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运俊

作品数:240 被引量:924H指数:1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6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0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0篇成像
  • 53篇血管
  • 47篇磁共振
  • 41篇脑梗
  • 41篇梗死
  • 37篇脑梗死
  • 36篇动脉
  • 35篇动脉瘤
  • 34篇颅内
  • 32篇出血
  • 31篇灌注
  • 28篇造影
  • 26篇颅内动脉
  • 23篇血管成像
  • 23篇血管造影
  • 23篇颅内动脉瘤
  • 21篇磁共振成像
  • 20篇急性
  • 16篇脑血
  • 16篇脑血管

机构

  • 104篇温州医学院附...
  • 77篇温州医科大学
  • 56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蚌埠医学院第...
  • 4篇洛阳市中心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河南省洛阳正...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浙江医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温州市第三人...
  • 2篇温州市人民医...
  • 2篇温州市中心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226篇杨运俊
  • 93篇陈伟建
  • 56篇程敬亮
  • 42篇张勇
  • 26篇吴恩福
  • 24篇谭显西
  • 24篇任翠萍
  • 22篇钟鸣
  • 21篇段玉霞
  • 20篇曹国全
  • 20篇李建策
  • 19篇张焱
  • 18篇王美豪
  • 17篇陈勇春
  • 17篇诸葛启钏
  • 17篇赵艺蕾
  • 15篇王宏清
  • 11篇许方洪
  • 11篇傅钢泽
  • 11篇王勇

传媒

  • 2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9篇温州医科大学...
  • 1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1篇浙江医学
  • 10篇放射学实践
  • 9篇郑州大学学报...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温州医学院学...
  • 7篇河南大学学报...
  • 6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2007年浙...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第六届全国磁...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24篇2008
  • 32篇2007
  • 13篇2006
  • 21篇2005
  • 14篇2004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射流率对脑磁共振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不同注射速率对磁共振脑灌注测量值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的注射速率。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3、4、5 m L/s)分为3组,采取MR常规扫描及灌注扫描,将原始灌注扫描数据传送到ADW4.3工作站,应用GE专用灌注软件处理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函数图,测量受试者各感兴趣区(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V、r CBF、MTT、TTP参数值。结果表明,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均符合选入标准,纳入统计。不同流率组内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F、r CBV、MTT和TTP值左右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流率组间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各灌注参数比较显示:组各感兴趣区r CBF值,3 m L/s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r CBV值,3 m L/s组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MTT值,3 m L/s组较4、5 m L/s组明显延迟;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4、5 m L/s三组各感兴趣区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 L/s组与5 m L/s组,各感兴趣区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4 m L/s的注射流率时,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能产生较好的团注效果,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并可降低对比剂局部外渗甚至血管壁破裂的风险;TTP值对注射流率影响脑灌注量的反应程度不及r CBV、r CBF、MTT敏感。
张孝琴李建策王娜娜杨运俊吴立军
关键词:磁共振灌注造影剂
兔早期脑梗死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兔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模型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演变规律,明确脑缺血梗死早期脑内多种代谢物动态演变的病理学基础。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实验组12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经眶电凝阻断MC...
程敬亮张勇杨运俊张敏孔西建
文献传递
老年人前交通动脉瘤并发脑内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脑内血肿(ICH)和(或脑室内血肿(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5例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患者,其中95例行夹闭术,140例行栓塞治疗,50例行保守治疗。根据年龄将285例患者分2组:≤60岁168例,>60岁117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并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和中青年人ACom A动脉瘤破裂后合并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血管角度、入射角度、治疗方式及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858,95%CI=1.083~3.188,P=0.025),入射角度(OR=1.016,95%CI=1.004~1.028,P=0.010)和治疗方式(栓塞vs.保守治疗,OR=0.209,95%CI=0.088~0.497,P<0.001;夹闭vs.保守治疗,OR=0.233,95%CI=0.101~0.541,P=0.001)与老年人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密切相关。老年组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显示,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栓塞vs.保守治疗(OR=0.134,95%CI=0.049~0.362,P<0.001);夹闭vs.保守治疗(OR=0.308,95%CI=0.116~0.820,P=0.018)]。结论:高血压和较大动脉瘤入射角是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而老年人更加明显。老年组手术比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但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老年组患者仍有较好的预后。
周甲丰陈勇春林博丽陈丽芳熊叶杨运俊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颅内血肿脑室内血肿
原发性肺纤维肉瘤CT表现与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原发性肺纤维肉瘤(primary pulmonary fibrosarcoma,PPFS)是少见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近15年国内文献上仅见少量病例报道,对其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论述甚少.笔者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FS,回顾性分析CT其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郑汉朋王旭荣杨运俊许崇永邱乾德
关键词:CT表现病理分析PULMONARY少见恶性肿瘤病例报道
大脑中动脉开窗及其CTA、MRA及DSA诊断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大脑中动脉开窗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颅内血管变异,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就大脑中动脉开窗的发生机制及上述各检查方法在开窗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王娜娜杨晨杨运俊陈伟建
关键词:X线计算机
瘤体高度/血管管径比值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最大瘤体高度与周边血管平均管径的比值(SR)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4例AComA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形态参数,其中破裂动脉瘤529例,未破裂动脉瘤65例.并分别收集动脉瘤最大瘤体高度、周边血管平均管径,同时分析两者的SR值与AComA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 594例AComA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最大瘤体高度平均值为(4.26±2.19)mm,明显大于未破裂动脉瘤(2.82±2.04) mm,而破裂动脉瘤周边血管的平均管径为(1.91 ±0.54)mm,小于未破裂动脉瘤周边的血管平均管径(2.16 ±0.49) 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破裂AComA动脉瘤中SR的平均值为2.52±2.15,而未破裂动脉瘤的SR平均值为1.38±1.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另外根据SR值的大小,将所有动脉瘤分为两组,其中SR值>2组中动脉瘤的破裂率明显高于SR值≤2组(P<0.001).AComA动脉瘤的SR值经ROC曲线分析后,其曲线下面积为0.744,最佳截断值为1.19.结论 SR值的大小与AComA动脉瘤破裂有明显的关系.临床上在决定AComA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可考虑将SR值作为考参考因素.
陈勇春陈伟建陈上超郭献忠李则群赵兵杨运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前交通动脉形态学
CT血管成像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开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A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行头颅CTA检查的5657例连续病例的资料。结果本组发现椎基底动脉开窗的178例(3.15%),共计180处开窗。其中基底动脉1...
高凌云杨运俊陈伟建郭翔王娜娜付军
关键词:开窗畸形椎动脉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3D—CT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VBD患者(病例组)的MS3D—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Lightspeed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组。选择20名同一时期因怀疑脑血管病变而行MS3D—CTA检查,脑血管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10例VBD病例组中,单纯型4例,骑跨型6例。病例组基底动脉(BA)的长度(B1)、偏移程度(Bc)、高度(Bh)和椎动脉(VA)的长度(V1)、偏移程度(Vc)以及两者的直径(Bw/Vw)分别为30.20、7.10、8.80、23.00、5.95、5.05mm,与对照组的B1 25.60mm、Bc1.20mm、Bh1.90mm、V1 17.55mm、Vc2.05mm、Bw/Vw3.05mm分别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V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S3D—CTA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检查技术。
杨运俊陈伟建诸葛启钏程敬亮董丽卿石士奎吴恩福贺崇欣张勇
关键词:基底动脉椎动脉血管疾病X线计算机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破入蝶窦的CT和MRI诊断
目的评价CT和MRI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A)破入蝶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DSA证实的6例海绵窦段TA破入蝶窦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人均有脑CT扫描,5例有MRI扫描。
杨运俊程敬亮陈伟建吴恩福殷薇薇黄杨见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对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肺栓塞(P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的重要性及最佳延迟扫描时间。资料与方法21例疑为PE患者于16层螺旋CT上先行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比剂注入后延迟22~25s开始扫描,然后间隔一定时间行静脉成像(CTV),扫描范围为髂嵴水平至腓肠静脉丛上部水平,延迟扫描时间分别设定为90s、120s、180s及240s。扫描结束后对比分析不同延迟时间下静脉管壁强化情况。结果发现15例PE患者,计栓子58处,栓子均显示清晰;DVT18例,计栓子42处,静脉壁强化效果随延迟时间不同而不同,180s^240s静脉壁强化效果最佳。其中,PE和DVT共存13例,单纯PE2例,单纯DVT5例,1例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可同时检出PE和DV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PE和DVT联合扫描中,静脉成像延迟扫描时间以180~240s较适合。
石士奎程敬亮季立平杨运俊崔晓琳
关键词: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