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丽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海域
  • 4篇生态特征
  • 4篇环境因子
  • 3篇大型底栖生物
  • 3篇生态
  • 2篇多样性
  • 2篇园区
  • 2篇植物
  • 2篇示范区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浮游植物
  • 2篇产业园
  • 2篇产业园区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对虾
  • 1篇对虾生长
  • 1篇盐度
  • 1篇阴雨天
  • 1篇阴雨天气
  • 1篇摄食

机构

  • 14篇国家海洋局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4篇林丽华
  • 8篇黄华梅
  • 8篇罗艳
  • 6篇谢健
  • 4篇王平
  • 3篇张翠萍
  • 3篇粟丽
  • 2篇朱长波
  • 2篇张汉华
  • 1篇黄洪辉
  • 1篇杨蕾
  • 1篇廖文崇
  • 1篇薛飞
  • 1篇王亮

传媒

  • 4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首届海洋女科...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与盐度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盐度(S)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脶)、吸收率似E)、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盐度6-27范围内,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的影响都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与摄食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13时最大.分别为5.93L/g·h和38.26x106cell/g·h:盐度对吸收率的影响不显著,吸收率为74.77%-78.41%。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与排氨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20时最大,分别为1.76mg/g·h和0.11mg/g·h;盐度对O:N比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盐度下O:N平均值为17.89,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香港巨牡蛎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在盐度13-20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林丽华廖文崇谢健文朱长波张汉华
关键词:香港巨牡蛎盐度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和底栖生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生物积累被引量:19
2017年
通过分析2015年5月大亚湾海域34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和底栖生物生物体中5种重金属(铜、铅、锌、镉、汞)的综合污染程度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评估了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和生物-沉积物积累程度。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上呈现锌>铅>铜>镉>汞的规律;空间上呈带梯度带分布:北部沿岸海域含量较高,南部口门附近海域最低。重金属污染属于中等-比较严重污染水平,其中锌、镉、汞是大亚湾沉积物污染的主要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较高风险水平,汞、镉是较大的潜在风险因子。底栖生物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上呈现锌>铜>铅>镉>汞。铜、铅、锌、汞四种重金属除铜、锌在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生物体轻度积累外,其它均无明显积累表现,而重金属镉呈现较强的积累现象。
林丽华魏虎进黄华梅
关键词:生物积累潜在生态风险
珠海横琴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5月(春季)、2015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4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横琴岛海域浮游动物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3种类,阶段性浮游幼体13类,桡足类种类最多42种,其次为刺胞动物18种。种类数秋季最多52种,夏季次之50种,冬季最少46种。年均丰度范围为100.31—2003.90 ind·m^(–3),均值为606.22 ind·m^(–3);年均生物量范围56.30—137.13 mg·m–3,均值为80.86 mg·m^(–3);该海域优势种更替较快,其优势种春季为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等5种,夏季为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和强额孔雀哲水蚤Pavocalanus crassirostris,秋季为长尾类幼体Macrura larvae、亚强次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等8种,冬季仅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一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阈值及丰富度指数均值春季为3.86、0.88、3.40、3.24,夏季为2.10、0.89、1.88、1.01,秋季为3.34、0.83、2.78、2.63,冬季为0.95、0.31、0.30、0.09。其中冬季4项指数均很低,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异常,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
罗艳粟丽林丽华谢健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生态建设理念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中的实践探讨——以横琴南部滨海新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海洋的愿景下,融入生态建设理念是区域建设用海制度成功施行的关键。在分析区域建设用海制度沿革和生态建设理念提出背景的基础上,以国家严控该项审批制度以来首个获批的代表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例,阐述生态建设理念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践中的思考和应用。生态建设理念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中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1)岸线规划充分体现"生活"和"生态"的人居环境,实现岸线的生态化和绿植化;(2)"低冲击发展理念"需贯穿于整个规划布局,贯彻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3)建立水循环、垃圾循环、低能耗发展的低碳循环发展模式;(4)构建"绿脉"和"蓝脉"生态廊道,提升规划区景观效果的同时营造多样化的水生和陆生生境。
林丽华黄华梅王平庄铎谢健
关键词:生态建设
连阴雨天气对凡纳滨对虾-吉丽罗非鱼混养围隔中浮游植物和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凡纳滨对虾-吉丽罗非鱼混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探讨连续阴雨天气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围隔中浮游植物和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连阴雨天气对围隔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和优势种都有影响,使各围隔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在7月20日降至最低,优势种从蓝藻转变为绿藻。连续阴雨天气使半数围隔在7月10日左右出现了死虾情况;7月10日至7月23日各围隔pH、溶解氧均有所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上升,这些环境因子的突变不利于对虾的生长。[结论]连阴雨天气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和水体温度、pH、氨氮、亚硝氮等理化因子,引起的养殖水体环境波动,从而导致对虾病害的发生。
林丽华粟丽朱长波张汉华
关键词:浮游植物凡纳滨对虾阴雨天气围隔
珠海横琴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根据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5月(春季)、2015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横琴岛海域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40种,硅藻101种,占种类组成的72.14%;甲藻33种,占23.58%;绿藻3种,占2.14%;蓝藻3种,占2.14%。种类数秋季64种,春季和冬季均为52种,夏季36种。年均丰度范围为(2.7~20100.40)×10~4ind/m^3,均值为1613.43×10~4ind/m^3;该海域春夏季优势种较少,秋冬季优势种较多,春季仅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夏季为中肋骨条藻和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秋季为中肋骨条藻、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冬季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等7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阈值及丰富度指数均值冬季为2.52、0.63、1.67、0.80,秋季为2.46、0.63、1.64、0.80,夏季为1.78、0.52、0.98、0.53,春季为0.27、0.11、0.10、0.32。其中春季4项指数均很低,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异常,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相关分析得出:春季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性;夏季浮游植物丰度与p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O_4-P呈负相关(P<0.05);秋季浮游植物丰度与DIN呈正相关(P<0.05);冬季浮游植物丰度与盐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DIN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水温和PO_4-P呈负相关(P<0.05)。
罗艳粟丽林丽华谢健
关键词: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匀度环境因子
海洋疏浚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成果转化推广“瓶颈”及其对策建议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港航工程建设及维护产生的疏浚泥产量急剧增加,规模化、产业化实现疏浚泥资源化处理综合利用刻不容缓。文章以海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为宗旨,结合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近20年来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基础与工程实践经验,系统分析了海洋疏浚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推广转化面临的"瓶颈",从建立永久性基地困难、产业链整合程度较低、成本造价竞争力不强、设计施工过程较保守、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交流合作网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行业管理机制等角度为相关管理决策部门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薛飞林丽华王亮杨蕾
关键词:资源化利用
深圳市大鹏半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就是对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是否满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警告。根据2010年7月和2010年11月在大鹏半岛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采用一般性的区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对大鹏半岛海域进行海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2个季节的评价结果均表明:大鹏半岛海域总体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良好,该海域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状态。
罗艳林丽华黄洪辉谢健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构建内涵研究--以大亚湾临海产业园区为例
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海洋、社会经济的和谐,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大亚湾临海产业园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生态保护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建设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理想区域之一.本文以大亚湾产业园为例,剖析...
黄华梅谢健王平林丽华罗艳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珠海横琴岛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5月(春季)、2015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横琴岛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9门210种,节肢动物58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42种,脊索动物40种,棘皮动物8种,腔肠动物6种,星虫动物2种,纽形动物1种,螠虫动物1种。平均获得个体数量为30个,春季45个、夏季17个、秋季12个、冬季44个。栖息密度范围为0~1490ind/m2,均值为212ind/m2,基本趋势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生物量范围为0~288.5g/m2,均值为16.61g/m2,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研究区优势种更替较快,共出现13种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0.02,春季以双形拟单指虫(Cossurella dimorph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以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为主,秋季以双形拟单指虫为主,冬季则以小荚蛏(Siliqua minima)为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阈值及丰富度指数均值春季为2.49、0.78、1.96、1.87,夏季为2.81、0.90、2.57、2.49,秋季为2.34、0.75、1.88、1.60,冬季为2.71、0.81、2.32、2.80;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夏季和冬季较高,春季和秋季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春季丰富度指数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5);秋季多样性指数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丰富度指数与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夏季和冬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与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
罗艳林丽华张翠萍黄华梅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特征环境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