森病的疾病易感性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法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Amp FLP) ,在上海汉族人群中选择 14 4例帕金森病患者和 184例健康人 ,进行DAT基因VNTR多态与帕金森病的遗传关联研究。 结果 (1)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DAT基因VNTR多态以 4 80bp重复片段为主 ,其基因频率为 93% ;(2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间无DAT基因VNTR多态分布的差异 ,该多态与帕金森病亦无关联 (P >0 0 5 )。按发病年龄中位数为界将帕金森病组分层后 ,无论是 <6 0岁组人群 ,还是≥ 6 0岁组人群 ,都不存在该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 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DA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无关。
- 赵晓萍赵武伟谢惠君苏敬敬郝怡鑫韩海雄林大宇徐玲汤国梅任大明
- 关键词:多巴胺转运体帕金森病D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