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华

作品数:110 被引量:695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休克
  • 21篇预后
  • 19篇感染性
  • 18篇感染性休克
  • 15篇综合征
  • 14篇重症
  • 11篇通气
  • 11篇窘迫综合征
  • 11篇呼吸窘迫
  • 11篇呼吸窘迫综合...
  • 11篇急性呼吸
  • 10篇急性呼吸窘迫
  • 9篇血必净
  • 9篇血管
  • 9篇急性呼吸窘迫...
  • 8篇肾损
  • 8篇急性肾损
  • 7篇血必净注射液
  • 7篇乳酸
  • 7篇注射液

机构

  • 103篇江苏省苏北人...
  • 7篇扬州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扬州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高淳县人民医...
  • 1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泰州市第四人...
  • 1篇江苏省溧水县...
  • 1篇泰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07篇林华
  • 98篇郑瑞强
  • 72篇於江泉
  • 65篇卢年芳
  • 63篇邵俊
  • 58篇陈齐红
  • 23篇吴晓燕
  • 15篇王海霞
  • 11篇窦英茹
  • 11篇汪华玲
  • 8篇殷静静
  • 6篇庄志清
  • 5篇杨德刚
  • 3篇黄爱龙
  • 3篇严凤娣
  • 3篇王大新
  • 3篇许晓兰
  • 3篇朱亚彬
  • 2篇张敏
  • 2篇徐道亮

传媒

  • 8篇实用临床医药...
  • 7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职业与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ICU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脱机中的临床研究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陈齐红於江泉邵俊窦英茹
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17例,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常规,并观察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乏力、纳差减轻,腹胀有所缓解,精神好转。单次治疗胆红素(t=12.74,P<0.01)、肌酐(t=4.74,P<0.01)及血氨(t=7.22,P<0.01)水平显著下降。肝性脑病好转率71%,肝肾综合征好转率60%,出院时临床总有效率64.7%。结论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肝衰竭患者。
吴绍宏甘建和黄小平林华卢年芳於江泉郑瑞强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肾透析
降钙素原对导管相关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导管相关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6例诊断导管相关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指导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由经治医师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
林华郑瑞强吴晓燕於江泉邵俊王海霞严凤娣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陈齐红郑瑞强林华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每日两次,治疗7d。分别于纳入研究当日及研究结束时(第8日)静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0μg,放免法测定注射前、注射后30min,60min血浆皮质醇水平(TO,T30,T60),计算T30或T60的最大值与110的差值(ATmax),以△T.max≤284.4nmol/L作为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诊断标准。记录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急性肺损伤Murray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记录ACTH反应性(△Tmax),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并检测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必净组Murray评分[(1.7±0.9)比(1.9±0.6),P〈0.05)]及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2.9±2.7)比(6.3±4.1),P〈0.01],外周血IL-6[(3.4±1.9)ng/L比(8.9±10.2)ng/L,P〈0.01],IL—10[(1.5±0.8)ng/L比(4.2±4.8)ng/L,P〈0.01]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46.7%比80.6%)明显低于对照组,△Tmax[(328.4±278.3)μmol/L比(172.8±110.8)μmol/L]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降低ARDS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改善脏器功能状态。
郑瑞强陈齐红林华卢年芳邵俊於江泉汪华玲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血必净注射液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近年来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在24h内完成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然而,大量补液会导致过多的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液体正平衡时间过长,引起组织器官水肿,氧弥散距离加大,微循环障碍,继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陈齐红郑瑞强林华卢年芳邵俊於江泉窦英茹汪华玲
关键词:休克液体管理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病死率
血管外肺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吴晓燕林华郑瑞强陈齐红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验方法,易被忽视。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可以为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并且有助于诊断、风险分层和确定候选治疗靶标。本文对近年来ARDS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前景,以期为精准医学在ARDS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刘久江林华
关键词:生物标记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型
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治疗对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6h集束治疗措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筛选出降低病死率的保护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感染性休克患者255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达标组52例、未达标组20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6h集束治疗方案在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中心静脉血饱和度(ScvO2)、1h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标本培养等各项指标均达标,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vO2及尿量达标是6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cvO2≥70%及尿量≥0.5ml/(kg·h)是6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於江泉窦英茹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病死率
提高集束治疗依从性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了解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以及提高依从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1307年1月至200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分为培训前(2007年1月至21307年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两个阶段,研究两个阶段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各项指标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d病死率。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条件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培训前51例,培训后49例。培训前与培训后相比,集束治疗6h的依从性分别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19.6%vs.55.1%),红细胞压积Hcr(64.7%vs.91.8%),气道内平台压(88.2%vs.95.9%),激素使用(41.2%vs.62.3%),强心药物使用(41.2%vs.65.3%),血糖控制(45.1%vs.79.6%)。同时培训前与培训后相比,集束治疗24h的依从性分别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35.3%vs.65.3%),红细胞压积(35.3%vs.73.5%),气道内平台压(86.3%vs.97.9%),激素使用(31.4%vs.69.4%),强心药物使用(52.9%vs.67.3%),血糖控制(47.1%vs.83.7%)。培训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及28d病死率明显降低(55.1%VS.76.5%,P〈0.05),而气道内平台压和24h强心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低,继续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依从性,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陈齐红郑瑞强汪华玲林华卢年芳邵俊於江泉窦英茹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预后ICU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