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骊
- 作品数:2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探源中华文明 重讲中国故事--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访谈被引量:4
- 2015年
- 杨骊、魏宏欢:叶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新近出版,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向读者推荐,指出这是一本力图“突破文字小传统的成见束缚的书,对神秘的大传统之门进行了勇敢的叩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也认为您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两位在历史和考古学方面的资深专家对这本书推荐绝非溢美之词,可见这本书非同一般的学术价值,我们今天的访谈就从这本书研究的问题“中华文明的发生”开始说起吧。
- 叶舒宪杨骊魏宏欢
-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国故事文学人类学中国社科院断代工程
- 表述“中国文化”:多元族群与多重视角——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侧记
- 2010年
- 年会的学术探讨自觉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将中华各民族、各族群文学作为完整文化共同体的有机部分来考察,注重揭示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围绕"表述中国文化"的主题和以下四个分论题展开了热烈而精彩的学术交流:(1)民族/民间文学的历史功能与现实境遇;(2)民族志的纪实和想像;(3)文学人类学的两岸对话及中外对话;(4)文学人类学的教学及学科建设。
- 杨骊
- 关键词:中国文化
- 文化认同表征的普遍性与多元性——以鹿崇拜为例的考察
- 2014年
- 动物崇拜作为一种起源于原始图腾和巫术的精神现象,是文化认同的表征之一,是区分不同文化认同的标识。鹿崇拜在中国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精神现象,笔者以萨满、道家、儒家等不同的文化类型为例,分析鹿崇拜这一文化表征的普遍性和多元性。同时指出:类似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共有的动物崇拜思维方式,造成了鹿崇拜这一文化表征的普遍性;不同族群自身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模式和文化轨迹,又造成了鹿崇拜内涵的多元性。这种文化表征普遍性和多元性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文化认同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也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和而不同"与"不同而和"的命题。
- 杨骊
- 关键词:文化认同多元性
- 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如何对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学术观察与述评
- 2012年
-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以"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为主题,通过探讨和反思现有的文化大传统观念,以期拓展和超越既有文明历史框架,在中国重新发现历史,由此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学术前沿性的理论探索。笔者对此届年会的主题和研讨的相关问题进行学术观察,分别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述:一、大、小传统的界定以及重估大传统的意义;二、中国的多元历史与多重叙事;三、文学人类学的学科整合与方法论探索。
- 杨骊
- 中国当代八大文人书画名家文化内涵论
- 2014年
- 文人书画是当代书画界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文人的书画作品相对于职业书画家的作品,不以书画技法的奇巧高妙取胜,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人文情怀打动人心,成为当代书画界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选取黄永玉、冯骥才、莫言、栗原小荻、贾平凹、张贤亮、旭宇、王岳川这八位当代文人书画家,以文化批评的方法透视其书画作品的文化内涵,探寻他们如何从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吸取灵感和养料,从而使他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人文内蕴,为在消费主义时代日渐浮浅的当代书画界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色。
- 杨骊
- 关键词:文化内涵文化批评
- 重估大传统:四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界创造性地提出"重估大传统",重新反思文化"大传统",以求达到对现有文明历史框架的超越与拓展。四重证据法作为"重估大传统"的方法论之一,在叶舒宪等人的一系列学术探索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四重证据法作为本土的人文科学方法论,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学者为突破西方现代学科建制所作的努力,同时也在反思人文与科学之间对立的世界性思潮中,为弥补人文与科学的割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文章将结合实例,着重讨论多重证据法之第三重证据和第四重证据的性质及运用,透视其在方法论的维度上如何融合实证与阐释两种理路,从而有效地调和了人文阐释与科学实证之间的尖锐对立。
- 杨骊
- 关键词:四重证据法方法论价值
-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综述
- 2016年
-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活动于2016年7月启动。此次考察活动作为文学人类学学派探求文化大传统的实证和采用多重证据法进行知识考古的尝试,取得了不俗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考察的具体内容和学术收获做一综述。叶舒宪教授总结此次考察的学术突破意义有三点:其一,通过考察拓宽了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的范围;其二,西玉东输的历史或可提前近两千年;其三,初步确定渭河道是开启西玉东输文化现象的最早路线。
- 杨骊
- 走向交往的大学师生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目前高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症结,以及传统大学师生关系的理论和现实状况对高校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重构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大学师生关系——交往型的大学师生关系。
- 赵晓梅杨骊
- 关键词:交往师生
- 从跨文化阐释到三重证据法——《诗经》研究的文学人类学进路
- 2014年
- 自从葛兰言的《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开创了文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诗经》研究方法,后继者无数,使得文学人类学方法研究《诗经》在20世纪《诗经》研究学术史上成果斐然。文学人类学研究《诗经》的方法论经历了从跨文化阐释到三重证据法的演变,笔者在方法论视域内选取葛兰言、闻一多、白川静、叶舒宪四位中外学者的《诗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透视他们各自进行跨文化阐释的得失以及方法论的演变。在跨文化阐释方面,葛兰言和白川静采用同一文化圈或类似历史时代的原则进行简单类比,闻一多和叶舒宪则采用更大的文化通则进行综合类比。此外,叶舒宪的三重证据法利用多重证据之间互证,对过度阐释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限定。
- 杨骊
- 关键词:《诗经》研究跨文化阐释三重证据法
- 第三重证据看雁门关玉文化遗存——代州民间用玉习俗与崇玉心理考察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为中国社科院和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玉石之路"系列考察报告之一。笔者作为小组成员,负责进行古代州(今山西代县—雁门关周边地区)的玉石信仰民俗调研。笔者考察了代县—雁门关地区的用玉民俗和崇玉心理,从葬俗、婚俗、趋吉避凶习俗、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第三重证据的形式论证古代州地区玉文化遗存,从而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路线提供旁证。
- 杨骊
- 关键词: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